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學術亮點
思必瑞特登復健醫學會 PLTgel創新長效修復解方吸睛
凝膠型高濃度血小板凍晶「長護凝 PLTgel」,為復健、運動醫學的臨床需求提供創新長效修復解決方案 3月22~23日,2025台灣復健醫學會年會在中油大樓登場,思必瑞特生技(7790)於會場展出高濃度血小板凍晶(PLT)緩釋凝膠劑型——「長護凝PLTgelTM」製備服務,並邀請合作醫師演講分享使用經驗,為復健、運動醫學的臨床需求提供創新長效修復解決方案。 思必瑞特生技表示,相較於液體型態的PLT與傳統的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膠體狀的PLTgel更適合應用於大面積軟組織包含軟骨、肌肉、肌腱、韌帶等的撕裂或缺損以及退化性關節炎。 今年的復健醫學會年會中,在超越復健科診所院長王薏茜醫師擔任座長主持下,新生活復健科診所院長康鈞尉醫師說明,「長護凝PLTgelTM」的凝膠狀質地,可增加於患處的附著性,並具有生物支架協助細胞遷移;其持續釋放生長因子的特性,也可提供組織修復更長時間的支持。 悅滿意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江研壹醫師,則針對PLTgelTM的臨床使用經驗、實際案例與療效分析進行分享。江研壹表示,PLTgel在回溶初期仍呈液態,因此可用於注射,進入患處後才逐漸形成膠體,如此增加了使用上的彈性,並減少了過去類似治療在應用上的限制。 思必瑞特生技進一步指出,「長護凝PLTgelTM」與PLT同樣是以自體血液為來源,在自有的GTP規格無塵實驗室,經標準化製程製作成穩定型態的凍晶乾粉,使其能在室溫長期保存,增加療程安排的彈性。 思必瑞特生技成立於2015年,並於去(2024)年12月登錄興櫃。其最新財務報告顯示,思必瑞特生技2024年營收達新臺幣2.26億元,年增26.6%;今年前2月營收為0.42億元,年成長達40%。 思必瑞特生技指出,今年於復健科、運動醫學、皮膚科、婦產科及泌尿科等科別的應用範圍擴大,醫療體系客戶數持續成長,加上新品「長護凝PLTgelTM」及自體血小板外泌體相繼上市,為2025年營收增添動能。 目前,思必瑞特生技主力產品為PLT血小板凍晶製備服務,去年8月「長護凝PLTgelTM」上市;今年2月進一步推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期待透過提供多樣化的解決方案,讓醫師可針對不同情況靈活使用,帶來更好的治療效益。 Source: 【環球生技】https://news.gbimonthly.com/tw/article/show.php?num=75642
思必瑞特震撼推出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 引領生技領域新動能
思必瑞特生技於發布新品,推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 再生醫學領域在去年6月有了重大進展,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雙雙於立法院完成三讀,實現總統賴清德所提出的「健康台灣」政策目標,密切結合智慧醫療、精準醫療與再生醫療,讓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並創造下一個兆元產業。 法案通過之後,陸續有不少令人驚豔成果問世,「外泌體」就是其中之一。甫登錄興櫃的思必瑞特生技(7790)於2月 23 日舉行發布會,宣告推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讓大眾目光再度聚焦外泌體。 外泌體是由細胞所分泌的奈米級小囊泡,外膜由雙層磷脂質構成,內部含有多種蛋白質、mRNA、miRNA、DNA 等物質,相當於細胞傳送訊息的「包裹」。外泌體負責細胞間的通訊,參與多種生物過程,包含組織修復、免疫調節、神經保護、血管新生等,在疾病診斷和治療等領域深具潛力。思必瑞特生技憑藉近十年在高濃度血小板凍晶(PLT)領域所累積的豐厚研發與製造實力,正式投入外泌體研究,持續多元深耕再生醫學。 根據文獻資料,血小板衍生外泌體預期可應用範圍包含膚質改善、傷口癒合、毛髮再生,以及軟骨組織修復等方面。思必瑞特生技創辦人暨董事長林道隆表示:「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是在每安瓶精確置入定劑定量的血小板外泌體,並透過專業製程製作成凍晶,每件成品皆經專業儀器檢測生長因子濃度,能夠依據個人身體狀況客製化使用劑量,將效果最大化。」