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下背痛

2021.10.19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PLT增生療法幫助縮短恢復期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平常過於依賴電腦、手機,誘發手部疼痛的情況時有所聞,防疫期間,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不論下廚、清潔打掃、照顧小孩,還得一邊工作,無形中更誘發了身體各部位的疼痛。復健科醫師表示,近來臨床上常見有肌腱炎、媽媽手、手部的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尤其網球肘的病例也增多,另外,居家工作長時間坐姿不良,也導致不少肩頸痠痛或下背痛的現象發生。PLT增生療法為一個新方案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平常過於依賴電腦、手機,誘發手部疼痛的情況時有所聞,防疫期間,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不論下廚、清潔打掃、照顧小孩,還得一邊工作,無形中更誘發了身體各部位的疼痛。復健科醫師表示,近來臨床上常見有肌腱炎、媽媽手、手部的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尤其網球肘的病例也增多,另外,居家工作長時間坐姿不良,也導致不少肩頸痠痛或下背痛的現象發生。   電腦使用過度也會勞損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超越復健診所復健科醫師繆璇解釋,「腕隧道症候群」是因為神經壓迫而導致手部麻木跟痠痛的疾病,好發於女性,針對某些過度使用手腕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譬如運動員、家庭主婦等。至於指關節炎的病例常見為大拇指的掌腕關節炎,因為常提重物、長時間拿手機以大拇指滑動,主要症狀會有僵硬無力、手指彎曲不順和疼痛感。 另外,很多人可能聽過「網球肘」,卻以為不打網球,認為與自己無關。其實網球肘並非只發生在網球選手身上,也常找上一般的家庭主婦或電腦工作族群。超越復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承嵐進一步提到,網球肘主要症狀在手肘的外側會有1個疼痛點,並往遠端手指的方向延伸,進行抓握動作、使力姿勢不對或用力過度、不斷重複性使用,如提重物、拖地等家事或工作,都可能造成外側肌腱退化、撕裂、發炎等結果,尤其執行用力抓握這個動作時,疼痛感會加倍。   出現疼痛該如何處置? 增生療法啟動修復改善症狀   當這些疼痛症狀發生時,該怎麼處理?許承嵐醫師表示,急性疼痛期會採取冰敷、服用消炎藥物或貼片來舒緩疼痛,也可以進行熱療、紅外線或超音波、雷射、電療等復健療程,可以舒緩肌肉緊繃、達到減少發炎、組織自行修復的效果,但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對於較嚴重的受傷,或沒有時間長期復健的患者,建議使用血小板增生療法,醫學研究證實,透過血小板生長因子能促進細胞活化和增殖,藉由刺激人體的組織啟動修復機制,來達到組織癒合的效果,縮短復原期。 常見的血小板增生療法有PRP、PLT,PRP每次治療時都要進行採血,且須於採血後4小時內使用。PLT凍晶1次採血可製作6至20瓶粉末凍晶,能進行多次的治療,且在室溫下保存可達3年,適合需要長期治療的病患。此外,PRP每次製備時,血小板及生長因子的濃度不確定;而PLT經萃取純化,定劑定量,每瓶含有10億個血小板,也會檢附生長因子濃度報告,可以讓治療成效更穩定。 ▲許承嵐醫師表示,急性疼痛期會採取冰敷、服用消炎藥物或貼片來舒緩疼痛,也可以進行熱療、紅外線或超音波、雷射、電療等復健療程,對於較嚴重的受傷,或沒有時間長期復健的患者,建議使用血小板增生療法。(攝影/林志遠) 血小板曾生療法除骨科復健科外 也常用於運動醫學   血小板增生療法除可運用在骨科、復健科範疇,繆璇醫師指出 ,PLT血小板增生療法除運用在骨科、復健科範疇外,也常運用於運動醫學。像最近2020東京奧運中,舉重、體操、柔道、羽球等都是劇烈容易受傷的運動,選手們就能選擇PLT血小板療法。PLT凍晶製作後能長期保存,不僅讓運動員受傷後可以立即進行治療,後續的長期修復也能彈性運用。 最後,許承嵐醫師提醒,血小板增生療法取自於患者本身,若有嚴重的心血管問題、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罹患血液傳染疾病,空腹、生理期間的女性、體重過輕、懷孕中或是產後6個月內患者等,必須經過醫師審慎評估再決定是否適用此項療法。

