News
媒體故事
【日經新聞專題】向數位世界中最強的台灣學習-台積電與鴻海所創造的逆境突圍能力
來自台灣新北市的再生醫療新創公司——思必瑞特生技(Spirit Scientific),於2023年正式進軍日本市場。該公司專注於以「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療法」為核心的再生醫療技術,致力於透過自體血液中的血小板來促進組織修復,並以其具備突破性的血小板凍晶長期保存技術為競爭優勢,目標是推動該療法的普及與臨床應用。 台灣新創公司 - 瞄準日本,走向世界 來自台灣新北市的再生醫療新創公司——思必瑞特生技(Spirit Scientific),於2023年正式進軍日本市場。該公司專注於以「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療法」為核心的再生醫療技術,致力於透過自體血液中的血小板來促進組織修復,並以其具備突破性的血小板凍晶長期保存技術為競爭優勢,目標是推動該療法的普及與臨床應用。 思必瑞特董事長林道隆指出,日本在再生醫療相關的法規制度上相當完善,對於企業進行臨床與商業化應用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選擇日本作為國際拓展的第一站。除了法規支持,日本的市場規模與醫療品質亦是公司看重的因素。 目前,高濃度血小板療法已廣泛應用於台灣約1300家診所,涵蓋皮膚科與整形外科(骨科)等多個領域。2024年底,為因應事業發展需求,思必瑞特生技第三個配備無塵室的生產實驗室已於東京有明開幕,並積極推動試產與製程驗證作業,為日後的大規模生產與供應鏈建立穩固基礎。除此之外,該公司也計畫以日本為立足點,自2026年起向歐洲、美國等海外市場進一步擴展。 台灣人口超過2,300萬,約為日本的五分之一。新創企業在海外尋找潛在的成長機會,而日本正是這些新創公司的中繼站。台商們代代相傳的高標準視野,是台灣競爭力的泉源 從台灣起步、日本拓展,放眼全球,思必瑞特生技以技術創新結合國際市場洞察,正穩健地邁向再生醫療產業的國際舞台。 文章節錄自日經新聞-【專題】向數位世界中最強的台灣學習-台積電與鴻海所創造的逆境突圍能力
思必瑞特震撼推出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 引領生技領域新動能
思必瑞特生技於發布新品,推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 再生醫學領域在去年6月有了重大進展,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雙雙於立法院完成三讀,實現總統賴清德所提出的「健康台灣」政策目標,密切結合智慧醫療、精準醫療與再生醫療,讓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並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 法案通過之後,陸續有不少令人驚豔成果問世,「外泌體」就是其中之一。甫登錄興櫃的思必瑞特生技(7790)於2月 23 日舉行發布會,宣告推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讓大眾目光再度聚焦外泌體。 外泌體是由細胞所分泌的奈米級小囊泡,外膜由雙層磷脂質構成,內部含有多種蛋白質、mRNA、miRNA、DNA 等物質,相當於細胞傳送訊息的「包裹」。外泌體負責細胞間的通訊,參與多種生物過程,包含組織修復、免疫調節、神經保護、血管新生等,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等領域深具潛力。思必瑞特生技憑藉近十年在高濃度血小板凍晶(PLT)領域所累積的豐厚研發與製造實力,正式投入外泌體研究,持續多元深耕再生醫學。 根據文獻資料,血小板衍生外泌體預期可應用範圍包含膚質改善、傷口癒合、毛髮再生,以及軟骨組織修復等方面。思必瑞特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林道隆表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是在每安瓶精確置入定劑定量的血小板外泌體,並透過專業製程製作成凍晶,每件成品皆經專業儀器檢測生長因子濃度,能夠依據個人身體狀況客製化使用劑量,將效果最大化。」過程中不僅在同GTP規格實驗室、無塵無菌環境製備,更全程遵循外泌體最新國際標準指南 MISEV2023,對於外泌體數量、尺寸、特徵、純度皆嚴格把關。成品亦經伽瑪射線滅菌程序及通過9項安全性檢測報告,安全有保證。 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暨總經理林道隆。圖/思必瑞特生技提供 該公司以Biofoundry生物鑄造廠企業理念,透過生物材料凍晶技術(Bio-Material Lyophilized Technology, BMLT),為不同生物材料開發最佳冷凍乾燥製程,將生物材料轉化成高穩定性的凍晶形式,延長生物分子的保存期限,進而增加運用靈活性。林道隆期待在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推出後,能串接再生醫學的研究成果,進而對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多貢獻。 Source: 【工商時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224701495-431207