過程中不僅在同GTP規格實驗室、無塵無菌環境製備,更全程遵循外泌體最新國際標準指南 MISEV2023,對於外泌體數量、尺寸、特徵、純度皆嚴格把關。成品亦經伽瑪射線滅菌程序及通過9項安全性檢測報告,安全有保證。 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暨總經理林道隆。圖/思必瑞特生技提供 該公司以Biofoundry生物鑄造廠企業理念,透過生物材料凍晶技術(Bio-Material Lyophilized Technology, BMLT),為不同生物材料開發最佳冷凍乾燥製程,將生物材料轉化成高穩定性的凍晶形式,延長生物分子的保存期限,進而增加運用靈活性。林道隆期待在自體血小板衍生外泌體凍晶製備服務推出後,能串接再生醫學的研究成果,進而對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多貢獻。 Source: 【工商時報】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224701495-431207
開展血小板應用,切入700多家醫療院所!協助修復組織 思必瑞特卡位運動醫學
思必瑞特生技以獨家血小板凍晶(PLT)技術,提供客製化生長因子試劑,協助運動員快速復原。挾產品具備長效保存、定劑定量等優勢,即將成為資本市場新兵。 巴黎奧運如火如荼進行期間,卻也相繼傳出許多選手因賽負傷的訊息,不僅羽球好手戴資穎、周天成、柔道選手楊勇瑋、舉重女神郭婞淳負傷上陣,拳擊女王陳念琴、林郁婷更是每場都被打得鼻青臉腫,讓民眾看得又心疼不已。 如何協助選手盡快恢復狀態?擅長修復組織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療法,近來已成為運動醫學主流。而有一家台灣生技公司—思必瑞特生技(Spirit Scientific),因掌握了升級版PRP的「血小板凍晶」(PLT)技術,可為個人客製化血小板生長因子試劑,產品不但具有長達3年的保存期限,也具備定劑/定量、品質穩定等藥品化利基優勢,已預定於今年9月公開發行、12月登錄興櫃。 PLT技術 醫療修復新星 讓思必瑞特在運動界聲名大譟的關鍵,就是他們長期支持大學男子籃球隊「政大雄鷹」球員的治療與復健。只要抽一次血、做成凍晶後,就能讓球員在醫師評估下隨時施打,保持賽季全員無傷兵,締造連4年拿下全國大學男籃UBA冠軍的紀錄。 也因此,思必瑞特才成立4年,就已打入台灣700多家醫療院所,包括超越復健科、禾馨婦產科、新光醫院皮膚科等都和思必瑞特合作。去年思必瑞特營業額已達1.8億元。相較於2020年成立時的營業額成長4.5倍。由於獲利動能強勁,2022年即虧轉盈,2023年轉投資日本公司後仍有小賺,長期展望樂觀。 「血小板沒有細胞核,卻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將血小板抽離、純化成高濃度生物製劑,施打在受損的肌腱、韌帶、關節等部位,就能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再生,」創辦人暨總經理林道隆解釋。他曾在美國西雅圖灣景醫療中心擔任急診外科醫師,也曾在輝瑞藥廠任職,深知如何在嚴格的法規下開創商業模式。 2014年,他在堂兄林冠羣(KKBOX創辦人)的邀請下,回台主持林冠羣旗下骨材公司的醫療部門。他隨即發現PLT技術應用空間很大,便力主分拆。2021年,思必瑞特生技完成A輪募資,由國發基金和達盈創投領投,兩年後要反攻日本時,又獲得日本最大獨立創投集富(JAFCO)投資。 PRP療法發展了超過50多年,但各家成效良莠不齊。「很多人以為把血小板乾粉化很容易,但思必瑞特的技術優勢不只硬體,還有軟體。」林道隆指出,雖然自體血小板風險很低,但他還是主動持續與不同科別的醫師合作臨床試驗,至今已收治超過3萬個案例,累積700萬CC以上的血液臨床數據,精密計算血小板顆粒數和生長因子的濃度,進而建立一套施打標準規範,在什麼部位要打多少、入針深淺,都各有考量。 ▲PRP療法發展了超過50多年,但各家成效良莠不齊。 擁科技背景 發展模式不同 超越復健科醫師王薏茜醫師指出,復健醫學上,PLT常使用在治療全身骨關節退化、頸椎、腰椎、肌腱撕裂傷、小面關節、網球肘等症狀。 要實際考量醫師的使用模式,因此核心雖然只是高濃度血小板,但未來在每個科別的治療模式卻可以是千百萬種,」林道隆說。 由於主要股東大多具備科技背景,思必瑞特發展模式和同業大不相同。 林道隆表示,在創業之初,是以安全、成熟的技術作為短期迅速切入市場的策略,現在進入中期,針對人和動物、個別科別疾病的不同應用,甚至結合外泌體;長期則是跨入科學化培養血小板。