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故事
動不暖身恐釀跟腱病變 醫曝1療法搭復健速改善 PLT凍晶
跟腱病變最常出現在羽球、籃球、排球的運動愛好者或運動員,以及馬拉松跑者等,除了急性損傷需休息、冰敷外,進入慢性發炎可能導致運動時會有腳跟疼痛,或早晨起床時腳後跟筋僵硬的情形,如果已有跟腱受傷的症狀,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透過正確復健、增生療法等方式幫助修復,以免留下病根,讓日後治療更加棘手。 天冷運動不暖身恐釀跟腱病變 醫曝1療法搭復健速改善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 跟腱病變最常出現在羽球、籃球、排球的運動愛好者或運動員,以及馬拉松跑者等,除了急性損傷需休息、冰敷外,進入慢性發炎可能導致運動時會有腳跟疼痛,或早晨起床時腳後跟筋僵硬的情形,如果已有跟腱受傷的症狀,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透過正確復健、增生療法等方式幫助修復,以免留下病根,讓日後治療更加棘手。 跳躍時跟腱承受的力量 是體重的7倍以上 杉合復健科院長陳彥榮醫師說明,跟腱又稱為阿基里斯腱,是從小腿後方肥大肌肉群包括腓腸肌、比目魚肌連接到腳跟一條非常粗壯的肌腱。跟腱急性損傷常見於爆發性起跑、跳、急停或轉向等動作,腳著地時可能感覺跟腱出現「啪」一聲,像被東西打到一樣。發炎反應使血管擴張造成紅腫發熱疼痛;至於慢性的跟腱病變,則會出現膠原蛋白排列零亂、彈性下降,可能會出現跟腱和小腿肌肉不舒服,早晨起床僵硬、緊繃,或是目測跟腱已有不正常組織增生的腫塊,因為已累積舊傷,稍微過度使用時就會產生疼痛的發炎反應。 一般來說,羽球、籃球或排球等運動,在跳躍時,跟腱承受的力量是體重的7倍以上,更有研究指出甚至高達11倍,因此反覆跳躍容易增加跟腱病變的機率,而慢跑的瞬間跟腱拉力雖然不如球類運動,但如果慢跑10公里,腳跟就必須蹬地1萬多次,無形中就會承受反覆的損傷,形成急性或慢性的發炎,如果沒有積極處理,時間一久可能使得跟腱病變難以痊癒,甚至提早退化。 PLT凍晶治療配合復健加上肌力訓練 助跟腱受傷患者恢復 陳彥榮醫師曾收治1名40歲上班族男性每周打1次羽球,偶爾跑跑步,某次打羽球跳起來殺球,腳著地後立刻感覺腳踝不適,起初不以為意,僅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緩解,1周後停藥發現疼痛未消,就醫檢查發現跟腱有部分撕裂傷,經過PLT凍晶的治療、配合復健加上肌力訓練,最後順利痊癒,還準備挑戰馬拉松。 急性期跟腱病變的治療建議冰敷,或可服用幾天止痛藥幫助緩解疼痛,另可藉由肌內效貼布貼紮來保護和支撐跟腱;進入亞急性期,也就是受傷1至2周後可以透過使用PLT加速修復;久未痊癒的慢性跟腱病變更是隨時可開始PLT介入。對此陳彥榮醫師解釋,PLT凍晶和傳統的PRP類似,都是利用血小板內的生長因子來加速肌腱的修復,使用後因為促進血流作用,前3天會有脹脹痛痛的正常發炎反應、可適度休息,第4天起可以進行輕度肌力訓練,如腳踝在空中進行踩油門類的幫浦運動,後續可再進階做雙腳踮腳尖、再慢慢放下的動作,能有助於加強肌腱拉力、促進肌腱修復。 ▲肌力訓練1:直膝墊腳尖。(資料來源/陳彥榮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肌力訓練2:曲膝墊腳尖。(資料來源/陳彥榮醫師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天氣低溫運動前應做好熱身 可減低跟腱受傷機率 PLT凍晶是透過專利製成技術經離心、滅菌、分化萃取出高濃度的純粹血小板,抽血1次可依需求製作6至20瓶,每瓶PLT凍晶瓶精準定量在10億顆血小板,常溫保存生長因子活性長達3年以上,能廣泛應用於全身各處肌腱韌帶或關節軟骨損傷的修復。以跟腱病變來說,接受PLT療法後休息幾天,之後按部就班的做肌力訓練,約2至3個月就有機會能復原。 天氣低溫導致組織延展性變差,也容易增加跟腱受傷機率,陳彥榮醫師提醒,從事各種運動前必須做好熱身運動,特別是「動態熱身」,例如打球之前開合跳、繞著場地跑3圈,跑步前則建議進行馬克操,並選擇鞋跟尖差在8至12mm的慢跑鞋,有助降低跟腱衝擊力。 對於許多運動員常有訓練時撐過疼痛就好了的錯誤迷思,陳彥榮醫師也強調「疼痛時千萬不要硬練」,且不要過度依賴消炎止痛藥,應尋求專業醫師治療。另外,平時可補充膠原蛋白和維他命C有助肌腱強健,若正處發炎疼痛期,則應避免抽菸、食用油炸物和高劑量咖啡因,以免影響組織修復。
為何我與眾不同?網紅Bonnie生長紋困擾 靠PLT血小板凍晶找回自信
「生長紋、肥胖紋、橘皮」等形容詞看似只會出現在孕婦、產婦或體態不符合健康標準的人身上,其實並非如此,許多人因為大吃大喝和反覆減肥,體重遊走在快速上升、下降之間,大多可以看到肥胖紋在臀部悄悄現蹤的模樣,或因體質遺傳的關係,較容易在成長過程中,大幅度體積增加而形成的生長紋。而樂於分享個人生活和旅遊景點的正妹網紅Bonnie Lin就是因體質遺傳,家中的三姊妹長大後皆有生長紋的困擾,尤其自己最為嚴重,讓喜愛海邊及自潛活動的她每當穿上比基尼或較短的褲子都稍顯沒自信。後來靠PLT血小板凍晶找回自信 ▲Bonnie Lin與鄒承軒醫師經過評估與討論後,決定採用微針電波搭配高濃度血小板(PLT)改善臀部的皮膚擴張紋。(圖/鄒承軒醫師提供)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 身體為何會出現紋路? 