思必瑞特生技 (股票代號:7790) IPO公開發行公告
思必瑞特生技 (股票代號:7790) 公開發行成功 思必瑞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今(9/25)日欣然宣布,正式進行IPO公開發行,股票代號為7790,並將持續朝向興櫃目標邁進。這一重要里程碑,不僅標誌著思必瑞特生技在資本市場的成功進駐,也代表公司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源與動力來推動創新研發,持續為生技產業貢獻力量。 在此特別感謝所有支持思必瑞特生技的合作夥伴、投資者及全體同仁,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信任與支持。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掌握科學,成就美好」的核心理念,以科學精神,探索未來醫療樣態及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專注於開發及優化生物材料凍晶技術的同時,也持續提供精準化血小板凍晶製備相關服務,並積極推廣生物鑄造廠Biofoundry理念實踐,以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並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為目標。 思必瑞特生技 謹致 2024年9月25日
思必瑞特生技 『讓世界都看見 x 品牌人物誌』電視專訪
思必瑞特以科學精神,探索未來醫療樣態和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專注開發生物材料凍晶技術,提供精準化生長因子製備服務, 以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與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為使命。 感謝『讓世界都看見 x 品牌人物誌』的電視製作團隊—『星澤影視傳播』的專業拍攝,讓【思必瑞特生技Biofoundry】的卓越成果得以在全球展示! 血小板是我們身體的超級英雄,在損傷時啟動修復機制,促進血管和組織的再生。 思必瑞特生技專注於再生醫療領域,運用科學及獨特創新技術, 致力於打造全新健康醫療生活方式。我們的使命是「提升再生醫學技術,改善生活品質」,期望成為再生醫學技術先鋒,為更多生命帶來美好變化! 現在,不僅在各大網路平台可以看到我們的身影,還可以在思必瑞特的YouTube專屬頻道觀看我們的影片啦!小編已經準備好影片資訊,看看我們的精彩內容吧! 看影片之餘也別忘了幫我們,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呦~~~~
[快訊] 思必瑞特生技榮獲2024「國家生技大獎」與「台灣創新第一品牌大獎」
思必瑞特生技榮獲2024台灣優良精品廠商協進會之「國家生技大獎」與「台灣創新第一品牌大獎」兩項殊榮。 思必瑞特生技身為生物技術之新創公司,透過9項專利認證之血小板保存技術和「Biofoundry生物鑄造廠」理念的實踐,致力以科學精神探索並革新改變血小板衍生醫學和治療行業。公司的目標為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並最大化提升市場潛力,提供大眾負擔得起新的治療應用,進一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 透過藥品級的標準化製程與定劑定量概念,結合自主設立之高規格無菌無塵實驗室,思必瑞特生技成功發展跨科別之多元化應用,在多項醫療領域提供PLT血小板凍晶製備服務,並已累積超過三萬個案例。而除了市場應用,思必瑞特生計目前也持續積極推動多項臨床專案。 在2024年,思必瑞特生技更首度推出「智慧收檢e系統」,透過智能雲端管理加上專人收檢,降低出錯率,並大幅提升醫療機構的管理便利性。本次獲獎不僅證明了思必瑞特生技將專利技術服務思維成功轉變創新商業模式的實力,也為未來持續創新與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運動傷害使關節炎年輕化! 及早治療搭PLT治療早日康復
關節炎的困擾不僅限於老年人,年輕族群由於長時間的運動傷害、過度重訓或長期姿勢不當等,也可能成為關節炎的受害者。光仁骨外科診所院長陳國光指出,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退化性關節炎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逐漸攀升,特別是長時間進行粗重工作或是長期大量運動和重訓的人,掌握正確的認知並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關節炎影響生活品質。 ▲陳國光醫師指出,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關節炎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逐漸攀升。