「目標是抽一次血,後續用培養的就好,也會試驗如何與藥物合併使用,約3年後就可以進入再生醫療製劑領域。」 思必瑞特財務長游蕙瑛期許,「現在再生療法都還很昂貴,但只要能發展出成功的商業模式,降低成本,就能讓更多民眾享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 Profile:思必瑞特 成立:2020年將開曼思必瑞特控股公司(Spirit Scientific KY)血小板再生醫學部門獨立,在台灣成立思必瑞特生技 創辦人:林冠羣、林道隆 資本額:3億元 主要股東:達盈管顧、國發基金、姜豐年、集富2號 來源: 財訊雜誌報導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5cc2d4d5-ee64-4902-98f2-2c82228d6300
[快訊] 思必瑞特生技榮獲2024「國家生技大獎」與「台灣創新第一品牌大獎」
思必瑞特生技榮獲2024台灣優良精品廠商協進會之「國家生技大獎」與「台灣創新第一品牌大獎」兩項殊榮。 思必瑞特生技身為生物技術之新創公司,透過9項專利認證之血小板保存技術和「Biofoundry生物鑄造廠」理念的實踐,致力以科學精神探索並革新改變血小板衍生醫學和治療行業。公司的目標為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並最大化提升市場潛力,提供大眾負擔得起新的治療應用,進一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 透過藥品級的標準化製程與定劑定量概念,結合自主設立之高規格無菌無塵實驗室,思必瑞特生技成功發展跨科別之多元化應用,在多項醫療領域提供PLT血小板凍晶製備服務,並已累積超過三萬個案例。而除了市場應用,思必瑞特生計目前也持續積極推動多項臨床專案。 在2024年,思必瑞特生技更首度推出「智慧收檢e系統」,透過智能雲端管理加上專人收檢,降低出錯率,並大幅提升醫療機構的管理便利性。本次獲獎不僅證明了思必瑞特生技將專利技術服務思維成功轉變創新商業模式的實力,也為未來持續創新與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6旬婦退化性關節炎手術後還是痛! 增生療法有助緩解
當關節發生疼痛、腫脹、僵硬或變形等症狀,恐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這時患者該如何面對?高銘骨外科診所林順智院長表示,在臨床上治療關節炎首先會以藥物、復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一般治療3至6個月後多數病況能獲得控制。除非症狀較嚴重才會採取手術,但術後有些患者恐因韌帶發炎受損飽受疼痛折磨,屆時還是需藥物、增生療法輔助,緩解病症造成的不適感。 【NOW健康 陳曉彤/高雄報導】 3大因素引起退化性關節炎 年輕人受過傷也要小心 關節炎是由於關節內的軟骨磨損後,導致周邊骨不正常增生及關節腔變窄而造成。每當患者久坐、久站,或是上下樓梯等大強度使用關節時,常感覺膝蓋卡卡不舒服,若因此而產生疼痛、腫脹、灼熱感,甚至發出奇怪的聲響時,就會建議找醫療院所做檢查。 林順智院長指出,多數關節炎是因年紀老化、運動傷害、體重超重而引起,少數的病人則合併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等特殊病症的關節症狀。根據臨床觀察,民眾約50歲過後就要留意退化性關節炎病癥,而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周圍曾骨折過的人,無論年齡大小,若關節軟骨與韌帶已有舊傷,面臨退化關節炎的風險會比一般人來的高。 關節置換手術一勞永逸? 可能面臨2次手術 臨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包括藥物、物理復健治療及手術,林順智院長說明,一般會以藥物、復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為優先選擇,多數患者在此階段時,病況就會有所改善,但若治療3至6個月後症狀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才會考慮開刀置換人工關節。 林順智院長提到,針對接受手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礙於人工關節使用有一定期限,即使運動量少也只能維持約15至20年,屆時又需要再2次手術,因此一般都不會希望病人年紀輕輕就嘗試。