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媒體故事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到季節轉換之際,皮膚開始容易出現乾燥、泛紅、起疹等敏感症狀,有的人會懷疑自己是過敏,還是因為皮膚變得敏感才導致的現象,尤其當皮膚出現異狀時,很可能不論用什麼保養品,都無法讓皮膚乖乖安分,照護起來格外費心。#賦真妍#陳建名#敏感#過敏#血小板#PRP#PLT#毛孔#細紋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到季節轉換之際,皮膚開始容易出現乾燥、泛紅、起疹等敏感症狀,有的人會懷疑自己是過敏,還是因為皮膚變得敏感才導致的現象,尤其當皮膚出現異狀時,很可能不論用什麼保養品,都無法讓皮膚乖乖安分,照護起來格外費心。 通常皮膚過敏是皮膚接觸到「特定過敏原」的發炎反應,比較像是外來過敏原造成,可以藉由醫療篩檢找出原因避免;而敏感性肌膚常見為酒糟性皮膚,較偏向內因性。賦真妍皮膚專科診所院長陳建名醫師表示,有時天氣熱時也可能導致血管擴張,或產生過敏現象,很難明確定義是「過敏」還是「敏感」,因為有時外在與內在因素會同時並存。 陳建名醫師進一步解釋,敏感肌可概分為先天與後天2大類,先天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和酒糟性肌膚,後天則因為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造成,所產生的症狀相似,可能會有泛紅、刺癢、灼熱感、乾癢以及脫皮等現象。 對於皮膚的照護,皮膚科醫師會建議不應使用過多產品,也不要過度去角質;倘若使用產品後發現造成皮膚刺熱癢痛,必須先暫停所有產品,回歸最單純的保養方式。陳建名指出,急性發炎期間可求助皮膚科醫師,塗抹藥膏和口服抗敏藥物,待皮膚狀況穩定後,再試著少量恢復使用產品,確定皮膚是否不再出現不適感。 針對敏感肌膚及各種膚況問題,隨著醫美科技的精進,許多愛美人士會選擇採取護膚醫美療程來取代瓶瓶罐罐的保養品。陳建名醫師舉例說明,酒糟敏感肌通常血管比較活躍,可選擇染料雷射或是利用脈衝光、寬頻光,有助讓血管稍微萎縮,降低發炎反應;若有痘疤問題可採取飛梭雷射,但因飛梭雷射屬於破壞完再生的原理,術後容易有明顯紅腫反應,若再搭配PLT血小板凍晶再生療法,能加速表皮和深層皮膚的修復能力,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 有別於PRP再生療法,每次抽血僅能分離少量血小板,且每次抽取濃度不確定,無法確定每次治療效果的穩定性,SSLab PLT再生療法透過抽取自身血液150c.c或250c.c.,1次可製作10至20瓶粉末凍晶,日後再分次施用,PLT為經過實驗室萃取純化的血小板,採定劑定量封裝,每次以生理食鹽水回溶後使用,療效穩定。陳建名醫師補充提到,通常PLT會搭配玻尿酸、肉毒桿菌素一起使用,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毛孔緊緻和改善細紋,也有助於改善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身血液品質不佳,也會影響血小板生長因子的療效,如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患者等,就不建議使用再生療法。陳建名提醒,醫美療程術後保溼防曬應做好,建議2天後再上妝為佳,尤其一般上班族勿選擇過於油膩的防曬產品,以SPF 30以內為佳,再搭配PA係數3至4個+,就能有效阻絕短波、長波,預防皮膚曬黑和老化,一般約6小時補充1次即可,最重要的是塗抹的量要足夠、至少10塊硬幣大小,才能對肌膚有完整的防護力。 資訊來源: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自體血小板製劑結合二氧化碳飛梭雷射施用於痘疤治療
使用專利凍晶製程的血小板(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簡稱PLT)搭配雷射療程是有助於改善痘疤與術後傷口的癒合率。本研究利用攝影照片、Visia 肌膚檢測儀、痘疤問卷評估,比較雷射搭配PLT凍晶或生理食鹽水療程前後的結果。研究數據顯示受試者搭配PLT凍晶的側半邊臉頰,雷射術後臉部傷口結痂的天數縮短並且斑點、毛孔、紋理的改善率數據有明顯上升。因此,研究結果指出PLT凍晶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文獻: Rapid Wound Healing and Acne Scar Improvement After Ablative 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 (PLT).