(攝影/林志遠)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 關節炎以膝關節疼痛居多 關節損傷分5級 膝關節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由股骨、脛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以及半月狀軟骨所構成,十字韌帶主要負責穩定和支撐,軟骨則覆蓋在骨頭的末端,有減輕磨擦和吸收衝擊的作用,內外側韌帶則有助於維持穩定性。 陳國光醫師指出,關節炎可分為創傷性、退化性、類風濕性、痛風性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症狀是以膝關節疼痛居多。大部分的關節炎是由半月狀軟骨開始退化,進而影響其他部分,最終可能導致骨刺形成,進而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有年輕人患上創傷性關節炎的情況也日益增加。若以關節損傷程度來看,又可分為5級: ▸第1級:這個階段可能出現疼痛,但X光檢查可能無法顯示出明顯的變化。 ▸第2級:需要進行核磁共振等檢查,以觀察關節是否有變化。 ▸第3級:X光可能顯示出明顯的組織變化,同時可能出現軟骨磨損的跡象。 ▸第4級:骨刺可能變得更嚴重,關節面可能變窄,且腳有輕微變形等問題。 ▸第5級:嚴重疼痛、關節面狹窄,甚至造成活動受限。 關節損傷3級以上 應積極介入治療勿拖延 對於不同程度的關節炎,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陳國光醫師提到,輕度的1、2級關節炎可透過藥物治療,但隨著病情的加重;到了3級以上則需要更積極的物理治療、復健,甚至是體外震波、玻尿酸、PRP、PLT等治療;面對不想動手術或因為體況不適合動手術的4、5級關節炎病人,此時物理治療、體外震波和玻尿酸的幫助較不明顯,建議積極採用PRP或PLT進行治療;愈早接受醫療介入愈能夠感受到效果,拖愈久反而療程效力會降低。 在眾多治療方式之中,PLT高濃度血小板凍晶治療逐漸成為受歡迎的選擇。陳國光醫師解釋,PLT是一種由患者自身的血液中提取製成的血小板凍晶,血小板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具有幫助組織再生的作用,相較於傳統的PRP,PLT的優勢在於每瓶皆擁有高達10億個血小板,經過標準化的萃取,品質與劑量皆更為穩定。醫師強調,PLT治療是一個簡便且相對無痛的療程。患者只需抽血1次,就可以製作10到20瓶凍晶,足夠進行多次治療,病患應於療程後勤勞冰敷患處,以減少腫脹,治療後的第1天,病患需避免泡澡或劇烈運動,後續則可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陳國光醫師特別強調,PLT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關節炎初期,因此無論年紀大或小,只要意識到關節有任何不適,就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檢查及治療。(攝影/林志遠) 關節炎初期搭PLT治療 患者感受改善顯著 根據陳國光醫師的經驗,PLT治療在膝關節治療的應用中表現優異,許多患者在治療後有明顯的改善。病例中有的患者原本需要拄拐杖,治療後不僅能夠正常行走,而且X光檢查也顯示軟骨狀態明顯改善。 陳國光醫師特別強調,PLT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關節炎初期,因此無論年紀大或小,只要意識到關節有任何不適,就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檢查及治療,對抗關節炎需要專業醫師綜合評估與後續的定期治療,以找回關節的健康狀態。
皮膚「乾巴巴」眼周細紋出賣年齡 醫曝1救星美麗升級
女性超過25歲後,因為紫外線、乾燥、老化等各種因素使得膚況逐漸走下坡,一到冬季臉部皮膚缺水乾燥、膠原蛋白流失,更容易出現皺紋、斑點、暗沉與鬆弛,其中眼周部位的細紋、淚溝和眼袋,如果保養欠佳,往往就容易洩漏了年齡的秘密。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皮膚「乾巴巴」 眼周細紋出賣年齡 秋冬季節皮膚很容易因為換季出現敏感肌,蕁麻疹或濕疹發作,雅里絲醫美診所李佳駿醫師表示,其中因皮膚困擾來看診的患者中,皮膚乾燥就占了近8成,有些人皮膚本身較厚實、容易有毛孔粗大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皮膚逐漸變薄時,水分流失相對較快,皮膚就會乾燥,如果長期偏乾就容易長皺紋和斑點。 全身上下最早開始流失膠原蛋白的部位就是眼下淚溝的位置,尤其是眼周的老態最明顯,眼下的膠原蛋白會從深層組織開始流失,肌膚下陷後導致出現淚溝,步入中老年之後,淺層組織膠原蛋白跟著流失,就會冒出細紋、眼袋。李佳駿醫師補充說明,時常早晨睡醒會有泡泡眼,這是由於眼下肌膚是全身最薄的部位,加上眼周沒有淋巴系統幫助排水,所以眼周部位較慢消腫,透過按摩和擦保養品的效果有限,也可能效果不彰。 找醫美針對肌膚問題對症治療 有PLT加持美麗升級 現代醫美發達能幫助許多人輕鬆變美,建議可透過醫師診斷屬於乾、油、混和肌、痘痘粉刺肌、毛孔粗大肌、有痣或斑點等,先找出皮膚問題,選擇使用適合自身肌膚的產品。