手術雖可解決關節軟骨矯正問題,但改善不了韌帶發炎或受傷的窘境,因此有些病人術後仍有機會感到疼痛、不舒服,甚至行動不方便,最後還是需要依賴藥物緩解症狀。 ▲(圖/林順智院長提供)林順智院長解釋,PLT增生療法在臨床上會先經過1次抽血,將患者本身的血液製成10至20瓶的凍晶,會依照關節症狀及退化程度決定療程。 6旬婦術後症狀又復發 採PLT凍晶輔助緩解疼痛 1名年約60多歲婦人本身因年紀老化,關節長期磨損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先前已接受膝關節手術,不幸的是開完刀3個月後,她的內、外側膝蓋韌帶竟隱隱作痛,讓她不得不求助醫師。原先醫師建議採用類固醇控制症狀,但婦人擔心藥物副作用大,因此改採用PLT凍晶治療,來改善疼痛症狀。 PLT凍晶治療屬於增生療法的一種,林順智院長解釋,臨床上會先經過1次抽血,將患者本身的血液製成10至20瓶的凍晶,會依照關節症狀及退化程度決定療程,並採定劑定量使用,針對關節韌帶的發炎受傷,具有一定的修復與改善效果,適用於不願意開刀或本身條件不適合手術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同時患者術後改善不如預期,也可考慮此種治療方式進行輔助。 退化性關節炎在銀髮族中相當普遍,而高強度運動族群、體重過重族群、有過舊傷的人也都是高風險族群。民眾平常除了注意不良姿勢、降低運動傷害、適時控制體重外,如有感覺關節不適,務必及時求醫,及早治療,改善症狀,以免生活品質下降。 #首圖來源/林順智院長提供
思必瑞特PLT凍晶 傷口治療新選擇
思必瑞特與國際先進國家有相同的策略方法,利用自身專利PLT凍晶技術優勢,為病患治療提供了更加明確且便捷的新選擇 隨著細胞治療的開放,有更多的治療方法可以應用於傷口治療,思必瑞特與國際先進國家有相同的策略方法,利用自身專利PLT凍晶技術優勢,為病患治療提供了更加明確且便捷的新選擇。 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念梓表示,傷口治療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從傷口發生到控制感染程度,以手術或藥物清創,再來是控制分泌物到癒合階段,當傷口面積過大,難以依靠病人自身的癒合能力時,這時便需要癒合手術介入,其中癒合手術又分為植皮手術、皮瓣手術等。 戴念梓說,尤其是燒燙傷治療,或糖尿病、靜脈曲張、動脈阻塞等病因會產生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口,針對這類慢性、困難修復型傷口,如何降低傷口感染機率,縮短癒合時間,就變得非常重要。 隨著近期細胞療法開放,也帶動更多新型療法,其中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便是一例,打破傳統PRP需視病人的健康條件及當下抽取的濃度,來決定療程效果,新型的PLT凍晶粉,透過業者不斷改良與精進,導入了藥品等級概念,不但可準確控管純度及品質,且可將血小板定劑定量,經無菌化處理後,可於室溫保存3年,如此創新的PLT凍晶製品,勢必在未來有更多可能性,等待業界去發掘。 點此看工商時報報導
PLT 凍晶血小板乾粉( I480066)的製造方法 思必瑞特高規格PLT生長因子凍晶
以血小板乾粉之專利製造技術,思必瑞特產出獨一無二高規格之PLT生長因子凍晶,提供您血小板治療的最佳選擇。公司已得到PLT 凍晶血小板乾粉( I480066)的相關專利,能在修復醫學上提供更多的貢獻 公開編號:TW201347790A 公開日:中華民國102年12月01日 申請人:思必瑞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 (TW) 發明人:林智一 LIN, CHIHI (中華民國) (TW);萬漢雷 WAN, HANLEI (中華民國) (TW) 專利摘要: 一種血小板乾粉的製造方法,其包括:在哺乳類動物血小板濃厚血漿中加入0.1至10 mM的二磷酸腺苷溶液,並攪拌均勻,以保護血小板,其中該二磷酸腺苷用量,以血小板濃厚血漿中每100萬個血小板細胞計,使用0.04至4奈莫爾的二磷酸腺苷;將經該保護的血小板濃厚血漿去除血漿層,得經保護的血小板層;及將該經保護的血小板層冷凍至適當低溫後,冷凍乾燥,使其形成血小板乾粉。
M622024-新型血袋擠壓裝置