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2021, 14:715-721 研究背景:過去已有多項學術文獻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PRP)應用痘疤修復,改善現有大部分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無法規格化、無法保存之缺點,本試驗欲使用一新穎PLT凍晶作為痘疤修復之治療方式,增進患者福祉。 研究目的:故本計畫期望能藉由專利凍經PLT外敷於經汽化式二氧化碳飛梭雷射治療後的凹陷型痘疤患者,來達到促進傷口加速癒合以降低傷口感染的風險,以及減輕雷射術後的不適感,使其恢復期縮短,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材料與方法:本次試驗為單中心、雙組平行、單盲(受試者不知道左右臉各塗抹何種溶液)、不分期之臨床試驗,預計招收16位具凹陷痘疤的受試者作為痘疤修復對象。於每3~4週(配合受試者時間安排)進行一次全臉飛梭雷射治療,右臉於術後塗抹PLT溶液,左臉則使用注射用生理食鹽水。每位受試者右臉皆使用兩瓶PLT(每瓶以1 mL生理食鹽水回溶後,共得2 mL PLT溶液),經無菌棉棒塗抹傷口;左臉則於飛梭雷射後使用注射用生理食鹽水,以無菌棉棒進行傷口塗抹。本次試驗為比較左臉對照組(即塗抹注射用生理食鹽水)與右臉PLT組的傷口癒合速度,每次療程後第2、4、6天,研究人員將電訪詢問傷口癒合狀況。並於每個月做後續追蹤,歷時共四個月。治療前及每次紀錄皆使用VISIA進行膚質記錄作數據分析,再以T-test分析數據前後差異,並搭配問卷評估成效。 結果:所有的受測者皆完成這次試驗並沒有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在汽化式二氧化碳飛梭雷射給予PLT凍晶術後第二天的臉部結痂照片明顯結痂區塊減少,並且結痂脫落的天數的癒合率PLT是有高於生理食鹽水的組別。而在四次治療後術後追蹤一個月,紋理、斑點、毛孔之改善率於PLT的組別都有顯著性的統計差異。 結論: PLT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Fig1-2:雷射術後第二天的臉部結痂照片,可以明顯從照片發現搭配PLT凍晶比起saline結痂區塊明顯減少,數據證實PLT凍晶是有助於提升雷射術後傷口的癒合率。 Fig3: 雷射術後搭配PLT凍晶臉部紋理、毛孔、斑點的改善率都有明顯的上升,並且與saline對照都有達到顯著性的統計差異。
春日肌膚保養為炎夏提前準備 PLT修復拍照不必開美肌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不能鬆懈,清潔手部及戴口罩是防疫基本措施,人口一罩的效應無形中也帶起一陣醫美風潮,尤其針對痘疤、細紋膚質改善,臉部鬆弛進行拉提或雕塑等,可以在非常時期進行超前部署,低調的悄悄變美,拍照可以不必依賴美肌特效。#PLT#SSLab#血小板#醫美#皮膚科#莊德揚#膠原蛋白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不能鬆懈,清潔手部及戴口罩是防疫基本措施,人口一罩的效應無形中也帶起一陣醫美風潮,尤其針對痘疤、細紋膚質改善,臉部鬆弛進行拉提或雕塑等,可以在非常時期進行超前部署,低調的悄悄變美,拍照可以不必依賴美肌特效。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醫師表示,夏季皮膚保養除了做好保溼、防曬基礎功夫,皮秒雷射輔以血小板相關療法,以及電波拉皮療程詢問度都很高。值得一提的是,皮秒雷射經由聚焦透鏡,會在皮下產生一些小傷口,進而刺激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改善臉部擾人細紋和痘疤問題,雷射後易產生皮膚紅腫現象,搭配自體血小板相關療法,像是PRP,或是近期較新的1種新劑型的自體血小板凍晶療法-SSLab PLT,可加強修護,讓紅腫消退加快、恢復期縮短。莊德揚醫師進一步指出,雷射會對皮膚產生一定破壞性,應留給皮膚足夠修復期,使用上也不宜太過密集,原則上2次療程之間隔1個月為主。 PLT有別於傳統的PRP,可以1次抽血應用於多次的療程,並且可以排除傳統PRP每次抽血,離心後的血小板濃度較難穩定控制的問題。每瓶PLT凍晶利用生理食鹽水溶解後即可現場立即使用,並可依患者個人膚況和需求,靈活運用在其他醫美療程中。 至於臉部組織凹陷如臉頰、顴骨下垂,可適量使用玻尿酸或膠原蛋白填補、支撐,搭配自體血小板療法使用於不同部位、不同層次,可達到加乘效果。此外,上眼皮、眼周皮膚較薄,不建議使用膠原蛋白增生劑,恐產生結節或其他副作用,採用自體血小板相對安全,有助眼部肌膚變年輕,但仍需技術專精的醫師執行操作才有保障。 進行PLT或PRP相關療程後,仍須注意保養,莊德揚醫師提醒,紫外線毒辣,防曬是一切根本,若本身有酒糟和痘痘肌患者,建議將保養品單純化,才能減少肌膚每天在口罩遮覆下,所產生悶熱的負擔。另外,盡量減少化濃妝,而清潔卸妝建議使用卸妝乳,盡量避免使用卸妝油類產品,否則恐易導致粉刺、丘疹囊腫的問題肌膚出現。 資訊來源:春日肌膚保養為炎夏提前準備 PLT修復拍照不必開美肌