原來與膠原蛋白有關 收治網紅Bonnie Lin的恆美學診所院長鄒承軒表示,肥胖紋的正式名稱為「皮膚擴張紋」,又可依據不同原因被稱為「妊娠紋」或「生長紋」。目前皮膚擴張紋的產生原因在醫學上仍沒有明確定論,但大多數醫師認為可能與皮膚拉抗強度和彈性結構變化有關,因快速擴張導致真皮層內的膠原蛋白纖維與彈力纖維斷裂,而造成外觀像是疤痕的紋路,通常在快速生長、體重快速上升或因懷孕而造成,留下紅色或銀白色的紋路,常見於女性的腹部,其他像是臀部、大腿及大腿內側、上手臂、乳房、後腰等容易囤積脂肪的部位也可能會出現。 此外,人體常出現紋路的部位,包括臉部細紋,如眼周細紋、口周細紋與頸紋等,這些紋路除了代表肌膚老化、膠原蛋白的流失造成皮膚鬆弛以外,常做豐富表情或低頭滑手機等動作,都會增加臉部紋路的出現。單純仰賴保養品只能延緩肌膚的老化,要想透過醫美改善,可透過微針電波、皮秒、PLT等方式,刺激膠原蛋白與彈力蛋白增生。 微針電波搭配PLT 刺激膠原蛋白增生 鄒承軒醫師分析,想要改善紋路困擾,通常有2大方向:破壞與重組,疤痕進行破壞後由體內免疫機制做修復。Bonnie Lin與醫師經過評估與討論後,決定採用微針電波搭配高濃度血小板(PLT)改善臀部的皮膚擴張紋,微針電波的原理是透過許多極細微針將電流通過肌膚的淺、中、深層進行加熱,改善真皮層與基底膜的環境,藉此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可改善身體或臉部的紋路,若想要提升整體成效及恢復速度,可再搭配PLT,不僅能讓效果加乘,還能讓膚況更穩定、細緻。 鄒承軒醫師進一步說明,PLT是取自患者的自體血液,萃取出血小板後精製而成的粉狀凍晶,血小板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有修復、再生細胞與組織的功能,相較於傳統的PRP,PLT僅需抽血1次即可做多次療程,純度更高,每瓶皆為10億個血小板,定劑定量,讓醫師能更精準進行療程評估、降低過敏風險,可合併其他醫美療程使用,加速修復效果。 以肥胖紋、生長紋為例,則可使用微針電波搭配PLT,若是臉部動態紋可以肉毒桿菌素搭配PLT,對於紋路的改善多有助益。療程後應加強保濕及防曬,避免使用含酒精、酸類及去角質等成份較刺激的保養品,且須注意防曬與保濕,以及維持良好習慣,降低術後反黑機率。 預防紋路找上門 日常保養該做好這些 若要預防紋路出現,鄒承軒醫師建議,針對眼周細紋及口周細紋,應避免快速且激烈的減肥流失過多脂肪;同時可適度補充膠原蛋白、維他命C及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例如:豆漿、豆腐等。至於頸部細紋方面,則須避免長時間低頭的動作,像是低頭滑手機、低頭打嗑睡,盡量避免使用太高的枕頭; 此外,孕婦常遇到的妊娠紋困擾,可使用含有雷公根(積雪草)及維他命E搭配按摩油、孕婦可使用的保養品作為預防;針對一般民眾常見的肥胖紋,則應盡量避免體重快速上升。更重要的是,每天都必須做好防曬及保濕等保養工作,才能防止肥胖紋上身。
愛愛疼痛夫妻險失和 針對性交疼痛醫師提解方挽回性福 搭配PLT增生療法來改善
伴侶之間親密行為看似甜蜜,但對於許多有性交疼痛困擾的女性來說,性事簡直是一大折磨,往往會選擇逃避或忍耐,不過這些選擇容易影響到與伴侶之間的感情,對於另一半或當事人的身心都不健康,星幸福美學診所洪若霓醫師呼籲,女性如遇性交疼痛、性冷感等問題,千萬不要忍,應盡速求助專業醫師尋求解決之道。搭配PLT增生療法來改善 ▲洪若霓醫師表示,性交疼痛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陰道內壁的黏膜層變薄、失去彈性,因此含水量減少而變得乾澀,可採用陰道雷射搭配PLT來改善。(攝影/王愷)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 陰道內壁黏膜層變薄、失去彈性 易造成性交疼痛 洪若霓醫師表示,性交疼痛原因有很多,可能因為陰道內壁的黏膜層變薄、失去彈性,因此含水量減少而變得乾澀。有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婚後忙於工作與育兒,等到孩子大了,先生想與太太重拾魚水之歡,沒想到太太卻因感到疼痛,而使先生情緒不佳,太太擔心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而前往就診,經內診檢查發現太太的陰道乾澀,無法正常分泌潤滑,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 洪若霓醫師建議患者採用陰道雷射搭增生療法如PLT凍晶,經過幾次治療之後,兩人終於可以恢復正常性生活。由於陰道雷射是透過雷射的熱效能,去刺激陰道內壁黏膜層細胞增生,還能增加膠原蛋白、彈力纖維等,恢復陰道內壁該有的彈性及厚度,提升內部的濕潤度,藉此改善陰道乾澀和敏感的問題,不過雷射只能針對淺層的部分進行治療,若再搭配PLT凍晶治療則是可以針對深層去做改善,其血小板中所含的多種生長因子,還能同時幫助修復陰道內部的細胞,使黏膜層的血管與神經新生,加速恢復健康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傳統的PRP雖一樣是血小板,但每次治療都需要抽血製作,且每次劑量與濃度不固定,選擇PLT治療只需要抽血1次,便能純化並製作出10到20瓶粉末凍晶,且每瓶有定劑定量的10億個血小板,能讓醫師精準掌控每次施打的劑量及療程進度。