思必瑞特公司最新通過專利-血袋擠壓裝置。本專利能夠分段調整固定板與壓板的角度,精準控制血液分離效果且不含彈性件,省力好操作,讓思必瑞特能持續為您生產最高品質產品。 公告號:TWM622064 公告日:中華民國102年01月11日 申請人:思必瑞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 (TW);林道隆 (中華民國) (TW) 發明人:陳敬和 (中華民國) (TW);楊子旻 (中華民國) (TW);蔡怡馨 (中華民國) (TW);林道隆 (中華民國) (TW) 專利摘要: 一種血袋擠壓裝置,包括底座、固定板及壓板。固定板和壓板均樞設於底座,並且均能夠相對底座移動於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壓板位於固定板的前側。當固定板與壓板位於第一位置時,固定板垂直於底座,底座支撐固定板,壓板遠離固定板並且形成容置空間。當固定板與壓板位於第二位置時,固定板的後側面抵靠於底座,壓板抵靠於固定板的前側面。藉此,本創作能夠收折成平板狀,減少空間,且重量輕,便於收納及隨身攜帶。再者,本創作能夠分段調整固定板與壓板的角度,精準控制血液分離效果。此外,本創作不含彈性件,省力好操作。
不用手術、沒副作用 再生醫療是新冠肺炎的新希望嗎?
整理 天下編輯部 從2020年迄今,人類已付出超過1.88億人感染、逾400萬條性命的代價,換來對新冠病毒的慘痛認識。未來,我們要如何繼續與這一病毒共存?國內生技新創公司思必瑞特總經理林道隆提出另類新思考,新興的再生醫療會是可能的解方嗎?以下是他在2021《天下》經濟論壇的演講精華: 過去台灣曾經歷過SARS,中東也經歷過MERS,現在則是全世界共同面對COVID-19新冠肺炎。 但無論是面對什麼疫病,醫界一直以來不變的概念是,預防勝於治療,治療過後才能找到治癒的模式。 當然,對新冠肺炎最好的預防是施打疫苗。但這一前提是我們要對病毒有相當的認識。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它可以在身體裡面潛藏很久,也會突然爆發出來。病患感染後,即便是治癒,對身體的影響仍可能持續長達半年之久。 甚至有可能重複發病。義大利已有案例顯示,有病人在治癒並經過兩次PCR檢測陰性後,又遭二度感染,而且病情更為嚴重,短短幾個禮拜內爆發重症,並且死亡。 確診病患即便是完全治癒,但在之後的5年、10年,會不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持續造成影響,這是我們目前還不能回答的問題。 印尼研究:再生醫療救活重症患者 國內外現行的感染後治療方式,可以分成輕症、重症,和危重症等三個階段,最主要的差別,除了藥物的使用種類不同外,就是輕症時期還沒有使用到呼吸治療。 其實,這個階段正是再生醫療介入的好時機。因為此時病人的自體機能可能還維持在相對不錯的程度,提早給予治療,能降低重症的機率。再生醫學的優點是,相對於傳統化學藥物, 對於身體機能傷害、副作用較低,透過促進組織修復再生,以達到治療甚至自癒的目的。 即使在重症階段,我們也可以看到國際上已經出現三篇非常有佐證力的臨床試驗,指出運用再生醫學一種低風險的高濃度血小板療法,來對抗新冠肺炎。它的優點是低風險,不會有基因突變、細胞變種的疑慮,同時也取得容易、速度快。 例如,一項在印尼的研究顯示,有15名的重症患者在接受霧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治療後,肝臟生成的血漿蛋白(CRP)恢復上升,血氧飽和度進而提升,最後救活了其中13名患者。 而且這一治療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將血小板霧化後讓病患經由鼻腔吸入,讓肺部吸收就可以快速達到療效,不用手術,也不用注射,且未發現副作用。 從急救科醫師的角度來看,以低風險即時產生療效的手段,就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 與病共存新生活:ADAPT 最後,我認為未來人類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可以用一個英文字來概括「ADAPT」(適應)。 A是Already,包含預防醫學、接種疫苗。 D是Discovery,我們還要繼續去發現與探索病毒的變種、疫苗的保護期可以有多長、再度感染的風險,以及感染後的治療。 A是Acknowledge,認知與了解感染的途徑、病毒的存在。 P是Prepare,為未來的治療需求先做準備,了解染疫後的治療方向。 T就是Trust,更長遠的未來,我們可以相信再生醫學將帶來突破,降低人們對藥物的負擔,甚至可以透過自體修復的方式來治癒疫病。 (責任編輯:呂冠璇)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245?utm_campaign=media_others-affiliate-cwef-summer-2021&utm_medium=affiliate&utm_source=media_others&_ga=2.121355720.1799342180.1626237827-897566426.1625474225