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常久坐辦公室、斜躺沙發滑手機或搬運重物施力不當等,因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慢性腰痛、下背痛及臀腰部酸痛,急性嚴重期甚至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下背痛#PLT#增生療法#PRP#血小板#康鈞尉#新生活復健科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常久坐辦公室、斜躺沙發滑手機或搬運重物施力不當等,因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慢性腰痛、下背痛及臀腰部酸痛,急性嚴重期甚至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椎間盤突出。 腰椎壓力坐比站立更大 長期久坐容易出現椎間盤問題 許多人認為坐著比站立輕鬆,其實不然。新生活復健科診所院長康鈞尉醫師表示,因為站立時身體從頭到腳成一直線,坐時身體的腰部與髖關節呈現90度,坐比站時腰椎需承受更多的壓力,如開車司機、工程師等久坐上班族,這些族群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椎間盤問題;此外,若進行下背部高強度運動如打籃球、足球等,會有碰撞、常需跑跳、緊急煞車的動作,對於下背部的腰椎都是很大的壓力;還有一些訓練進程過快、姿勢不良的重訓健身者,也容易導致椎間盤的傷害,必須接受專業指導強化深層核心,才能保護椎間盤和脊椎。 脊椎每1節之間都有椎間盤,功能是負責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的壓力,而椎間盤主要由髓核和纖維環組成,髓核是1種膠狀軟Q的物質,具有避震效果,外圍有纖維環層層包覆,隨著年齡老化、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傷過,內部的髓核會逐漸往外移動,如果突然的撞擊或劇烈動作,就可能引發外圍的纖維環突然破裂,髓核流出來,導致腰不能動、腿不能走等急性症狀。 急性椎間盤突出影響生活 壓迫神經可利用增生療法治療 急性期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常見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肌肉鬆弛劑,或一般復健常見的熱療、電療或透過按摩來舒緩,此時期必須有足夠的休息。康鈞尉院長指出,如果因神經壓迫出現強烈麻痛症狀,可採用超音波影像導引注射,將消炎藥或幫助神經緩解藥物施用在神經周圍以緩解症狀,或是利用PRP、PLT等增生療法治療,若效果皆不彰,才會考慮以手術方式進行減壓治療。 椎間盤位於每節脊椎骨之間,外側也藉由韌帶將一節節脊椎連結起來,近幾年相當盛行的PRP、PLT等血小板增生療法主要的標的物是韌帶等結締組織,將生長因子施用於韌帶後,能夠刺激組織膠原蛋白再生,就如同將鬆弛的橡皮筋重新拉緊,從深層將脊椎骨進行穩固,就能減少行走坐臥、搬重物時椎間盤突出的機率。 PLT增生療法改善不適感 加速修復時間 傳統PRP治療當場抽血立即注射,血小板濃度會因為身體狀況、離心條件以及人為操作等受影響,無法定量,而且使用後易產生腫脹不適感,約4至6周治療1次;進階版的SSLab PLT採單次抽血,抽完後送進實驗室萃取純化出血小板,製成粉末凍晶,經由生理食鹽水回溶即可使用,治療完相對舒適,也因為快速修復、發炎期縮短,平均2周可治療1次。 康鈞尉院長曾收治1位35歲男性因車禍導致椎間盤突出加重的病患,因坐骨神經壓迫出現疼痛、腳麻等症狀經就醫治療,連續服藥、保守治療2、3個月仍未好轉,之後採取PLT經過為期6周的3次療程,搭配核心運動、下背部肌肉拉伸及按摩等,至今1年未再復發。 預防椎間盤突出必須養成良好坐姿與站姿,康鈞尉院長提醒,坐著時腰和髖關節的角度及膝蓋彎曲角度約90度至100度,是比較良好的坐姿,可藉由靠背支撐;搬重物時應靠近物體,以減少腰椎受力;久坐族應定時起身活動,平時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才能有效強健肌肉的力量,讓腰椎多1層保護。 資訊來源: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賀!政大雄鷹隊奪下109學年度UBA男籃冠軍,思必瑞特生技PLT血小板精煉技術助功有成