洪若霓醫師提到,前述案例中的太太因為不希望每次治療都必須抽血,因此選擇搭配PLT,而PLT也適合需要多次治療且害怕經常打針抽血的病患。 增生療法除了改善陰道乾澀 也能緩解性冷感難題 除了改善陰道乾澀,PLT用途很廣,洪若霓醫師舉例,針對性冷感的患者,可以透過PLT針對G點或C點使用來改善,其他像是大陰唇萎縮、或是慢性會陰疼痛、外陰硬化性苔蘚等問題,都能透過PLT來緩解,如果病患因為陰道口狹窄造成性交疼痛,就需要以雷射做陰道口擴張術,術後再搭配PRP或PLT來加速傷口及組織修復。 洪若霓醫師補充,在做治療前須避免麻油、人蔘、酒類的飲食,以免施打時止血困難,術後需定期回診、遵照指示服藥,傷口不必過度清潔,避免游泳跟泡澡以免增加感染風險,術後可能會出現出血或血色分泌物,若無大量出血或疼痛皆屬正常狀況。 最後,洪若霓醫師提醒,女性平常可以吃陰道專用的益生菌作為保養,並且保持適當規律的性生活,能讓陰道保持彈性,避免產生陰道口閉鎖或萎縮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果有性交疼痛這類的行房困擾,務必諮詢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維持伴侶之間的感情生活。
習慣穿緊身褲當心「黑妹妹」來襲 這招改善私密處暗沉 PLT凍晶加速恢復肌膚色澤
許多女性會在意自己的私密處美不美觀,私密處暗沉常被誤認為是性行為太過頻繁所造成,而顏色暗沉除了影響伴侶的「性致」,更者使自己的心情受到影響,因此積極使用美白保養產品,或是求助於醫學美容療程,期望能擺脫「黑妹妹」的稱號,PLT凍晶加速恢復肌膚色澤。 【NOW健康 陳木森/新北報導】 許多女性會在意自己的私密處美不美觀,私密處暗沉常被誤認為是性行為太過頻繁所造成,而顏色暗沉除了影響伴侶的「性致」,更者使自己的心情受到影響,因此積極使用美白保養產品,或是求助於醫學美容療程,期望能擺脫「黑妹妹」的稱號。 私密處的暗沉真的與性行為次數過於頻繁有關嗎?聖雅諾美學診所院長李成軒表示,私密處的暗沉其實與性行為次數無關,而是受到天生體質、荷爾蒙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天生雌激素水平較高的女性,其乳暈和小陰唇的顏色會顯得較暗沉,雖然對健康無礙,卻容易讓人覺得不美觀而影響當事人與其伴侶的「性致」。 此外,女性在懷孕初期,身體為了讓子宮狀態穩定,雌激素會逐漸上升,不過懷孕所帶來的荷爾蒙變化是短暫的,產後會逐漸恢復。再者,生活習慣也是常見的影響因素,像是習慣穿緊身褲和絲襪的人,私密處長期處於不透氣的情況,更容易使黑色素沉澱甚至導致發炎,而反覆發炎也易使私密處肌膚變得暗沉。 那麼,該如何改善私密處暗沉的困擾呢?李成軒醫師指出,目前較常被使用的方法是私密處美白雷射,透過雷射改善黑色素沉澱,促進私密處的表皮新生,能讓私密處看起來較粉嫩,此外,也可以配合PLT凍晶加速恢復肌膚色澤,同時能加強私密處肌膚的緊緻澎潤。 李成軒醫師進一步說明,PLT凍晶是抽取自體血液,萃取出高濃度血小板所製成。僅需抽血1次,依照個人血小板的數量可製作出約10到20瓶凍晶,常溫下最長可保存3年,供日後做多次療程,且每瓶定劑定量、濃度較傳統PRP高,療程評估更精準,同時可降低過敏風險。 由於人體的血小板當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修復組織,進而改善各種肌膚困擾,因此PLT特別適合與其他醫美偕同治療,加速修復。至於術後保養方面,李成軒醫師強調,術後1周內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避免高溫清洗私密處,並遵照主治醫師的醫囑進行保養即可。 除了治療改善,李成軒醫師提醒,平時少穿材質粗糙或過於緊身的內衣褲,以免再度造成私密處暗沉,此外,避免灌洗陰道內部,才不會破壞陰道內部的酸鹼平衡而造成分泌物過多、異味等問題。有除毛習慣者,建議以雷射除毛取代刮刀,擦拭私密處時的動作需輕柔,也可以適量補充維他命C、多補充水分,都是能避免「黑妹妹」上身。
母親節總送蛋糕?PLT讓媽媽能夠腿腳俐落、手舉高高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到了,台灣民眾多是以請媽媽吃大餐或送禮物為主要的過節方式,但是媽媽最想要的其實是被家人深深放在心上。而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關注媽媽的容顏與健康變化了呢?PLT是一個讓媽媽能夠腿腳俐落、手舉高高的新方法。 松山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醫師表示,身體修復速度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變慢,因此上了年紀後會比年輕時更容易出現筋骨勞損,甚至產生慢性疼痛;而其中一種常見的疼痛部位就是肩膀。肩膀的疼痛通常起因於重複肢體動作造成的勞損,若疏於照料就容易反覆發作,治療起來病程漫長。通常民眾求診的原因不外乎肩膀疼痛或活動受限,而常見的兩種病因:一是關節沾黏,俗稱五十肩,肩膀卡卡角度到不了,疼痛不一定明顯但多半不舒服已經一段時間;而另一種就是肌肉肌腱的問題,例如肌腱炎,肌腱鈣化,甚至旋轉肌肌腱撕裂傷。肌腱受傷就好比連結肌肉與骨頭的橡皮筋出了問題,此時不只肩膀舉不高,動作時還會產生明顯的痛覺甚至無力。更複雜的狀況也有可能是兩種情形同時發生。 因此,長年反覆進行機械性動作如曬衣、拖地、收洗碗盤的主婦或是工作繁重的職業婦女,更容易引發旋轉肌肌腱的損傷。