黃種皮膚容易長斑點,再加上美白幾乎是全民運動,目前醫美盛行的皮秒雷射就能去斑美白,加上蜂巢濾鏡的輔助能治療痘疤毛孔;飛梭能改善痘疤毛孔並緊實皮膚;淨膚雷射能去斑、均勻膚色;而電波、音波能產生熱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膚質緊緻有彈性。 針對淚溝可以使用玻尿酸填補,或使用電音波刺激膠原生長,李佳駿醫師指出,現在還有PLT在醫美領域成效不錯,也是少數能同時改善膚色與膚質的療程,原理在於能刺激使用部位組織生長膠原蛋白,皮膚自然不乾燥、能間接達到除皺效果;蘊含高濃度的生長因子有助增進皮膚厚實,不易長斑;使用在眼周也有淡化黑眼圈的效果。 PLT通常會用在精緻重點部位如:頸紋、眼周紋、嘴周紋、頭髮等,甚至增加更年期停經前後私密處的濕潤度。PLT能夠單獨使用,或是搭配其他醫美療程,加快療程後的復原速度,如果做自體脂肪填補,搭配PLT也有助提高脂肪存活率。 PLT僅需抽取1次自身血液,運用專利技術製作出10至20瓶粉末凍晶,可以分多次使用,每瓶內含10億個血小板,方便醫師可以做更精準地劑量調整,確保每次療程的穩定,且排斥性低,無論是敏感肌或酒糟肌都可使用。 進廠維修外保濕防曬不可少 1招幫助膚況維持最佳狀態 除了進廠保養修修臉外,清潔、保濕和防曬缺一不可。乾性肌膚要加強保濕,冬季紫外線不可小覷,防曬別馬虎;此外,臨床上常看到痘痘肌清潔方式錯誤,過度清潔恐讓皮膚抵抗力下降,或是雷射後頻繁擦酸類產品反覆刺激皮膚造成反效果,甚至有些人擔心皮膚雷射定期保養會導致皮膚變薄,李佳駿醫師建議,若能搭配PLT,則有助增強皮膚抵抗力、改善膚質且有淡斑效果,讓膚況維持在最佳狀態。
增生療法凍齡新利器 生長因子純化再升級對抗老化痕跡
對抗老化、維持青春活力是許多愛美人士會關注的議題,但即使化妝台上已經放滿了號稱抗老化的保養品,對於臉上已經出現的細紋,卻可能還是感到束手無策,此時只能尋求由內而外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才能徹底解決細紋的困擾,除了常見的醫學美容療程之外,也有不少人使用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這類增生療法來幫助肌膚減少細紋。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PLT改良PRP缺點 適合使用於臉部肌膚 針對臉部的老化現象,雅斯翠診所院長劉昌杰指出,傳統PRP每次療程需現場抽血、萃取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因血小板豐富的生長因子有助於修復身體組織細胞,醫學上應用這項原理,離心出高純度的血小板,並使用在患部,便能加速患部修復。 然而,PRP的限制較多,像是難以標準化,每次離心出來的血小板濃度不一致且難以衡量,加上萃取後的血小板必須在短時間內用完,即使有剩餘的血小板也無法保存,此外,由於離心過程並非完全無菌,純度也並非最高,因此可能含有發炎因子,療程後容易引起患者產生發炎反應、不適等症狀。 而PLT改良了上述PRP的缺點,僅1次抽血便可透過無菌實驗室完成10到20瓶PLT凍晶,每1瓶PLT凍晶的生長因子濃度和純度標準化且定劑定量,固定10億個血小板,也不須擔心單次沒有使用完會浪費,常溫可保存3年,加上純化得更完整,施打後較不容易出現發炎反應,讓患者體驗到更穩定和安全的治療。 ▲單獨使用PLT就能有回春效果,可改善細紋、修復痘疤,並且能讓膠原蛋白新生,搭配醫美療程更提升。(攝影/林志遠) PLT搭配醫美療程 提升恢復效果更有感 由於PLT比PRP更加穩定,適合應用於臉部肌膚。劉昌杰院長進一步解釋,PLT的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能夠促使傷口更迅速地癒合和修復,還具有能夠刺激細胞再生的生長因子,這一機制同樣也能應用在肌膚組織,刺激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增生,對於改善肌膚的細紋、痘疤、膚況都有卓越的效果,從醫美的應用層面來說,單獨使用PLT就能有回春效果,可改善細紋、修復痘疤,並且能讓膠原蛋白新生。 其次,搭配醫美療程,像是皮秒雷射結合PLT,先以雷射破壞皮膚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再使用PLT加速傷口修復,同時促進膠原蛋白的增生效果,或者雷射也可以替換成電波或音波療程,原理相似;第3種用法是搭配整形外科手術,在手術後使用PLT可以加速傷口癒合;第4種用法則是可以針對自體脂肪手術療程後使用PLT,運用其生長因子的特性讓自體脂肪的存活率更高。 劉昌杰院長舉例說明,1位患者因長期工作壓力大而出現許多眼下細紋,若要大幅改善眼下細紋,通常會採用修皮手術或是鳳凰雷射,不過這些療程花費較高,因此在經過評估及預算的考量之下,該患者接受了皮秒雷射、海芙音波,再搭配PLT凍晶治療,細紋明顯減少,氣色也變得更好,效果超出預期;還有另1位受產後妊娠紋之苦的患者,在做過1次魔方電波搭配PLT後,妊娠紋便改善許多,令患者大為驚喜。 治療後的保養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劉昌杰院長提到,PLT術後保養並不複雜,僅需在療程後1天冰敷患處,療程期間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以免降低組織的修復及再生效果,可以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並於日常保養中加強防曬與保濕,不僅有助於治療效果的穩定,還能減少發炎反應的可能性。 # 首圖來源/攝影/林志遠