3月21日,由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捐助發起、成軍才剛滿四年的政大雄鷹隊,擊敗了三屆衛冕強隊健行科大與長人軍團世新大學,奪下109學年度UBA男籃冠軍,締造籃壇傳奇。有球評認為,政大沒有傷兵,所以才能一路過關斬將,但其實並非僥倖,因為除了總教練及體能教練、運動防護師、管理/數據分析師,在場邊密切關注賽況,而當球員練習時肌肉、關節受損,思必瑞特生技提供新型PLT血小板精煉技術協助球員維持最佳狀態,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奪下冠軍。#政治大學 #PLT #關節受損 #姜豐年 2021-03-30 作者: 洪綾襄 3月21日,由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捐助發起、成軍才剛滿四年的政大雄鷹隊,擊敗了三屆衛冕強隊健行科大與長人軍團世新大學,奪下109學年度UBA男籃冠軍,滿室獲勝的藍彩帶,搖曳在小巨蛋場館中久久不墜,締造籃壇傳奇。然而即使已在科技新創界戰績彪柄,姜豐年始終無法忘懷的,就是從少年時期就愛上的籃球與哥吉拉。 「我小時候沒什麼錢,就喜歡哥吉拉和籃球,日本東寶每年一定會拍哥吉拉的賀歲片,就會特地存點錢,到電影院看。」對外低調、但頭銜顯赫的姜豐年的辦公室不大,儘管曾為資安大廠總經理、全球最大中文入口網站創辦人、百億創投領投人、請得動NBA球星姚明、林書豪,但斗室裡僅擺飾著太座(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為他手繪的《不忘初心》油畫、籃球等,其他的海報、杯具、小擺飾就都是他多年珍藏的哥吉拉周邊商品。 怪獸哥吉拉其實亦正亦邪,初始設定是對抗人類嚴重破壞大自然所出現的怪獸,後來反而更長以正義形象,與危害人類的怪獸們展開激戰,劇情大多為明快爽直的打鬥與充滿希望的結局,很對職籃球員出身的姜豐年脾胃。 姜豐年坦言,自己從小就不愛念書,運動細胞倒是很發達,一開始打網球,高一就長到191公分高,在教官和教練王輝的鼓勵之下才改打籃球,帶領著嘉義高中屢奪佳績。也因此他高中畢業後,雖然沒考上大學,卻已入選職籃選手。 職籃期間,在父親與死黨的支持下他重考了兩次,竟然靠著不錯的英文意外考上政大東語系,後來轉到外交系,也加入籃球校隊效力。 姜豐年一直想證明,球打得好,腦子也不會差,畢業後他辭掉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台銀籃球隊,挑戰連他自己都不太懂的網路科技。1991年他就和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一起賣資安軟體,2000年把自己的華淵資訊與大陸體育新聞網四通利方資訊合併創建新浪網(Sina),風光成為第一間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中文網路公司。 儘管網路新創事業在美國大有斬獲,但2000年年中,姜豐年緊急從美國返台,接手當時面臨解散的宏國象隊,更名為「新浪獅」轉戰大陸甲A聯賽,三年後,又把新浪獅帶回台灣,加入後來成立的半職業籃球賽SBL(超級籃球聯賽),一直到2007年由璞園建設董事長李忠恕接手球隊。 2017年,一群政大校友聚會討論政大90週年校慶上該怎麼回饋母校,當場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二話不說允諾捐出台幣三億元改造老舊的體育館,聊到後來,「老謝(財訊社長謝金河)故意激我:老姜,不如你來捐支籃球隊給政大吧!」 原本是半開玩笑,反而激起姜豐年的鬥志。他決定再撩下去,以新創企業的規格,五年投入四千萬元打造全新的政大籃球隊。「我做球隊,就是要建立Empire(帝國)打造王朝,不是放煙火、耍行銷的。」手上投資多如繁星的姜豐年說,這四年來他投注最大心力的新創公司,就是政大雄鷹。 首先,球隊最重要的就是球員,因此總教練陳子威、行銷總監孫秉宏與他親自下鄉,向教練、家長遊說,爭取到一批高苑工商的球員,經過一番血戰後終於在40支甲二級搶下季軍,晉級到甲一級。有了第一年的基礎,第二年起就有更多南山、能仁、松山高中好手甚至外籍學生願意加入,讓賽事更為精彩,排名節節上升。 其次,全力維護球員狀態。有球評認為,政大很幸運沒有傷兵,所以才能一路過關斬將,但其實這並非僥倖。因為雄鷹除了總教練,還有體能教練、運動防護師、管理/數據分析師,在場邊密切關注賽況,調度上也不為求勝而濫用球員,導致受傷。姜豐年甚至還因為自己有投資KKBOX創辦人林冠羣的再生醫療公司思必瑞特(Spirit Scientific),便利用廣告交換,讓傷員能免費接受新型PLT血小板精煉技術,對治療關節受損特別有效,「一次要價9到12萬,但療效很好,球員很感動,家長也很感激。」 為了打造政大雄鷹的帝國之路,他也透過個人人脈,廣邀品牌為雄鷹跨界整合,但最終都是將資源回歸到球員身上,幫球員爭取到好的出路。