如果拖延治療,病情可能發展到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東西提不起來,肩膀旋轉特定角度劇烈疼痛而不能穿衣、無力曬衣服甚至提不動菜籃等等。 肩旋轉肌肌腱撕裂可能引發疼痛,甚至影響日常活動,可藉由超音波檢查輔助診斷(圖片非當事人)/松山悠適復健科 提供 陳正倫醫師也提到,之前有一位負責廚房工作的媽媽需要長時間使用鍋鏟、抬放紅茶桶,因發現手日漸無力且長期疼痛而到診所就診。經醫師問診測試並使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旋轉肌肌腱已經產生撕裂傷,先進行消炎止痛再加上保守治療作為處置。但因無法適當休養,反覆的疼痛仍影響工作甚至妨礙睡眠,因顧慮開刀治療後休息時間等多重考量之下,選擇嘗試併用PLT等新型血小板製劑,經過兩個療程之後,生活品質便得到改善。 陳正倫醫師表示,以上述的案例為例,在保守療法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一些自費治療如增生療法等就很值得考慮,新療程凍晶治療與傳統PRP注射治療最大的不同,就是患者不需要受到反覆抽血之苦。 有鑑於疾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可明顯改善,陳正倫醫師呼籲母親節在歡樂慶祝之餘,也可以特別關心媽媽的身體健康。只要有疼痛或活動受限的狀況,可以趁這個機會陪同家人到醫院診所進行檢查,及早治療解決媽媽的不舒適。日常的留意與關照更能反映你我對媽媽的愛心。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不只老人 醫曝這5類人尤其當心 考慮使用PRP或PLT來做為治療首選
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因此他們需要特別注意膝蓋的保養,避免遭受傷害或承受不當的使用而加速膝蓋的退化。許多人誤解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只有老年人才會患上的疾病,或者只是因為使用過度才會導致,但事實上,年輕人若遭遇意外傷害、經歷重大手術,或是帶傷運動等不當的使用,也可能引發膝蓋的提早退化。因此,PRP和PLT等治療方式可為首選。 ▲王凱平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出現症狀時應積極求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避免情況惡化。(圖/王凱平醫師提供)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退化性關節炎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如果不好好保養,當心膝蓋恐加速退化!醫師表示,很多人誤以為退化性關節炎是隨著年紀自然退化,或是只有使用過度才會產生的疾病,事實上,年輕人若遭遇意外傷害、經歷重大手術,或是帶傷運動等不當的使用,也可能造成膝蓋提早退化。 膝關節不適即可能已經退化 及早介入避免惡化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相當於每6.5人中就有1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其中,58歲以上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更有逾7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所造成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台北聯新國際診所王凱平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軟骨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發炎性疼痛,當日常生活中久走、久站、上下樓梯時感到膝蓋疼痛、腫脹、有灼熱感,或屈伸時感覺卡卡不順、甚至發出奇怪的聲響時,膝蓋退化可能已找上你,應積極尋求醫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情況惡化。 退化性關節炎依不同階段 可從3大面向來看 針對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階段,可分別從預防、防護以及治療3大面向來看。王凱平醫師表示,首先,尚未有退化性關節炎,或罹患極輕度的退化性關節炎時,著重於預防層面,從調整生活、運動工作型態做起,減少過度使用,若是肥胖、體重過重導致者,強烈建議應減重;其次,早、中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須做好防護,建議在運動或工作時應配戴適當護具,或日常做運動訓練幫助強化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力量,來強化膝關節的穩定性,目標是防止進一步退化。 若出現疼痛不適,治療部分除了開立止痛、消炎口服藥以外,超高分子量的玻尿酸是一般常建議注射方式,但如果效果不彰,疼痛症狀仍明顯時,可考慮使用PRP或PLT來做為治療首選。 