腳踝扭傷分3級!韌帶撕裂最嚴重 增生療法突破瓶頸重啟修復
腳踝活動時必須承受身體所有重量,尤其從事籃球、排球、足球、羽球等運動,在跑跳過程中或急速變換方向的當下,常因此造成腳踝韌帶撕裂傷,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因為行走在顛簸不平路面、遇到高低階落差、上下樓梯踩空等,而導致腳踝內翻,造成腳踝外側韌帶扭傷。若腳踝韌帶撕裂傷長期修復情況不佳、腳踝關節不穩定,很可能導致慢性的反覆關節炎,嚴重甚至會讓關節提早退化。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腳踝扭傷依照嚴重程度 可分為3等級 凱旋復健科診所院長黃妤璇醫師表示,依照腳踝扭傷嚴重程度可分為3等級: ▸第1級:韌帶被拉傷有腫脹輕度疼痛,但不到撕裂程度,還可以緩步走路。 ▸第2級:韌帶部分撕裂傷,超音波可看到輕微積水、增厚,甚至看到撕裂情況,外觀上局部腫脹明顯,走路會產生疼痛,過幾天會出現瘀血。 ▸第3級:完全撕裂、韌帶斷裂,在超音波下看到藕斷絲連或幾乎斷裂,受傷程度較嚴重、無法行走。常見發生在打羽球急殺急停和跳躍、排球網前跳起擊球後踩到人、籃球網下搶球等和車禍造成的急性傷害。 受傷3天內屬急性期 按照P.E.A.C.E.原則進行處理 通常腳踝韌帶撕裂傷發生後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3個階段,針對不同時期也有不同處置方式。根據最新運動傷害處理原則,急性期(受傷3天內)先做PEACE的處理原則: ▸P保護(Protect):減少活動、利用護具保護患部。 ▸E抬高(Elevation):抬高受傷部位,幫助韌帶血液循環回流。 ▸A避免過度使用消炎藥物(Avoid):以免抑制血液循環。 ▸C加壓(Compression):局部加壓減少水腫情形。 ▸E衛教(Education):配合醫師正確的後續治療。 受傷3至10天進入亞急性期 牢記L.O.V.E.心法協助組織復原 當患部進入亞急性期時(受傷3至10天),可採LOVE的處理方式: ▸L負重(Load):受傷軟組織發炎趨緩,可在踩地不痛的原則下及早進行適當的負重或慢走,幫助腳踝肌肉收縮、減少腫脹,亦有利於組織修復。 ▸O樂觀(Optimism):與醫師建立良好關係,保持樂觀有利於復原速度。 ▸V血液循環(Vascularization):在可承受疼痛的前提下適度活動和運動,促進受傷組織的血液回流、降低疼痛。 ▸E運動(Exercise):開始進行有計畫的運動訓練,例如,透過肌力訓練鍛鍊關節活動度,以及透過扶牆單腳站立,找回平衡的本體感覺訓練。 ▲黃妤璇醫師表示,當無法靠自我完成修復時,就會建議採用增生療法等醫療介入來加速修復。(圖/黃妤璇院長提供) 反覆關節炎無法自我修復 可藉助增生療法 一般來說,初期腳踝韌帶撕裂傷就醫,會給予適量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疼痛,搭配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甚至水療等,或是加上適當的徒手治療,幫助患者關節活動或指導患者進行運動治療。 黃妤璇醫師指出,一般扭傷2周內多已消腫,不過,要留意的是,有時候患者覺得好很多,後來回到運動場、上下樓梯、搬重物等情況下疼痛又開始復發,或是走路時間較長腳踝就腫起來,走完或跑完覺得關節僵硬,這意味著關節仍舊不穩定,動作已經超出關節負荷引發疼痛,形成反覆發生的關節炎。當無法靠自我完成修復時,就會建議採用增生療法等醫療介入來加速修復。 黃妤璇醫師進一步說明,增生療法是將具有促進修復功能的物質使用到受傷組織,達到啟動修復的目的,常見的增生療法有高濃度葡萄糖水、PRP和PLT血小板凍晶等。通常第1級拉傷、局部壓痛、新傷或年紀較輕的患者,會建議採用高濃度葡萄糖水治療即可,但如較年長、自我修復差、結構有損傷、舊傷且反覆發作等情形,則建議選擇使用血小板生長因子治療,以新的刺激突破過去治療的瓶頸,重新啟動修復機制。 傳統的PRP需每次抽血,血小板生長因子濃度無法定量,而新式的PLT則是高濃度的血小板凍晶,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僅需抽1次血,透過SSLab專利活化與凍乾技術,可製作出10至20瓶凍晶瓶,每瓶都有10億個以上血小板,醫師可為病患量身制定醫療規劃、多次治療,使用超音波精準導引使用到受損組織結構與想加強治療的部位,進行關節周全治療,有助加速修復過程,加上來源於自身血液,也較不會產生過敏排斥反應。 日常預防腳踝扭傷 建議運動前記得先熱身 1名38歲男性之前打籃球經常腳踝扭傷,雖然每次受傷後都有進行物理治療,但回到球場即便戴著護踝還是很容易扭傷;改練跑步後,卻發現跑久了就會腳腫,原本過1天就會消腫,後來演變成要經過2、3天才消腫。這種情況約持續1、2年之久,直到就醫檢查後發現腳踝關節有積液,原本韌帶撕裂的舊傷仍在,於是他決定接受PLT增生療法。經過2個多月、共3次治療後,男子評估症狀已改善8、9成,現在持續回診的同時也搭配復健治療,運動時也已經能夠活動自如。 至於如何預防腳踝扭傷?黃妤璇醫師提醒,運動前應先熱身、放鬆肌肉,鞋子選擇適度避震、鞋跟適中,以免重心不穩;值得注意的是,曾有扭傷經驗、關節活動度不穩定,應加強肌力與本體感覺的訓練,並穿戴輔具保護韌帶。運動傷害往往是肌肉較為疲乏後瞬間發生的意外,因此運動要量力而為,才能避免傷害反覆發生。 #首圖來源/黃妤璇院長提供
思必瑞特揮灑PLT技術優勢,搶攻全球再生醫學大餅