2021.09.16

外送物流疫情爆單引發職業傷害 增生療法解救長期勞損

【NOW健康 李蔚萱 /台北報導】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興起一股外送宅配熱潮,業務爆單,也使得外送員職業傷害頻傳,台北佑達骨科診所總院長蔡宗穎醫師統計,下背痛、肩頸痠痛、手腕疼痛等3大類最為常見,針對長期勞損嚴重患部可考慮增生注射修復治療,幫助修復受損組織、以強化結構穩定度。   【NOW健康 李蔚萱 /台北報導】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興起一股外送宅配熱潮,業務爆單,也使得外送員職業傷害頻傳,台北佑達骨科診所總院長蔡宗穎醫師統計,下背痛、肩頸痠痛、手腕疼痛等3大類最為常見,針對長期勞損嚴重患部可考慮增生注射修復治療,幫助修復受損組織、以強化結構穩定度。   針對長期勞損嚴重患部 增生療法幫助修復結構穩定度   以機車外送而言,因久坐、搬運貨品等不良姿勢,及戴安全帽同時低頭滑手機,也容易造成頸椎肌肉和相關韌帶的受損。此外,因長時間手腕催油門、按煞車等動作,也容易罹患肌鍵沾黏(板機指、媽媽手)及神經壓迫腕隧道症候群。 蔡宗穎醫師指出,一般因姿勢不良、職業傷害所引起的肌腱發炎,會先採用保守性治療,給予消炎止痛藥物,以及搭配復健、徒手治療、震波、高能量雷射等治療方式,來幫助肌肉放鬆、減緩疼痛、增加組織修復。倘若保守性治療後未改善,影響到關節結構不穩定、進而造成神經壓迫及所對應的肌肉無力,這時可考慮針對受損韌帶接受增生注射修復治療,也就是經由高解析度超音波定位,針對患處精準注射修復藥水,如高濃度葡萄糖、高濃度血小板PRP、血小板生長因子凍晶PLT、羊膜/絨毛膜基質移植物等,來幫助修復受損組織、及強化結構穩定度。 蔡宗穎醫師補充說明,PRP和PLT的差別在於,PLT(血小板生長因子凍晶)具有定劑定量、濃度純且穩定之優勢,每瓶 PLT皆濃縮為10億顆血小板,血小板數量為傳統PRP的3倍、生長因子為傳統 PRP的7.45倍,同時PLT殘留較少的白血球及血漿雜質,在治療時可以減少疼痛感並達到修復效果。此外, PRP每次治療皆須抽血,而PLT只需抽血1次,便可使用多次療程,適合需多次長期治療的患者。因 PRP及 PLT各有不同的優點,需專業醫師評估後建議治療。   物流及外送人員避免職業傷害 醫師提供專業建議   蔡宗穎醫師近日收治1名45歲男性外送員,平時因久坐騎車,加上不良姿勢運重物,某天一個轉身,竟引發下背劇烈疼痛,無法負重行走。先至醫院核磁共振檢查後無明顯問題,但經止痛藥、傳統復健治療後疼痛加劇未改善,故至本院求診,看診時發現病患雙下肢長短不平衡、合併骨盆薦髂關節韌帶受損及骨盆旋轉錯位;以及下腰椎小面關節韌帶受損不穩定。經脊骨矯正骨盆復位後,病患下背疼痛及雙腿無力立刻改善,再配合超音波導引增生注射修復治療,以修復受損骨盆及腰椎韌帶,以強化整體穩定度,後續搭配骨盆核心運動訓練後,已不需仰賴止痛藥同時恢復日常生活。 蔡宗穎醫師特別提醒,增生注射治療是一種活化身體軟組織(包括肌腱、韌帶、肌肉纖維及關節軟骨)重新進行修復的療法,經文獻統計有82%患者治療後有進步,主要在於每個人修復力、受損嚴重度、治療後有無好好保養等不同而有所差異。注射前及注射後應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因會抵消增生療法之療效;同時注射後需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幫助恢復,比如說蛋白質是身體組織修復所需要的原料 建議每天最好攝取50至100 g,以及多補充 維生素B、C、D及適當的礦物質鈣、鎂、鋅、錳、銅等,最後配合充足的休息及睡眠,以加強修復治療效果。 物流及外送人員如何減少職業傷害呢?蔡宗穎醫師建議,平時要注意姿勢,避免肩頸及下背同一姿勢過久,造成脊椎關節韌帶壓力過大;騎車時雙膝稍往內收,避免髖關節內外轉不均,造成骨盆不平衡而勞損;同時雙膝向前伸展踏穩勿往後勾;搬運貨品時應蹲下再搬起,勿直接彎腰;可趁等紅燈時做一些上背伸展擴胸、肩胛骨往後往內收等動作;最重要是適當的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及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最佳方法。