PLT凍晶經純化萃取製成粉末狀 利於長期保存 王凱平醫師進一步說明,PRP俗稱自體血小板,其實就是抽血後經過濃縮,將不要的雜質去除、萃取出有助於修復的血小板和生長因子,使用於受傷部位,來幫助患部修復,但PRP每次都必須抽血製作,血小板的有效成分常常不穩定,且無法長期保存。 至於PLT凍晶則是較進階的技術,抽血1次,可製作多瓶,經純化萃取後製成凍晶粉末狀,利於長期保存,同時定劑定量,確保生長因子的濃度在有效範圍內,醫師使用劑量也能更精準。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 這5類人要特別當心 王凱平醫師強調,不分性別與年紀,退化性關節炎都有可能上身,以下5大好發族群更要特別當心: ▸好發族群1:膝蓋曾遭受重大傷害、曾做過手術的患者,這類人的膝關節和軟骨可能已受損或部分半月板墊片已被切除,導致骨頭容易產生磨損的情形。 ▸好發族群2:日常生活、運動或工作型態需要久走、久站,特別是需要負重活動,這類人因為過度使用,也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 ▸好發族群3:肥胖、體重過重者,因體重過重容易造成膝蓋的負擔,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 ▸好發族群4:近年來肌少症愈來愈受重視,如果老年人因為肌少症導致大腿肌力不足,造成膝關節不穩定、容易磨損,也可能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進一步的退化。 ▸好發族群5:女性相較於男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較高。 通常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軟骨與骨頭的疾病,軟骨為疾病的主因,逐漸才發展到骨頭的病變。王凱平醫師提醒,若想緩解或預防可減少久站、久走,維持理想體重、適度運動有利於肌腱強度增加、減少關節的直接傷害,並配合醫師治療,才能擁有行動自如的生活。
增生療法搭配復健奏效 運動傷害韌帶受損使關節不穩定
一名年齡40歲的女性因攀岩從高處摔落,導致右踝多條韌帶受損。初次就診時,她的腳踝明顯腫脹、活動受限且疼痛,幾乎無法行走。在受傷後的第2周,她開始接受4次PLT(增生療法)治療,每次治療間隔2至3周,同時還進行復健治療和運動治療。令人驚訝的是,在傷後僅3個月,她就能夠重新回到她熱愛的攀岩運動,並且後續追蹤顯示她的康復情況良好。半年後,她甚至能夠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顯示了PLT(增生療法)在她的康復過程中的顯著效果。 【NOW健康 林舒/台中報導】 1名40歲女性因攀岩從高處墜落,造成右踝多條韌帶受損,第一次就診時腳踝明顯腫脹、活動受限與疼痛,幾乎無法行走。該名患者於受傷後第2周開始,陸續接受了4次增生療法(每次治療間隔2至3周),並搭配復健治療、運動治療,僅在傷後3個月就重新回歸了熱愛的攀岩運動,而且後續追蹤顯示恢復情況良好,半年後還得以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 人體能自我修復 給予刺激重啟反應 好康診所陳思璇醫師表示,運動造成的韌帶斷裂如果發生在肌肉較少的地方,例如手腕或腳踝,如未經妥善治療,急性期過後即使疼痛減輕,也可能會引發慢性疼痛和關節不穩定。特別是腳踝屬承重關節,一旦受傷就會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修復,建議受傷後及早接受增生療法治療,使關節穩定度提高,通常有接受增生治療的病人恢復狀況較快且臨床預後較佳。 陳思璇醫師還指出,韌帶的作用主要在於維持關節穩定;如有受損情形,易造成結構不穩定,因此除了會導致慢性疼痛以外,有些病患即便疼痛緩解後也容易於運動時感到不適或容易二次受傷。 針對此類的運動傷害,特別是傳統復健療效不顯著的病人,可盡早接受增生治療,促進受傷部位的恢復,增加關節的穩定度;除了改善復原的狀況,也能預防再次受傷。 增生療法能刺激肌腱、韌帶等處加強修復,不論是軟組織受傷,或是退化造成的慢性疼痛,都可藉由增生療法刺激軟組織修復,增加軟組織的強度,讓受傷處獲得良好改善。 早期治療、適當復健 組織恢復更完整 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醣液可刺激組織短暫發炎,促進身體自行修復受傷的組織;也可使用PLT等自體血小板,藉其中的生長因子更快達到組織癒合的效果。增生治療後,有些人會有短暫腫痛感約3天至1周。針對這種情形,醫師建議可多休息,在疼痛趨緩後,做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待患部疼痛解除,即可逐漸回復正常活動,並搭配復健、運動訓練讓受傷的組織恢復得更完整。 陳思璇醫師說明:「早期治療、適當復健,大部分患者傷後可以恢復大部分的功能。」並提醒,為避免預防復發,運動前需要做好暖身運動、訓練時應量力而為、避免過度疲勞、注意所處環境,地面是否凹凸不平,多一份預防則少一份傷害。
思必瑞特PLT凍晶 傷口治療新選擇