姜豐年從自身經驗分享,球員一定要一邊打球一邊培養專長。因此,他特別請研究所學長姐幫球員做課後輔導,不讓球員課業荒廢,更親自拜託各系教授,看在孩子為校爭光,寬容一點。 作為政大人,從未想過一支球隊能改變學校的歷史和文化,但姜豐年做到了。也有很多學校想複製雄鷹經驗,像是台大、清大,但籃球真的不是錢而已,很多學校校長說,「真的做不來,因為沒有第二個姜豐年。」 但「雄鷹不是我個人的,是屬於政大的,為了要傳承下去,讓帝國持續,歷任校友一定要傳承下去,」姜豐年呼籲。 姜豐年 小檔案 出生:1957年(64歲) 學歷: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德州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 經歷:新浪網創辦人、趨勢科技前總經理 現職:久周資本、璿元資本、瑞禾晶華管理顧問公司負責人、佳格食品獨立董事 資訊來源:將政大雄鷹推上UBA王座 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最無法忘情的是… 首圖圖片:翻攝自政大雄鷹籃球隊 NCCU Griffins臉書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現代人工作型態,總離不開手機、平板等3C產品,而且經常久坐辦公室,回到家又癱坐在沙發,這種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害身體健康、代謝力下降,對髖關節及膝關節的損傷也不小。#運動醫學#凃俐雯#PLT#血小板#SSlab#增生療法#運動傷害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現代人工作型態,總離不開手機、平板等3C產品,而且經常久坐辦公室,回到家又癱坐在沙發,這種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不僅有害身體健康、代謝力下降,對髖關節及膝關節的損傷也不小。 久坐上班族通常會出現站立時臀部肌肉無力、坐著時候膝關節慣性維持約90度姿勢,造成關節壓力升高,當姿勢突然改變就會造成關節旁的韌帶超過正常張力,而容易產生發炎情況。超越復健診所醫師凃俐雯表示,臨床上常看到愛好路跑或選擇打籃球、羽球等運動的患者,因為平時久坐後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筋膜較緊繃,當進行各類較劇烈運動時,導致運動傷害的機率也相對提高。 還有一些人平時運動少,因為想減重開始運動,多半會從跑步開始,因為平時沒鍛鍊下肢肌肉不發達,而一旦進行跑步運動則膝關節承受重量為體重的4到6倍,此時就容易出現膝關節或肌鍵發炎狀況;另外1種是平時就有運動習慣者,常因為要挑戰自己肌耐力,運動時間太長、強度過高,當天運動疲勞尚未恢復,隔天又繼續挑戰,常會產生肌肉、肌腱拉傷撕裂,結果出現疼痛的發炎反應。 運動傷害發生時當下建議先冰敷、將患部加壓固定,然後就醫治療。凃俐雯醫師指出,輕度發炎時可先冰敷處理,若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已有韌帶、肌鍵、肌肉撕裂傷,除了藉由復健儀器如雷射、超音波、磁場電療外,也會考慮注射PRP、PLT血小板增生治療,加強患部修復的速度。 不同於PRP每次注射就要每次抽血且血小板純化程度較不穩定,PLT增生療法好處是單次抽血約150c.c至250c.c.,即可透過專門的醫學實驗室純化定量製備出10至20瓶粉末凍晶,對於經常受傷的運動員而言,相當便利。凃俐雯醫師曾收治1名羽球國手,主訴髖關節與膝關節不動會痛,動了更痛,影響球場上的成績表現,每個月採用PLT治療1次患處,隨著身體內的纖維母細胞分泌細胞外基質讓結締組織增生,使受傷部位的韌帶、肌鍵等組織獲得修復,約6個月患處就完全復原。 凃俐雯醫師補充說明,注射PLT增生療法後,應配合適當休息、避免熬夜、飲食多補充蛋白質如雞肉、蛋、奶類食物,也能加速達到修復的效果。由於PRP或PLT增生療法,是來自本身血液,當下身體健康狀況也會決定血液品質良好與否,但對於洗腎、貧血患者的身體負擔恐過大,此外,罹患血液疾病或癌症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一般來說,運動傷害的造成通常是運動方法不當,包括運動前暖身不夠、運動太過激烈、時間太長或動作錯誤,以及運動後沒有適度讓疲勞的身體回復正常等。凃俐雯醫師提醒,運動前暖身的原則是讓身體有發熱感覺,如原地或繞圈小跑步;運動中如練深蹲、硬舉或打球,若感覺吃力時應停下來休息;運動後可做收操的伸展運動、按摩肌肉,回家後足夠休息,消除疲勞感讓身體回復後再上場。此外,建議上班族坐時盡量維持頭部往上伸直、脊椎不受擠壓的姿勢,1小時就應起身活動筋骨,就能避免可能的運動傷害發生。 資訊來源: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三位尺骨附屬韌帶受傷的冰上曲棍球選手經由PLT血小板製劑與復健治療成功重返場上