▲創辦人暨總經理:林道隆;公司名稱:思必瑞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年份:2020年;屬策略性服務業產業別:再生醫學 近年凡是關注醫學趨勢的人,都不難發現「再生醫學」的討論度飆高,主要因為其應用範圍甚廣,可望讓一些因老化、疾病或受損而導致不健康的器官與組織,獲得修復再生,進而治癒過往難解的疾病,因而被全球醫界普遍看好,認為有極大未來性。其中擅於拯救組織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療法,更是最熱門的再生醫學項目之一。 ▲血小板示意圖 大家也許有所不知,PRP增生療法發展已逾50年,並非此刻才誕生的新產物,其原理就是萃取自體血液中血小板的生長因子,施打在受損組織。但礙於傳統療法僅能保存4小時、注射成分未定量,加上白血球含量高(注射後易引發發炎反應)等因素,導致病人在療程中歷經多次抽血與疼痛,且療效會因個人生長因子不同而有落差。惟近年出現一種堪稱「PRP升級進化版」的新療法、名為「血小板凍晶」(PLT),不僅有長達3年的保存期限,且具備定劑/定量、品質穩定、白血球去除等利基,不管在療效、安全性等方面皆有相對優勢,因而獲得全球醫界的青睞。 ▲思必瑞特產品 不僅如此,隨著諸如政大校友、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所資助的雄鷹籃球的案例被媒體放送,已讓更多人知道PLT對於修復受損肌腱、韌帶、神經或關節,確實深具成效。事實上PLT技術源自思必瑞特生技,該公司在2020年時從母公司 Spirit Scientific獨立出來,是一家不到3歲的新創企業,儘管在再生醫學領域為初生之犢,但已展現旺盛的營運增長力道,連年繳出業績翻倍的亮眼成績。 憑藉PLT專利技術,敲開再生醫學商機之門 思必瑞特董事長暨總經理林道隆表示,思必瑞特為一家立足再生醫學的生技公司,且在偌大的再生醫學市場扮演獨特角色。憑藉PLT專利核心技術,領先全球業界將自體血小板「藥品化」,不僅能100%完整保存血小板、在室溫下有效保存3年以上,且可成為醫生靈活運用的治療利器,協助病患進行組織修復。 更重要的,思必瑞特不只產出蘊含多種生長因子的血小板製劑、再交予醫生運用,亦主動與不同科別的醫師合作,共同探討如何將PLT運用在各種適應症,持續擴大應用範疇。 比方說復健科或骨科的醫生,可利用PLT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肌肉拉傷;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醫生能運用於生髮、傷口修復或皮膚優化;婦產科醫生可運用於私密處回春,或協助病人增厚子宮內膜以增加懷孕機率。 國發基金力挺,扎穩GTP、IRB等關鍵基石 2021年第一季,思必瑞特完成A輪募資,共計獲得9,900萬元資金挹注;此輪係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加強投資策略性服務業實施方案」(國發基金)、達昌創投(由達盈管理顧問所管理的創投基金)共同領投。 「獲得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支持,使公司營運大步邁進!」林道隆說,首先思必瑞特從過去小型的概念驗證(PoC)實驗室,直接跨進GTP(Good Tissue Practice;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實驗室規格,成功建立符合GTP規範的實驗室、產線與儀器設備,也順利通過認證。其次在A輪資金奧援下,亦使新產品與細胞療法的研發獲得突破性推進。 再者不可諱言,所謂臨床實驗研究(IRB)、人體試驗,對思必瑞特是重中之重。深究人體試驗主要目的,是為了證實PLT技術使用在人體上的療程,屬於正向、無害且安全;唯有通過這番驗證,才能真正開拓市場。尤其近年再生醫學蔚為潮流,使各界都對其療效寄予厚望;在廣大消費者的高度期待下,思必瑞特自知更要認真執行人體試驗作業,因而積極尋求與眾多醫生、醫療機構合作,過程中即需備齊足夠財源,以順利支付相關臨床費用。 除此之外,A輪資金對於專利申請、人才招募等其他面向,皆發揮顯著的助攻效果。例如人員招募方面,2021募得資金的當時,思必瑞特的員工僅17人,一路發展至今年(2022)9月時,已大增1.64倍到45人規模,可歸功於資金就位後產生正向循環,不僅驅動營運增長,同時間自然需要更多人才加入,連帶創造就業效果。 啟動B輪募資,將PLT推向國際市場 林道隆說,今年第三季期間,思必瑞特啟動B輪募資,規劃募集2億元資金。相較於前一輪,此輪募資目的明顯不同,主要用於國際市場開拓;故針對這輪募資,思必瑞特期望找到對國際再生醫學市場拓銷有所助益,亦即不管在市場需求的認知上、各國法規的熟悉上,乃至對應用走向的理解上,都能給予實質幫助的投資者。 截至目前,思必瑞特已在臺灣實施超過1萬人次的臨床,證實效果甚佳,鑒於應用範圍廣闊、發揮空間甚大,使其體認到今後唯有跨出臺灣,才能造福更多患者,開創更高營業績效。放眼國際,其實有眾多專業醫師與研究單位,能量十分豐沛,若能併入PLT發展藍圖,就能借力使力開發更多療程,形塑更佳綜效。 因此在B輪資金配置上,初步規劃投注在幾個主要方向,包括:一、拓展日本市場,於當地設立子公司、PoC實驗室、產線並購置儀器設備。二、推動國際專利佈局。三、佈建研究開發與國際行銷人才。四、推動臨床實驗研究,爭取通過醫院人類研究倫理審查。林道隆更希望在這波的海外拓銷中,有機會打造另一座GTP實驗室,且展現不遜於臺灣的耀眼實績。 