思必瑞特與國際先進國家有相同的策略方法,利用自身專利PLT凍晶技術優勢,為病患治療提供了更加明確且便捷的新選擇 隨著細胞治療的開放,有更多的治療方法可以應用於傷口治療,思必瑞特與國際先進國家有相同的策略方法,利用自身專利PLT凍晶技術優勢,為病患治療提供了更加明確且便捷的新選擇。 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念梓表示,傷口治療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從傷口發生到控制感染程度,以手術或藥物清創,再來是控制分泌物到癒合階段,當傷口面積過大,難以依靠病人自身的癒合能力時,這時便需要癒合手術介入,其中癒合手術又分為植皮手術、皮瓣手術等。 戴念梓說,尤其是燒燙傷治療,或糖尿病、靜脈曲張、動脈阻塞等病因會產生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口,針對這類慢性、困難修復型傷口,如何降低傷口感染機率,縮短癒合時間,就變得非常重要。 隨著近期細胞療法開放,也帶動更多新型療法,其中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便是一例,打破傳統PRP需視病人的健康條件及當下抽取的濃度,來決定療程效果,新型的PLT凍晶粉,透過業者不斷改良與精進,導入了藥品等級概念,不但可準確控管純度及品質,且可將血小板定劑定量,經無菌化處理後,可於室溫保存3年,如此創新的PLT凍晶製品,勢必在未來有更多可能性,等待業界去發掘。 點此看工商時報報導
產後停機沒性趣因自然產鬆弛? 醫:剖腹產一樣會鬆弛 PLT血小板生長因子
產後何時可以重新「開機」?相信許多產後夫妻都很想知答案。婦產科醫師解答,實際情況其實因人而異,最大的前提是產婦外陰部的傷口癒合、復原,子宮惡露排除乾淨等生理功能修復,再加上雙方良好溝通、心理狀態做好準備,才適合重啟床事。但如果出現「性」趣缺缺,倒也不用灰心,透過PLT凍晶、注射免動刀等醫美療程,也能有效改善私密處乾澀、鬆弛或漏尿等難言之隱。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產後何時可以重新「開機」?相信許多產後夫妻都很想知答案。婦產科醫師解答,實際情況其實因人而異,最大的前提是產婦外陰部的傷口癒合、復原,子宮惡露排除乾淨等生理功能修復,再加上雙方良好溝通、心理狀態做好準備,才適合重啟床事。但如果出現「性」趣缺缺,倒也不用灰心,透過微整雷射、注射免動刀等醫美療程,也能有效改善私密處乾澀、鬆弛或漏尿等難言之隱。 產後「性」趣缺缺 與泌乳激素抑制動情激素有關 禾馨醫療婦產科沈思宏醫師指出,產後媽媽因哺餵寶寶而分泌的泌乳激素會抑制雌激素分泌,導致體內雌激素(動情激素)下降,加上母性使然,全部心力都用在照顧寶寶,進而影響性慾;再者,由於產後陰道比較乾澀、自然產後有傷口,性行為容易疼痛不適。通常1至2周外陰部傷口多已復原,子宮收縮讓惡露排淨約需4至6周,待產婦把月子做好、身體充分復原後,再重拾性事也不遲。 另外,產後陰道鬆弛也是不少產後婦女遇到的困擾,還有些人以為陰道鬆弛只發生在自然產婦女,沈思宏醫師解釋,自然產時寶寶會撐開陰道,導致彈性纖維及膠原纖維損傷、斷裂,陰道鬆弛不可避免;但剖腹產的寶寶雖未經過陰道,在長達9至10個月的孕期,胎兒的重量持續壓迫骨盆腔底,也是造成陰道鬆弛的一大原因。基本上,產後陰道鬆弛多半會漸漸回復,不過並無法回復到最初的狀態。 產後遲遲無法開機若因陰道鬆弛 醫師提供改善建議 如果產後遲遲無法開機,必須檢視是心理或生理的問題所造成,若是照顧寶寶身心疲憊,建議先生一起幫忙分擔家事或照顧寶寶,或尋求心理諮商;若是陰道鬆弛、乾澀困擾,沈思宏醫師建議,可藉由陰道雷射、PLT凍晶等療程加以改善,鬆弛情況嚴重者則必須採取陰道緊實手術,切除縫合後有助提升肌肉支撐力。 一般來說,陰道乾澀容易造成性交疼痛,讓性慾減退,沈思宏醫師表示,臨床上採取PRP或PLT凍晶療法,運用自體血小板內的生長因子,施打在陰道口、陰道內側約手指1指節處,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陰道口變粉嫩、澎潤,有濕潤度,也可進行G點和陰蒂注射,增加敏銳度,提升性慾。另外,建議雷射治療結合PLT凍晶,透過G緊雷射讓鬆弛的陰道內產生膠原蛋白新生和重組,達到黏膜組織緊緻,改善漏尿問題。至於雷射治療只要惡露排乾淨即可進行,微整注射治療則建議在產後、同時觀察漏尿情況2至3個月,若持續漏尿,就是應該介入治療的時機。 夫妻間缺少性生活的滋潤,多少會影響感情維繫,性需求量多寡則在於夫妻雙方能達成共識的模式,當出現性生活不協調,除了可增加前戲之外,建議雙方討論後找出解決之道。沈思宏醫師提醒,產後身心必須做好準備以重拾床笫樂趣,若有陰道乾澀、鬆弛等困擾,不要吝於求助專業治療改善,重拾魚水之歡。
膝蓋上方疼痛不止應盡速就醫! 慎防髖關節缺血性壞死 PLT增生療法加速修復
如果髖關節、鼠蹊部莫名感到疼痛,且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好轉反而痛感加劇,甚至影響生活,當心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已找上你!骨科醫師表示,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大多因為遭受創傷撞擊、長期服用類固醇、酗酒等因素造成,初期可能症狀輕微,但隨著時間過去恐使股骨頭營養不足,退化、變扁,甚至變成空殼,因而導致缺血性壞死。若在病程早期給予增生療法等積極治療,復原機率大,也能避免走向開刀一途。PLT增生療法加速修復 ▲陳國光醫師表示,骨頭缺血性壞死可能發生在全身,但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髖關節的股骨頸。