PLT凍晶粉療法 大谷翔平也用過的神奇療法 思必瑞特要讓更多人都用得起
文 林佳誼 轉自 天下雜誌 台灣自2018年開放部份自體細胞治療計畫以來,再生醫學迅速捲起IPO熱潮,上市櫃已有12家相關族群。生技新創思必瑞特從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PRP)技術切入,前新浪網共同創辦人姜豐年也是投資人。這項過去如大谷翔平等運動明星都愛用的再生療法,思必瑞特如何讓更多台灣人也用得起? 今年台灣大學籃壇的一大奇蹟,就是創隊僅4年、過去沒人看好的政大雄鷹,竟一舉擊敗去年冠軍世新大學,拿下校史首座大專院校籃球聯賽(UBA)冠軍。 政大雄鷹背後關鍵推手、曾為職業籃球選的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4年前全力贊助政大成立籃球隊,親自挖角、督軍自不用說,但他還有一個照顧球員的法寶,就是他所投資的生技新創思必瑞特。 「今年政大奪冠,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全員健康,都沒有人受傷,」姜豐年得意地說,他平常下足功夫,把球員顧得很好,國內連職業籃球隊都沒這麼好的醫療照顧。 其中,就包含為球員提供思必瑞特的血小板再生療法,治療運動傷害的關節受損。「一次要價不便宜,但效果很好,」姜豐年說。 姜豐年投資的思必瑞特,主要業務是用專利技術——新型PLT血小板凍晶技術(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製備個人化的血小板生長因子試劑,提供高效且穩定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療。 簡單來說,PRP是一種再生醫學療法,原理是人體血小板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將自體血小板抽取出來施打在受損的肌腱、韌帶、神經或關節等部位,已被醫界證實可以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再生。 相關文章: 血小板凍晶 (PLT) 應用於改善臉部膚質、膝蓋關節修復的最終手段 骨復健科醫師談PLT與PRP增生療法 PRP療法因為可以避免開刀、縮短復健時間,在職業運動員之間相當風行。近日以「二刀流」威震大聯盟的天使隊日籍好手大谷翔平,2018年時右手韌帶受傷,就曾經採取PRP治療。已故NBA巨星布萊恩、大聯盟前洋基隊A-Rod、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等明星也都使用過。 3年營收年年翻倍 但是傳統PRP必須每次當場抽血、僅限當次使用,且每次抽出血漿的血小板濃度也不一定。思必瑞特研發血小板乾粉製程技術PLT,把血小板乾燥成粉末狀,施打時再加入生理食鹽水還原即可。可以一次抽血、多次施打,且可以更精準控制血小板的總量和活性。 打個比喻,就像是喝牛奶,傳統PRP在每次要喝牛奶時,必須當場擠乳並馬上飲用完畢。思必瑞特的PLT技術,則是將牛奶製成奶粉,每次飲用時,只要加水還原即可。 這項專利技術,讓思必瑞特今年初剛完成的pre-A輪融資,就吸引到約1億元資金。主要投資人除了姜豐年外,還有國內知名創投達盈管顧,以及日系創投Infinity Ventures Partners(IVP)等。 「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租用實驗室、和生產線設備,」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道隆說,過去3年思必瑞特營收都呈現翻倍成長,去年已達約5000萬元,隨著產能打開,今年預估可挑戰1億元。 這業績,已不遜於台灣幾家掛牌的再生醫學同業。 例如,今年1月上櫃就一度登上生技股王的長聖,去年全年營收為7059萬元。2月掛牌上櫃的博晟生醫,鎖定骨科修復與再生醫材,今年上半年累計營收則為244萬元。 一次家族聚會,兩人一拍即合 其實思必瑞特獨家開發的血小板乾粉製程,技術共同發明人是林道隆的伯父林智一,也就是國內知名音樂串流平台KKbox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林冠羣的父親。 