梳理具經濟價值的適應症,圈選下一步發展重點 至於另一主要投資人達盈管理顧問,同樣對思必瑞特產生重大助益,協助的範圍涵蓋資金、專業度、人脈鏈結等方方面面。難能可貴的是,在思必瑞特逐步推展再生醫學業務的過程,針對不同階段的戰略設定,達盈屢屢給出頗具建樹的提議,精闢分析往哪個方向走、可望獲得最佳成果;舉例來說,當思必瑞特決定走向國際市場,達盈便建議多聆聽一些先進國家再生醫學專家的想法,且一併思考如何拓展這方面的人脈,從而依據各國需求,因地制宜開創不同的療程或適應症,甚至納進不同經營模式,使其國際拓銷計畫更為扎實有力。 另外達盈觀察到行政院正在力推5+2產業創新計畫,非常重視生技產業發展,便引導思必瑞特去理解政府部門對國內生技產業的期許、希望締造什麼樣的回饋效果,以便順利爭取到政府單位的協助。 林道隆指出,即使思必瑞特連年營收翻倍成長,但他認為這樣的成長幅度,其實還未跟上全球再生醫學市場的擴增速度;因此展望下一步,其將梳理不同適應症,篩選最具經濟價值的選項,據此設定今後發展的重點方向。思必瑞特預估在今年達成營收億元目標,展望2023預計應能續創倍數成長佳績,此外也希望在2024年前實現興櫃掛牌目標。 大致上來說,思必瑞特致力落實再生醫學的精準化、藥品化,與全球再生醫學市場的發展脈絡如出一轍;意謂臺灣生技產業其實有很大的契機,可望在國際舞臺發光發熱。因此期盼政府單位給予更多協助,譬如向他國廣為分享PLT研發成果,甚至積極將思必瑞特引導到國際,以達到更大國際共鳴,順勢帶動臺灣再生醫學蓬勃興盛。 創投協助籌資規畫,加速前進資本市場 達盈管理顧問合夥人方頌仁指出,當初達盈投資另一家公司,林道隆的團隊僅是其中一個部門,達盈相中其發展潛力,認為讓該部門獨立發展、比依附在原公司好,因而催生思必瑞特。時至今日,因再生醫學方興未艾,思必瑞特無論在藥理、營運上皆有一定規模,所以他看好能快速拓展國內市場,繼而進軍海外。 「這家公司很特別,在技術上擁有獨創性,而且被驗證過,深具發展動能,」方頌仁說,以林道隆個人而言。畢業於史丹佛醫學院,也曾在國內外藥廠工作過,可說履歷與經驗俱優,對於公司的發展極為關鍵。 思必瑞特獨立為公司後,達盈考量若要不斷成長擴充,必須倚靠充裕的資金部位,於是協助做出籌資規畫,不但引介新的投資人,也協助找到專業財務人員加入,期望幫助公司快速進入資本市場、公開上市,畢竟從資本市場籌資是最佳途徑。 總括而論,政府釋出很大的誘因,希望創造新的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願意給予具成長潛力的公司資金協助。於是達盈找上思必瑞特,利用國發基金這項絕佳的方案,使之能迅速擴張;試想假使思必瑞特仍是原公司的小事業部,未必能開創今日如此亮眼的成就;足見政府資金的牽成,確實開啟了思必瑞特無可限量的成長空間。 來源: 經濟部產業發展屬 投資成果案例 https://www.issip.org.tw/issip/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39&article_id=3042
凹痘疤又以冰鑿型最棘手 雷射搭 PLT療程撫平疤痕修復快
臉上長痘痘不只影響美觀,不小心碰到還會痛,更有可能在痘痘逐漸消失後留下凹疤,難以回復原有平滑的肌膚,面對全臉痘痘可能會有留疤的風險,淨妍醫美診所李欣樺醫師指出,依照痘疤凹陷的種類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想要擺脫凹疤並非遙不可及。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痘疤凹洞由淺到深分3大類 這型最易留下凹疤 痘疤凹洞通常是如何形成的呢?李欣樺醫師表示,凹陷型的青春痘疤是屬於萎縮型疤痕,也是青春痘帶來最嚴重的後遺症,主要來自於囊腫型青春痘,囊腫型青春痘的發炎位置較深層,會破壞皮膚的基底層,引起色素沉澱,當發炎反應往下破壞到真皮層組織,就會產生萎縮型痘疤,也就是凹陷的痘疤。針對凹陷型痘疤,又可分為3種: ▸滾動型痘疤:屬於較淺層的凹疤,側面看起來有如輪子滾過。 ▸車廂型痘疤:凹陷程度中等,其凹陷處與肌膚交界處看起來就像方正的車廂。 ▸冰鑿型痘疤:深度凹陷最深的痘疤,雖然凹陷面積不大,但凹陷程度最深,也最難治療。 ▲李欣樺醫師提到,多數前來治療痘痘凹疤的患者年齡分布較廣,約20到40歲都有,通常有凹疤的患者可能也同時有色素型痘疤,因此會建議以雷射結合PLT凍晶的形式治療。(圖/李欣樺醫師提供) 凹疤治療看痘疤類型 雷射搭PLT是常見治療組合 滾動型凹疤有機會透過果酸換膚、杏仁酸等酸類療程加速代謝,或是以A酸藥膏進行治療,刺激膠原蛋白增生,進而撫平凹疤,一旦患者臉上形成車廂型和冰鑿型痘疤,就需要仰賴醫美的飛梭雷射、皮秒雷射等雷射療程,搭配膠原蛋白增生劑,或是PLT高濃度血小板凍晶,藉由摧毀疤痕組織、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來撫平凹陷,也可以直接使用玻尿酸填補凹疤的方式治療,不過由於玻尿酸屬於立即性、暫時性的填補效果,若想要從根本治療,以雷射搭配PLT仍是最常見的凹疤治療組合。 李欣樺醫師補充,PLT是高濃度血小板凍晶,內含大量的生長因子,只需抽血1次,便可透過無菌室裡的SSLab專利活化與凍乾技術,製作出10到20瓶凍晶瓶,每瓶有10億個血小板,因其定劑定量、品質穩定的特性,方便醫師更精準規劃療程,維持穩定的治療效果,能使膠原蛋白再生,並具有修復組織的效果,針對因痘痘造成凹疤的患者,通常搭配雷射治療6、7次就能改善7成以上。 