(圖/陳國光醫師提供)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骨頭缺血性壞死 尤以髖關節區域最常發生 骨頭缺血性壞死可能發生在全身,但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髖關節的股骨頸,光仁骨科陳國光醫師說明,因為股骨頸的養分只靠一條血管供應,若這條血管斷掉、阻塞,使得骨頭接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逐漸壞死,造成骨組織被吸收、軟化塌陷、髖關節被破壞,最終導致疼痛或失能。發病原因除了股骨頸外傷、類固醇使用過量、擅自服用未經核可的中藥等因素以外,特殊情形如罹患腎臟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都會增加股骨頭壞死的風險。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通常會引發髖關節疼痛、蹲下困難,或因活動不舒服而導致跛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通常是循序漸進的變化表現,以車禍外傷為例,大致復原後仍覺得髖關節不適,1、2年下來就有可能演變為缺血性壞死。依照嚴重程度可區分為5期: ▸第1期:會疼痛,但X光顯示正常。 ▸第2期:時透過核子醫學能看到骨頭的黑點異常。 ▸第3期:在X光影像已能看到股骨頭空洞、坍塌。 ▸第4期:時股骨頭坍塌,且髖關節、髖臼部位變得狹窄。 ▸第5期:時髖臼相黏導致關節發炎,無法彎曲,情況已相當嚴重。 病灶在3期內都有復原機會 增生療法加速修復 陳國光醫師指出,針對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初期通常會先提供消炎止痛藥物及復健治療,或是透過體外震波找到患處,以深層治療來減輕疼痛,同時每半年進行追蹤;如果狀況未改善或是發現為第2期,就會建議施打玻尿酸進行潤滑,或可進一步選擇PRP或PLT凍晶,以增生療法加速修復。病灶在3期內都有復原機會,若進展到4、5期,治療上就會變得相對棘手很多。 1名70歲男性過去曾跌倒導致髖關節受傷,雖然感覺髖關節活動時會有些疼痛,並不以為意,後來痛到影響日常生活才來看診,經X光檢查發現股骨頭有黑點、確認壞死介於第2至3期之間。病患後來決定接受PLT凍晶療法,第1次治療疼痛就緩解很多,從6、7分痛降低至1、2分痛,每次治療間隔1個月,目前完成3次療程,患者表示走路輕鬆多了,疼痛度也減輕不少。 患者治療後應避免再受傷 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 根據統計,國內每10萬人中約有15人罹患此病,雖然罹患人數不多,但會造成患者很大困擾,陳國光醫師表示,有時候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病人會描述是膝蓋上方疼痛,醫師必須仔細問診來找出確切病因。 尤其患者治療後應避免再受傷,不爬高山,平地走路,並接受骨質密度儀追蹤,若發現骨質疏鬆情形應接受骨鬆治療;生活方面則建議,除適當補充鈣質外,平時可躺在床上進行90度抬腿等簡易運動,停留幾秒、感覺痠就放下,有助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此外,一旦感到疼痛不適,應就醫交由醫師診斷,勿聽信偏方或服用不知名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陳國光醫師表示,有時候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病人會描述是膝蓋上方疼痛,醫師必須仔細問診來找出確切病因。(圖/陳國光醫師提供)
「脫罩」膚況1秒見真章! 醫曝改善方法解除肌膚警報 PLT凍晶血小板生長因子新技術
熱愛戶外活動的高爾夫球網紅美女Eva,平時喜愛高爾夫、潛水,近期為準備高爾夫C級教練考試,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練球等,導致皮膚因紫外線照射產生老化細紋,包括淺層法令紋、木偶紋和淚溝,臉頰有局部毛孔粗大和痘疤問題,為了改善這些肌膚困擾,特別向呂佳儒醫師求診。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 「希望變年輕、減少臉上疲累感、增加精神朝氣……」是許多前來尋求醫美改善者的主要訴求。極緻醫美診所呂佳儒醫師表示,膚質改善、緊實拉提以及增加五官立體度是改善的3大方向,微調重點包括所有年齡皆在意的毛孔、斑點和細紋,以及年紀增長容易出現的皺紋及肌膚鬆弛,還有些人因短期內無法快速瘦身成功,透過局部溶脂來消除臉部嘴邊肉、雙下巴,來達到V臉視覺的瘦臉效果。 醫美療程中的電波、音波拉提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皮膚緊實,代謝斑點及撫平細紋;而針對臉上斑點最有效的皮秒雷射,可再搭配特殊濾鏡聚焦處理,刺激皮下膠原蛋白增生,有效的淡化臉上淺層斑點及填補凹洞、痘疤;若是深層凹洞痘疤,可透過填充物填補,或是PLT凍晶也能有效達到改善凹陷的效果。 每個人的皮膚本來就存在玻尿酸、膠原蛋白及結締組織,但往往隨著時間、老化而流失。呂佳儒醫師指出,臉部最顯老的皺眉紋、淚溝、法令紋及木偶紋,可以利用外來物的微整注射改善,但對於崇尚自然及安全性的人而言,PLT凍晶抽取自身血液製造純化出血小板生長因子,能客製化製作10至20瓶的凍晶瓶,只需溶解後使用於該改善部位,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能改善紋路、具修復肌膚。