尺側附屬韌帶(UCL)受傷為廣為人知的一種疼痛,其會造成運動員表現低下。儘管有關此疼痛處理的文獻日益增加,但對於冰上曲棍球運動員之類的受傷案例的研究卻略顯少見。因此本研究針對三位冰曲棍球選手其尺骨附屬韌帶受傷後,經使用自體PLT血小板製劑注射後並搭配復健,平均36天後即可重返場上。 文獻: Return to Play After PRP and Rehabilitation of 3 Elite Ice Hockey Players With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ies of the Elbow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00131/pdf/10.1177_2325967118790760.pdf 受試者:三位冰曲棍球選手其尺骨附屬韌帶受傷屬於high-grade injury。 療程:三位選手並於受傷後兩天於傷部注射第一次自體血小板製劑,一周後再進行第二次注射。整個療程中,除了進行自體血小板治療外,也搭配物理治療協助傷部復原。 實驗結果:三位選手平均在36天後重回球場,其肘關節活動能達全範圍 (0-145度),而且當進行觸壓時並無壓痛感。 受試者選手其手肘可活動的範圍如下表,時間點分別為:受傷當下、受傷兩周後、返回場上時。 將上表翻譯成中文, 健康的手肘可活動範圍:0度~145度 我們由圖表可得知, 選手A 受傷當下其手肘僅可活動 15度~125度,兩周後10度~140度,當重返球場時0度~145度。 選手B 受傷當下其手肘僅可活動 5度~130度,兩周後5度~130度,當重返球場時0度~145度。 選手C 受傷當下其手肘僅可活動 5度~135度,兩周後5度~140度,當重返球場時0度~145度。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年後2個月往往出現復健科就診高峰期,原來不少婆婆媽媽年前勤勞大掃除、做家事不慎傷及肩膀導致疼痛,以為會逐漸好轉,結果漸漸發現晚上睡覺時也痛、肩膀變得活動困難、難以舉高等情況,直到年後一段時間才來就醫,才發現五十肩已上身。#SSLab#PLt#血小板#增生療法#復健科#林嘉韻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年後2個月往往出現復健科就診高峰期,原來不少婆婆媽媽年前勤勞大掃除、做家事不慎傷及肩膀導致疼痛,以為會逐漸好轉,結果漸漸發現晚上睡覺時也痛、肩膀變得活動困難、難以舉高等情況,直到年後一段時間才來就醫,才發現五十肩已上身。 五十肩影響生活品質與睡眠 分為原發性和連續性 五十肩的學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因關節囊發炎變厚、纖維化,進而導致關節沾黏,影響肩關節活動程度,形同肩膀凍結,俗名為「冰凍肩」。康禾復健科診所林嘉韻醫師表示,罹患五十肩的患者常因肩膀疼痛僵硬,以致無法完成日常生活中舉手、梳頭或後扣內衣的動作,夜晚會因為疼痛加劇甚至影響睡眠。 通常五十肩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前者多介於40至60歲病患,女性多於男性,發作原因不明,研究指出可能與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失調等疾病有關;後者多數因為肩膀有外傷、骨折、肌肉或肌腱拉傷,或是罹患風溼性關節炎,因疼痛長久不敢活動所致,並非只有50歲左右的病患才會罹患。 康禾復健科診所林嘉韻醫師說明,針對五十肩,治療上會給予藥物並安排健保儀器復健,每天在家運動治療或安排物理治療師1對1徒手治療,或是藉由超音波導引注射藥物進行肩關節囊擴張術,初期患者多數積極治療約1至3個月,就會有明顯改善,若病程較久,復原至少需6個月。 PLT增生療法降低治療疼痛 修復期相對較快 至於如何判斷五十肩沾黏程度?林嘉韻醫師解釋,一般會透過理學檢查、檢測肩膀屈曲與伸展、外旋與內旋、外展和內收6大動作,並透過超音波觀察韌帶或肌腱有無受損。若確定有組織破裂受傷時,可利用傳統的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或近來發展的高純度血小板凍晶(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 PLT)等增生療法,後兩者原理為以自體血小板分泌的生長因子注射至組織傷處,生長因子刺激組織重新修復,提升軟組織強度加速修復、進而恢復肩關節的活動度。 