林智一是藥劑師出身,在60年代畢業自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曾在三軍衛材供應處任職。後來退伍創業,從代理塑膠空針開始,一路做到成立中央醫療器材公司,在骨科醫材一度在台灣有50%市佔率,在國內生技產業亦有一席之地。 血小板乾粉製程專利就是他生前與團隊共同研發的成果之一。林智一一直想把這開發成一種藥品,卻沒找到成功的商業化模式。 他過世後,林冠群、找來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又曾待過美國輝瑞、台灣寶齡富錦,有多年生技藥業經驗的堂弟林道隆,將父親的遺願託付給他。 林道隆回憶,一次家族在圓山飯店聚餐,已忙於KKbox自創事業、又從父親那裡繼承了血小板乾粉技術及公司的林冠羣,正苦惱不知該如何處理。他直接開口問林道隆有何想法。 「我的方法跟你父親可能不會是一樣的,」在生技藥業已打滾多年的林道隆不僅回得很直,接著還一連串說出,如果是他,會如何將這一技術推向商業化的構想。林冠羣聽完興奮地立刻開口,「我們來一起來做這件事情,你覺得如何? 」 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道隆。(思必瑞特提供) 接受媒體採訪時將西裝襯衫扣子扣到最上一顆、說起話一派斯文的林道隆,卻很有商業頭腦。2015年接任總經理後,他將業務發展從骨材研發,轉向鎖定醫美、生髮,以及運動醫療等相對成熟的應用,立刻打開市場,目前在台灣配合的醫療院所客戶已超過200家。 「Steven(林道隆)的背景很特別,他有醫學訓練,懂醫生的語言,同時又有產業歷練,知道市場需求,再加上家學淵源,」達盈管理顧問合夥人方頌仁觀察,「這樣的人才在台灣生技產業很少見。」 方頌仁說,過去思必瑞特雖有一個獨家專利技術,卻沒人把它變成應用,林道隆加入後,這項技術終於找到推向市場的方式,後續商機還有很大潛力。 不過,第一線執業的前台大和國泰復健科主治醫師、現任於維德骨科診所的復健專科醫師李嘉瑋點出,以PRP技術而言,目前還有兩大常見的問題需要克服,一是在製作和施打上難有統一標準,二是費用昂貴。 血小板再生治療目前屬於健保自費項目,傳統PRP每次療程普遍要價都在1~2萬元或以上。思必瑞特的PLT凍晶製程,一次製作多落在8~15萬元之間,相對較高。但好處是可供多次施打,若施打次數多,則單價可比傳統PRP便宜不少。但李嘉瑋點出,這相對也會衍生更長製作時間,以及後續保存問題。 但林道隆滿懷信心認為,台灣的醫療市場雖小,但台灣人對醫療的接受度很高,加上思必瑞特也已展開美國、日本市場佈局,他的目標,是要讓公司營收繼續翻倍增長下去。(責任編輯:李郁欣) 思必瑞特生技 成立:2015年 代表人物:林道隆(總經理兼董事長)、林冠羣(共同創辦人) 營收:預估約1億元(2021) 累積募資金額:約1億元 投資人:達盈管顧、Infinity Ventures、姜豐年 員工數:40人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160?from=search
PLT醫美產業的應用開發 思必瑞特生技PLT凍晶委託新光醫院進行用於痘疤修復的臨床
PLT醫美產業的應用開發,思必瑞特生技PLT凍晶委託新光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潔貞醫師以及共同主持人新光醫院主治醫師唐豪悅醫師,進行痘疤修復的臨床應用 思必瑞特生技PLT凍晶委託新光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潔貞醫師以及共同主持人新光醫院主治醫師唐豪悅醫師,於中華民國108年11月18日通過衛服部核准執行臨床應用計畫,歷經1年的時間,完成臨床試驗,並於109年11月17日提交結案報告。 思必瑞特生技與醫院計畫主持人,將研究成果整理標題為「Rapid Wound Healing and Acne Scar Improvement After Ablative 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 (PLT)」的研究報告,目前已於國際醫學資料庫Dovepress公開,在110年6月25日發表在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的版本下載網址為:https://www.dovepress.com/getfile.php?fileID=70966 思必瑞特生技,立志於再生醫療領域,透過高效能且性能穩定佳之高濃度血小板凍晶專利技術(Lyophilized PLT)為基礎,開發多項臨床應用,並衍伸至細胞治療領域。 