此外,PLT凍晶也可搭配雷射、電音波、埋線及填充注射使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提供養分給需改善修復的部位,達到加乘效果。 呂佳儒醫師在台大醫學院習醫期間,曾參與血小板相關製劑運用在人體的醫療,針對血小板修復患者組織、改善疾病症狀的效果均有深度研究,能精準規劃PLT等醫材在臉部的最佳治療效果。求助於呂醫師的Eva,在使用1次PLT凍晶後肌膚就獲得明顯改善,細紋幾乎看不見,在使用PLT凍晶後也讓皮膚環境穩定改善,再搭配肉毒和玻尿酸等,幫助加強填補修復效果。 PLT凍晶的優勢是安全天然,較無副作用,過敏反應也較低,僅需抽血1次,可作多次療程,定劑定量,能精準進行療程評估,並有益傷口快速修復,高濃度純化的血小板生長因子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有助改善各種皮膚困擾,讓肌膚看起來變年輕。 想要避免臉部肌膚拉警報,平時預防養護千萬馬虎不得。呂佳儒醫師提醒,健康人體都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除了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保持身心愉快,平時應做好臉部防曬,不抽菸酗酒,避免擠壓痘痘,注重清潔與保濕,即便皮膚冒出的輕微斑點也能正常代謝,如果皮膚斑點、凹陷困擾多,不妨透過醫美保養定期維護,不僅能快速看到效果,也能Hold住年輕、延緩老化來報到。
手肘痛成因分3大類 醫師: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最常見 增生療法「PLT凍晶」促進細胞再生
大掃除後的痠痛竟然久久不消?復健科醫師發現,民眾在換季期間頻繁搬重物、重複打掃之餘,特別容易因手肘持續疼痛而就醫。檢查過後才發現是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也就是典型的手肘發炎症狀。增生療法「PLT凍晶」促進細胞再生 【NOW健康 陳木森/高雄報導】 大掃除後的痠痛竟然久久不消?復健科醫師發現,民眾在換季期間頻繁搬重物、重複打掃之餘,特別容易因手肘持續疼痛而就醫。檢查過後才發現是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也就是典型的手肘發炎症狀。 蔡昌學復健科診所主治醫師李泰德指出,手肘疼痛的成因大致可分為3大類:第1類是長期且重複某些動作,像是搬運重物;第2類是運動傷害,尤其是運動員長期練習某些固定動作,容易造成手肘慢性發炎;第3類是媽媽們較容易發生,像是抱小孩、頻繁做家事等,都會加重手肘的負擔,進而造成累積傷害,導致手肘的肌腱發炎,就像橡皮筋被頻繁拉扯,久了就會鬆弛。 ▲李泰德醫師指出,手肘疼痛的成因大致可分為3大類。(資料來源/李泰德醫師;圖/NOW健康製作) 常見的手肘疼痛通常與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有關,李泰德醫師說明,高爾夫球肘又稱為「肱骨內上髁炎」,是指位於上臂內側靠近手肘的壓痛點,延伸至前臂內側的肌肉部位發炎,當病患握拳或是搬重物時,一整條內側肌肉都會感到疼痛;而網球肘也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指位於上臂外側靠近手肘的壓痛點,延伸至前臂外側的肌肉部位發炎,當病患在拿杯子或是做旋轉動作時,外側肌肉會感到痠痛與疼痛。 坊間有一些宣稱能治療手肘疼痛的民俗療法,像是放血或拔罐等,李泰德醫師提醒,使用這些方式反而容易造成組織受損,且有感染風險,正確的治療方式包括使用消炎藥或肌肉鬆弛劑的藥物來消炎止痛,另搭配如超音波、雷射、電療等物理治療,都能有助於緩解症狀。此外,還有近年來常被使用的增生療法「PLT凍晶」,主要是採自病患自身的血液,萃取出高濃度血小板,利用血小板內含多種生長因子來修復組織、促進細胞再生。 李泰德醫師進一步補充,抽血後可製作成10到20瓶不等的凍晶瓶,每1瓶都擁有10億個血小板,最長可保存3年。使用PLT凍晶治療時,另外搭配超音波導引,能確保PLT使用到最適當的位置,且由於定劑定量,醫師也更好掌控每次的治療進度,大約3、4次為1個完整療程的治療,視病患的發炎程度追加療程次數,病患受損的肌腱將逐漸在生長因子的協助之下恢復到最佳狀態。 倘若因手肘疼痛而感到不適,在家可適當冰敷止痛,也可以熱敷幫助肌腱放鬆;對於手肘已發炎的人,應充分休息,完成治療後,再循序漸進地恢復工作或運動,避免手肘負擔過大。平時可適當做伸展活動與肌力訓練,增加肌肉的力量,搬重物或運動時也可使用護具,減輕手肘或韌帶的壓力,降低受傷的風險。 手肘疼痛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李泰德醫師建議,若疼痛難忍,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治療,倘若長期放任疼痛不管,韌帶會持續慢性發炎,再不治療就會產生鈣化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骨刺」,而骨刺只能透過開刀治療,否則疼痛仍會持續。 手肘痛成因分3大類 復健科醫師: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最常見 ft.蔡昌學復健科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