李欣樺醫師提到,多數前來治療痘痘凹疤的患者年齡分布較廣,約20到40歲都有,通常有凹疤的患者可能也同時有色素型痘疤,因此會建議以雷射結合PLT凍晶的形式治療,加速療程效果,若因為雷射療程做比較多次出現皮膚泛紅,也可以單獨使用PLT改善膚質。 由於凍晶是取自患者自身的血液製成,較無排斥或過敏問題,若搭配水光槍進行治療,約24小時就會形成透明結痂,化妝即可輕易掩蓋,術後1天不碰生水,改以開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洗臉部,並做好肌膚保濕和防曬工作即可。 預防勝於治療! 避免痘疤先從預防長痘痘做起 該如何避免痘痘和痘疤產生呢?李欣樺醫師建議,少吃辛辣、油炸、甜食及乳製品,並且睡眠充足、減少熬夜,可以避免痘痘產生,但若女性因生理期或壓力導致內分泌失調出現痘痘時,應避免用手擠青春痘,否則會加劇痘痘發炎,同時建議找專業皮膚科用藥,或是透過醫美的果酸換膚療程,降低凹疤產生。 #首圖來源/李欣樺醫師提供
肩膀疼痛是50肩?肩夾擠症候群更常見 醫曝好發這些人
肩膀疼痛就是50肩嗎?實際上,肩夾擠症候群在臨床上比50肩更為常見。惠好復健科診所院長薛文惠指出,肩膀正常的活動角度從0度到180度,動作時應該要順暢,不應出現疼痛、異樣或緊繃、無力等情形,若在動作過程中感覺疼痛、無力或痠軟,很可能罹患了肩夾擠症候群。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 影片說明 肩夾擠症候群多半為姿勢不良造成 頻繁夾擠是主因 肩夾擠症候群早期症狀是肩膀卡卡、緊緊的或出現異常聲音,但患者多半到了肩膀疼痛或無力才來就醫,其實如果能在初期症狀時來就醫,找出原因並治療,就不會演變成之後的損傷。 薛文惠院長說明,肩夾擠症候群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肩膀在做動作時,某些部位夾到或是發生擠壓。肩膀結構中有左右兩塊肩胛骨,往肩頭處延伸出來像是屋頂一樣的結構,連接住肱骨,同時藉由週邊的肌腱韌帶來維持上肢平衡。肩胛骨和肱骨間必須保持一定距離,才不會夾到周邊的肌腱,但是若姿勢不良、聳肩,或肩胛骨先天性傾向在某個角度時卡住時,就會導致肱骨提高而擠壓到周圍的肌腱,就會發生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候群好發於低頭族、上班族,還有經常駝背的人身上,反而與年紀關聯性不大。以上班族為例,當座椅較低,手臂又靠在桌面上,就會導致肱骨往上移且頂到肩胛骨,或是在使用電腦時,鍵盤和滑鼠距離身體太遠,而手臂又無支撐物時,長久下來,肩胛骨就會外翻或往前移,進而導致肩夾骨周邊肌肉會變得緊繃。 至於常游泳或活動肩膀是否會較容易得到肩夾擠症候群,薛文惠院長表示,若肩關節已經出現夾擠,游泳的人由於肩膀的重複性動作,就容易造成損傷。比方來說,摩擦皮膚100下,皮膚可能頂多紅紅的,休息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果摩擦1千下,很快就會破皮出現傷口,而游泳每活動1次,就要夾1下,在長時間頻繁的摩擦下,受傷的程度就會比較嚴重。 肩夾擠症候群依症狀分2階段 增生療法幫助肌腱癒合 薛文惠院長進一步提到,如果會感到疼痛,代表肌腱已發炎,若不去處理,肌腱就會破皮、撕裂,最後甚至可能斷裂,導致肩膀無力、手抬不起來,肩關節失去正常功能。肩夾擠症候群的第1期是發炎並造成疼痛,尚未到撕裂、斷裂的狀況,初步治療包括矯正姿勢讓骨架復位,並使運動軌道正常,至於發炎腫脹的肌腱,可透過雷射、超音波來修復,或用電療放鬆緊繃的肌肉,若疼痛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就不一定需要藥物來止痛。 若到第2期,肌腱開始出現撕裂傷、斷裂等,治療重點在幫助肌腱癒合,此時單靠復健儀器會較困難,則會建議患者採增生療法治療,例如:高濃度葡萄糖、PRP、PLT凍晶等,可依病情實際狀況做選擇。 ▲薛文惠院長提到,如果會感到疼痛,代表肌腱已發炎,若不去處理,肌腱就會破皮、撕裂,最後甚至可能斷裂,導致肩膀無力抬不起來,肩關節失去功能。(攝影/林志遠) PLT抽血1次可做多次治療 肌腱修復後骨架仍須回正 薛文惠院長分析,PLT凍晶可說是PRP的進階版,皆是從患者血液中萃取出來,但PLT需透過專利技術,萃取濃縮成比PRP濃度更高的血小板凍晶,修復組織的效果也更好。由於血小板擁有多種生長因子,所以當使用PLT血小板凍晶之後,就會立即啟動修復機制、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PLT凍晶回溶後液體份量較少,使用時的痠脹、刺激或疼痛感相較於PRP也減輕不少;此外,製作PLT抽血1次,依照個人身體狀況即可製作6至20瓶凍晶瓶,能保存3年,每次依照治療需求使用,其他的則可保留至日後使用。 薛文惠院長提醒,使用PLT後主要是藉由類似身體發炎反應的機制來修復組織,尚在修復階段時不建議使用消炎藥,除了要靜養休息,避免過度運動外,也不建議食用菸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可以多攝取維他命B、C、D,有助傷口修復。 當肌腱修復完成後,疼痛、痠軟等感覺都會消失,但如果骨架位置沒回正時,肩夾擠症候群很容易再度復發,確實也有患者反應雖然沒有疼痛感,不過肩膀依舊卡卡的,此時就需配合大量的運動治療,包括肌力訓練、肌肉放鬆,以及伸展和按摩,或請治療師指導強化訓練動作,才能算完全康復。 #首圖攝影/林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