本篇研究報告摘要如下: 使用專利凍晶製程的血小板(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簡稱PLT)搭配雷射療程是有助於改善痘疤與術後傷口的癒合率。本研究利用攝影照片、Visia 肌膚檢測儀、痘疤問卷評估,比較雷射搭配PLT凍晶或生理食鹽水療程前後的結果。研究數據顯示受試者搭配PLT凍晶的側半邊臉頰,雷射術後臉部傷口結痂的天數縮短並且斑點、毛孔、紋理的改善率數據有明顯上升。因此,研究結果指出PLT凍晶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相關文章: 骨折術後復健路漫長 SSLab PLT凍晶助組織快速修復
專利血小板凍晶 (PLT) 應用於改善雷射術後傷口的癒合率與痘疤
使用專利凍晶製程的血小板(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簡稱PLT)搭配雷射療程是有助於改善痘疤與術後傷口的癒合率。本研究利用攝影照片、Visia 肌膚檢測儀、痘疤問卷評估,比較雷射搭配PLT凍晶或生理食鹽水療程前後的結果。研究數據顯示受試者搭配PLT凍晶的側半邊臉頰,雷射術後臉部傷口結痂的天數縮短並且斑點、毛孔、紋理的改善率數據有明顯上升。因此,研究結果指出PLT凍晶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文獻: Rapid Wound Healing and Acne Scar Improvement After Ablative 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 (PLT).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2021, 14:715-721 研究背景:過去已有多項學術文獻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PRP)應用痘疤修復,改善現有大部分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無法規格化、無法保存之缺點,本試驗欲使用一新穎PLT凍晶作為痘疤修復之治療方式,增進患者福祉。 研究目的:故本計畫期望能藉由專利凍經PLT外敷於經汽化式二氧化碳飛梭雷射治療後的凹陷型痘疤患者,來達到促進傷口加速癒合以降低傷口感染的風險,以及減輕雷射術後的不適感,使其恢復期縮短,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材料與方法:本次試驗為單中心、雙組平行、單盲(受試者不知道左右臉各塗抹何種溶液)、不分期之臨床試驗,預計招收16位具凹陷痘疤的受試者作為痘疤修復對象。於每3~4週(配合受試者時間安排)進行一次全臉飛梭雷射治療,右臉於術後塗抹PLT溶液,左臉則使用注射用生理食鹽水。每位受試者右臉皆使用兩瓶PLT(每瓶以1 mL生理食鹽水回溶後,共得2 mL PLT溶液),經無菌棉棒塗抹傷口;左臉則於飛梭雷射後使用注射用生理食鹽水,以無菌棉棒進行傷口塗抹。本次試驗為比較左臉對照組(即塗抹注射用生理食鹽水)與右臉PLT組的傷口癒合速度,每次療程後第2、4、6天,研究人員將電訪詢問傷口癒合狀況。並於每個月做後續追蹤,歷時共四個月。治療前及每次紀錄皆使用VISIA進行膚質記錄作數據分析,再以T-test分析數據前後差異,並搭配問卷評估成效。 結果:所有的受測者皆完成這次試驗並沒有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在汽化式二氧化碳飛梭雷射給予PLT凍晶術後第二天的臉部結痂照片明顯結痂區塊減少,並且結痂脫落的天數的癒合率PLT是有高於生理食鹽水的組別。而在四次治療後術後追蹤一個月,紋理、斑點、毛孔之改善率於PLT的組別都有顯著性的統計差異。 結論: PLT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Fig1-2:雷射術後第二天的臉部結痂照片,可以明顯從照片發現搭配PLT凍晶比起saline結痂區塊明顯減少,數據證實PLT凍晶是有助於提升雷射術後傷口的癒合率。 Fig3: 雷射術後搭配PLT凍晶臉部紋理、毛孔、斑點的改善率都有明顯的上升,並且與saline對照都有達到顯著性的統計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