2021.04.14

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常久坐辦公室、斜躺沙發滑手機或搬運重物施力不當等,因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慢性腰痛、下背痛及臀腰部酸痛,急性嚴重期甚至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下背痛#PLT#增生療法#PRP#血小板#康鈞尉#新生活復健科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常久坐辦公室、斜躺沙發滑手機或搬運重物施力不當等,因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慢性腰痛、下背痛及臀腰部酸痛,急性嚴重期甚至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椎間盤突出。   腰椎壓力坐比站立更大 長期久坐容易出現椎間盤問題   許多人認為坐著比站立輕鬆,其實不然。新生活復健科診所院長康鈞尉醫師表示,因為站立時身體從頭到腳成一直線,坐時身體的腰部與髖關節呈現90度,坐比站時腰椎需承受更多的壓力,如開車司機、工程師等久坐上班族,這些族群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椎間盤問題;此外,若進行下背部高強度運動如打籃球、足球等,會有碰撞、常需跑跳、緊急煞車的動作,對於下背部的腰椎都是很大的壓力;還有一些訓練進程過快、姿勢不良的重訓健身者,也容易導致椎間盤的傷害,必須接受專業指導強化深層核心,才能保護椎間盤和脊椎。 脊椎每1節之間都有椎間盤,功能是負責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的壓力,而椎間盤主要由髓核和纖維環組成,髓核是1種膠狀軟Q的物質,具有避震效果,外圍有纖維環層層包覆,隨著年齡老化、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傷過,內部的髓核會逐漸往外移動,如果突然的撞擊或劇烈動作,就可能引發外圍的纖維環突然破裂,髓核流出來,導致腰不能動、腿不能走等急性症狀。   急性椎間盤突出影響生活 壓迫神經可利用增生療法治療   急性期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常見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肌肉鬆弛劑,或一般復健常見的熱療、電療或透過按摩來舒緩,此時期必須有足夠的休息。康鈞尉院長指出,如果因神經壓迫出現強烈麻痛症狀,可採用超音波影像導引注射,將消炎藥或幫助神經緩解藥物施用在神經周圍以緩解症狀,或是利用PRP、PLT等增生療法治療,若效果皆不彰,才會考慮以手術方式進行減壓治療。 椎間盤位於每節脊椎骨之間,外側也藉由韌帶將一節節脊椎連結起來,近幾年相當盛行的PRP、PLT等血小板增生療法主要的標的物是韌帶等結締組織,將生長因子施用於韌帶後,能夠刺激組織膠原蛋白再生,就如同將鬆弛的橡皮筋重新拉緊,從深層將脊椎骨進行穩固,就能減少行走坐臥、搬重物時椎間盤突出的機率。   PLT增生療法改善不適感 加速修復時間   傳統PRP治療當場抽血立即注射,血小板濃度會因為身體狀況、離心條件以及人為操作等受影響,無法定量,而且使用後易產生腫脹不適感,約4至6周治療1次;進階版的SSLab PLT採單次抽血,抽完後送進實驗室萃取純化出血小板,製成粉末凍晶,經由生理食鹽水回溶即可使用,治療完相對舒適,也因為快速修復、發炎期縮短,平均2周可治療1次。 康鈞尉院長曾收治1位35歲男性因車禍導致椎間盤突出加重的病患,因坐骨神經壓迫出現疼痛、腳麻等症狀經就醫治療,連續服藥、保守治療2、3個月仍未好轉,之後採取PLT經過為期6周的3次療程,搭配核心運動、下背部肌肉拉伸及按摩等,至今1年未再復發。 預防椎間盤突出必須養成良好坐姿與站姿,康鈞尉院長提醒,坐著時腰和髖關節的角度及膝蓋彎曲角度約90度至100度,是比較良好的坐姿,可藉由靠背支撐;搬重物時應靠近物體,以減少腰椎受力;久坐族應定時起身活動,平時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才能有效強健肌肉的力量,讓腰椎多1層保護。   資訊來源: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