林嘉韻醫師指出,採用PRP每次注射前必須抽血、待離心後當天施打,且注射時無法添加局部麻醉藥因此疼痛感較為明顯;相較於PRP, PLT只需單次抽血250cc即可萃取製成至少10瓶SSLab PLT凍晶,每瓶內含10億顆血小板,3年內仍能保有活性,使用前可將凍晶回溶並混和局部麻醉藥使用,注射時較舒適,發炎修復期也能大幅縮短。因此PLT增生療法,在臨床上較適合怕痛、怕抽血和經常受傷需進行多次注射的患者(例如: 專業運動員)等。 五十肩前期最疼痛 活動關節有助拉開沾黏部位 通常五十肩的病程會經過發炎期、冰凍期及解凍期共3階段,發炎期疼痛最明顯,接著進入疼痛合併僵硬的冰凍期,最後進入解凍期,疼痛減緩且肩關節活動角度逐漸恢復。五十肩治療期間可在家中練習改善關節活動度的爬牆運動、幫助拉開肩膀內旋角度的毛巾操,以及鐘擺運動訓練手臂多方向伸展,皆有助拉開關節沾黏部位。 林嘉韻醫師提醒,若發現因疼痛不敢活動肩膀,如伸手拿水杯感到疼痛,發炎初期就應該開始積極介入治療,避免步入冰凍期的五十肩,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治療期也拉長。 資訊來源: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連假熬夜過頭膚況大崩壞! 搶救肌膚PLT助攻事半功倍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連假期間放縱自己大吃大喝、作息不正常,收假後上班發現皮膚出現暗沉、細紋、色素不均或冒出痘痘,尤其熬夜容易引起皮膚缺水,導致乾癢、泛紅,紋路悄悄爬上臉。皮膚科門診發現,連假過後常會遇到這類患者希望進行肌膚搶救工程。#SSLab#PLT#張皓強#皮膚科#P醫美#膠原蛋白#熬夜#血小板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連假期間放縱自己大吃大喝、作息不正常,收假後上班發現皮膚出現暗沉、細紋、色素不均或冒出痘痘,尤其熬夜容易引起皮膚缺水,導致乾癢、泛紅,紋路悄悄爬上臉。皮膚科門診發現,連假過後常會遇到這類患者希望進行肌膚搶救工程。 晨悅診所張皓強醫師表示,臉部皺紋可分為動態和靜態2種紋路,前者是當擠眉弄眼、大笑時,抬頭紋、魚尾紋和法令紋就會跑出來;後者則會因為短期生活作息不正常,表淺皮膚保水度不夠,皮膚細紋變得更加明顯。面對紋路,除了勤加保養、改變習慣外,透過醫美療程的輔助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張皓強醫師進一步說明,臉部之所以會產生抬頭紋、魚尾紋和法令紋等動態紋路,是因為肌肉牽扯皮膚造成,可利用注射肉毒桿菌來抑制肌肉運動達到改善;靜態紋路的出現則與皮膚淺、中及深層的保水度是否足夠有關,醫美療程上會建議使用音波治療針對深層肌膚、電波刺激表層肌膚,肌膚最表淺部位可搭配飛針或滾針的微針療法,搭配SSLab PLT或玻尿酸等加強修補,有助改善臉部細小紋路及最易顯老的眼周細紋,讓肌膚由裡到外進行完整修復工程。 通常20多歲的年輕肌膚經過熬夜,皮膚1、2天就能完成修復,若是4、50歲的熟齡族群肌膚代謝能力下降,在熬夜後可能1至2周才會恢復。張皓強醫師指出,使用電波、音波或雷射等,這些主要是透過儀器刺激皮膚膠原蛋白增生和重新排列,不過在提供刺激的同時,如果沒有供應足夠養分和輔助原料,發揮的成效可能有限,療程中搭配使用SSLab PLT就能扮演皮膚加速修補的關鍵角色,促進皮膚表層的新生、緊緻和恢復彈性。 張皓強醫師解釋,PLT增生療法是抽取自身全血250c.c.,經由專業實驗室以專利技術,定量萃取出血小板製成10至20瓶SSLab PLT粉末凍晶,保存3年仍可保留血小板生長因子活性。不同於傳統PRP療法必須每次抽血進行血液離心,PLT增生療法僅需1次抽血,適合害怕每次抽血的人,SSLab PLT血小板凍晶以生理食鹽水回溶後即可進行施作,也可與肉毒桿菌或玻尿酸等搭配使用。 張皓強醫師分析,針對整體皮膚狀況較差、希望全面改善的人,會建議1年進行1次電、音波雷射等療程,施用電、音波雷射前2個月先進行每月1次的PLT療法,讓原本狀況不好的皮膚進行基礎打底;第3個月再施作電、音波雷射搭配PLT療法,後3個月再進行每月1次的PLT 療法,前後總共完成6次的PLT療法,如此能有效率刺激皮膚膠原蛋白增生,透過這樣的做法,原則上可讓單純進行電、音波雷射的成果延長1年半至2年。 由於PLT療法需抽自身血液,排除不敢抽血、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或癌症患者等,張皓強醫師建議一般人在治療前能維持正常作息2至4周,血液的品質與效用佳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此外,特別提醒進行醫美療程務必做好皮膚「清潔、保溼、防曬」3大要素,臉部洗完不緊繃、每天早晚適度清潔,夏季保溼適時補水、冬季保溼著重鎖水,出門擦防曬抵禦紫外線,並搭配正常生活作息,才能持續保有好膚質與美麗。 資訊來源:連假熬夜過頭膚況大崩壞! 搶救肌膚PLT助攻事半功倍
長期下背痛恐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長期下背痛找不到病因,恐是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人體上半身重量藉由腰椎支撐,人的腰椎有五節硬骨,硬骨與硬骨間的緩衝物質就是椎間盤,硬骨往後延伸有骨板,而上下骨板相接的關節,就是小面關節。當腰椎退化時椎間盤會往後突出,小面關節炎也會退化長出骨刺...#黃薏茜醫師#超越復健診所#PLT#PRP#椎間盤#小面關節炎#腰椎退化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長期下背痛找不到病因,恐是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人體上半身重量藉由腰椎支撐,人的腰椎有五節硬骨,硬骨與硬骨間的緩衝物質就是椎間盤,硬骨往後延伸有骨板,而上下骨板相接的關節,就是小面關節。當腰椎退化時椎間盤會往後突出,小面關節炎也會退化長出骨刺,根據研究,腰椎退化中,小面關節退化所佔的比例為最高,而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椎間盤突出。多數小面關節炎患者會因為周遭肌肉為了保護關節而發生次發性緊縮,導致神經孔進一步受壓縮小,產生疼痛甚至麻電的感覺,必須對症處理才能緩解疼痛。 小面關節位置深且佈滿神經 發炎時會上下擴散連帶肌肉也會疼痛 超越復健診所王薏茜醫師指出,小面關節炎可分為退化性和外傷導致的退化2種成因,前者包括核心肌力較弱、常需甩腰搬重物、hyperlordosis(脊椎過度彎曲)這三類患者;後者則來自於車禍、撞擊及運動傷害等造成。小面關節位置深、加上佈滿神經,發炎時疼痛會上下擴散,甚至周遭的肌肉會緊縮,連帶肌肉也會酸痛,發炎感染嚴重時,甚至會引發類似坐骨神經痛的反應,不易單純藉由症狀確診。 王薏茜醫師曾收治1位長年居住國外的女性,主訴產後10年來一直承受下背疼痛的困擾,就醫多次照X光、核磁共振皆正常,原本幫小孩洗澡、拖地才會疼痛,後來惡化到連洗碗站立15分鐘,從背部、臀部延伸至小腿都有麻電感覺,止痛藥無法治本,暫時回台就診。經過深層高解析度超音波掃描發現有1節小面關節正在發炎,在與病患討論後決定採用增生療法之一的PLT療法, 1個療程後疼痛大幅緩解,搭配調整姿勢的運動訓練,半年後回診時,纏身10年的疼痛已幾近完全擺脫。 口服消炎藥治療小面關節炎 停藥後容易復發 針對長期的小面關節炎,臨床上可透過X光看出骨刺,且關節面會變得狹窄沾黏,若是急性發作的小面關節炎則利用核磁共振和超音波,能看到小面關節內部及周遭有發炎積水現象,附近肌肉產生腫脹而判斷。廣為人知的椎間盤突出在前彎時,背部會有麻電感覺;相反地,小面關節炎則是在後仰狀態,尤其是單側性後仰如上半身往右或左腳單側後仰是否疼痛來作為臨床訊號。 通常以口服消炎藥治療小面關節炎,治標不治本,且停藥後容易復發,王薏茜醫師表示,此時會採取超音波導引注射消炎,可考慮少量添加類固醇先降低發炎反應,再接續使用增生治療來強化長期受傷的組織,退化嚴重時可利用葡萄糖增生注射,若成效不彰則採用PRP或PLT血小板增生療法。傳統PRP療法每次需抽血,萃取出4至5c.c.血小板血漿,注射入小面關節時,由於血漿的黏稠性,不容易進行關節的解沾黏沖洗,且注射時痠痛較為明顯;PLT為血小板凍晶,經稀釋溶解可添加麻藥及生理食鹽水注射,注射時患者疼痛感降低,較為舒適,且水性的注射液操作上比較容易同時達到關節的解沾黏沖洗的物理性效果。 小面關節炎利用增生療法可緩解後 平日應調整正確姿勢更重要 傳統PRP是每次抽血,將血液離心後的血小板血漿注射於病痛處,不僅只有血小板,還有其他殘留血球細胞,對於佈滿神經的部位,治療上有一些潛在副作用。然而新式的SSLab PLT是1次抽血後,經由專利技術活化血小板,低溫真空凍乾,γ射線滅菌等過程,約14天內萃取出純粹的血小板以瓶裝粉狀凍晶狀態保存。SSLab PLT是抽取150~250c.c.全血,製成10至20瓶血小板凍晶,可保存3年。臨床上1次注射約可誘發2至3周修復期,大部分慢性傷害需要6周修復期,約每2周注射1次,持續3次的療程。注射次數因人而異,視患者本身傷害程度和和修復反應而定,因此療程需注射2至5次不等。 增生療法注射完後會有1至3天身體正在進行發炎修復的反痛期,可暫時服用非抑發炎性的止痛藥緩解,3天後開始進入組織重建期,7至10天疼痛明顯舒緩,2周後決定是否需再持續注射。王薏茜醫師強調,人的體態養成非一朝一夕,往往年輕時姿勢不正確很快能修復,隨著來到4、50歲修復力降低,疼痛就容易發作,小面關節炎利用增生療法緩解後,平日持續調整正確姿勢的運動訓練更重要,矯正骨盆前傾、背肌太緊、腹肌太弱等問題,透過正確的核心肌群訓練,有助脊椎正確受力,減輕小面關節再被壓迫及復發的機率。 資料來源:長期下背痛恐腰椎小面關節炎作怪 PLT增生療法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