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天下經濟論壇
思必瑞特生技受邀參與天下經濟論壇,分享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
文: 行銷部 2021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於7月15日舉行,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林道隆受邀參與「超越逆境 超前突圍-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專題論壇,以「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再生醫療對於後疫情的康復之路」為題,分享再生醫療如幫助人們面對疫情後,對健康上造成的衝擊 2021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於7月15日舉行,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林道隆受邀參與「超越逆境 超前突圍-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專題論壇,以「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再生醫療對於後疫情的康復之路」為題,分享再生醫療如何幫助人們面對疫情後對健康上造成的衝擊。 (圖擷取演講畫面: 思必瑞特總經理 林道隆總經理) 林總經理從過去經歷的SARS、MERS的經驗到現在的COVID-19的疫情,說明傳染疾病對於人們的影響,以及醫療應對上的變化為開始,帶到COVID-19感染後醫療上必須面對死亡的風險以及症狀的持續,組織修復與再生會是一個有效幫助以及面對病毒帶來衝擊的解決方案。 林總經理,特別提到,在國內外,細胞治療已經成應應COIVD-19的一個主流臨床研究項目,但細胞治療仍有許多使用上以及技術上的限制需要突破,而濃厚血小板PLT相對安全性高,取得容易,在國外多的國家已開始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成效顯著。 在演講的最後,林總經理特別以ADAPT(適應)- Already、Discovery、Acknowledge、Prepare、Trust作為「與病毒共存的下一個正常生活」的應對方式為結語,預防勝於治療,因此預防絕對是面對疾病初期的不二法門;透過對疾病的認識利用實證醫學的概念找到應對疾病的方式,會是面對疾病快散後的最好的策略。 (圖擷取演講簡報: ADAPT適應與病毒共存的未來) 最後,林總經理,提到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仍需要官產學的互相配合,才能夠為大眾健康謀福利。 本次的論壇,因疫情第一次以線上的方式呈現,本次的專題論壇「超越逆境 超前突圍-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主辦單位天下雜誌,在節目安排上頗具巧思。一開始安排台北市長柯文哲(官),以公衛制度的建立以及台北市為例,做疫情管控上的經驗分享,接著邀請彰化秀傳醫院的黃士維院長(學),以醫院創投的角度,透過醫療體系的整合以及新技術影劑的角度,做為提升醫療效率的方向做詮釋,最後再以思必瑞特生技的林道隆總經理,以產業應用的角度,以實證醫學的概念,提供面對後疫情的治療方案。透過三方面的角度,提供聽眾一個較全面的觀點,讓與疫情共存未來不再恐慌。 (圖截自於活動網路圖片)
不用手術、沒副作用 再生醫療是新冠肺炎的新希望嗎?
整理 天下編輯部 從2020年迄今,人類已付出超過1.88億人感染、逾400萬條性命的代價,換來對新冠病毒的慘痛認識。未來,我們要如何繼續與這一病毒共存?國內生技新創公司思必瑞特總經理林道隆提出另類新思考,新興的再生醫療會是可能的解方嗎?以下是他在2021《天下》經濟論壇的演講精華: 過去台灣曾經歷過SARS,中東也經歷過MERS,現在則是全世界共同面對COVID-19新冠肺炎。 但無論是面對什麼疫病,醫界一直以來不變的概念是,預防勝於治療,治療過後才能找到治癒的模式。 當然,對新冠肺炎最好的預防是施打疫苗。但這一前提是我們要對病毒有相當的認識。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它可以在身體裡面潛藏很久,也會突然爆發出來。病患感染後,即便是治癒,對身體的影響仍可能持續長達半年之久。 甚至有可能重複發病。義大利已有案例顯示,有病人在治癒並經過兩次PCR檢測陰性後,又遭二度感染,而且病情更為嚴重,短短幾個禮拜內爆發重症,並且死亡。 確診病患即便是完全治癒,但在之後的5年、10年,會不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持續造成影響,這是我們目前還不能回答的問題。 印尼研究:再生醫療救活重症患者 國內外現行的感染後治療方式,可以分成輕症、重症,和危重症等三個階段,最主要的差別,除了藥物的使用種類不同外,就是輕症時期還沒有使用到呼吸治療。 其實,這個階段正是再生醫療介入的好時機。因為此時病人的自體機能可能還維持在相對不錯的程度,提早給予治療,能降低重症的機率。再生醫學的優點是,相對於傳統化學藥物, 對於身體機能傷害、副作用較低,透過促進組織修復再生,以達到治療甚至自癒的目的。 即使在重症階段,我們也可以看到國際上已經出現三篇非常有佐證力的臨床試驗,指出運用再生醫學一種低風險的高濃度血小板療法,來對抗新冠肺炎。它的優點是低風險,不會有基因突變、細胞變種的疑慮,同時也取得容易、速度快。 例如,一項在印尼的研究顯示,有15名的重症患者在接受霧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治療後,肝臟生成的血漿蛋白(CRP)恢復上升,血氧飽和度進而提升,最後救活了其中13名患者。 而且這一治療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將血小板霧化後讓病患經由鼻腔吸入,讓肺部吸收就可以快速達到療效,不用手術,也不用注射,且未發現副作用。 從急救科醫師的角度來看,以低風險即時產生療效的手段,就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 與病共存新生活:ADAPT 最後,我認為未來人類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可以用一個英文字來概括「ADAPT」(適應)。 A是Already,包含預防醫學、接種疫苗。 D是Discovery,我們還要繼續去發現與探索病毒的變種、疫苗的保護期可以有多長、再度感染的風險,以及感染後的治療。 A是Acknowledge,認知與了解感染的途徑、病毒的存在。 P是Prepare,為未來的治療需求先做準備,了解染疫後的治療方向。 T就是Trust,更長遠的未來,我們可以相信再生醫學將帶來突破,降低人們對藥物的負擔,甚至可以透過自體修復的方式來治癒疫病。 (責任編輯:呂冠璇)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245?utm_campaign=media_others-affiliate-cwef-summer-2021&utm_medium=affiliate&utm_source=media_others&_ga=2.121355720.1799342180.1626237827-897566426.1625474225
PLT凍晶粉療法 大谷翔平也用過的神奇療法 思必瑞特要讓更多人都用得起
文 林佳誼 轉自 天下雜誌 台灣自2018年開放部份自體細胞治療計畫以來,再生醫學迅速捲起IPO熱潮,上市櫃已有12家相關族群。生技新創思必瑞特從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PRP)技術切入,前新浪網共同創辦人姜豐年也是投資人。這項過去如大谷翔平等運動明星都愛用的再生療法,思必瑞特如何讓更多台灣人也用得起? 今年台灣大學籃壇的一大奇蹟,就是創隊僅4年、過去沒人看好的政大雄鷹,竟一舉擊敗去年冠軍世新大學,拿下校史首座大專院校籃球聯賽(UBA)冠軍。 政大雄鷹背後關鍵推手、曾為職業籃球選的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4年前全力贊助政大成立籃球隊,親自挖角、督軍自不用說,但他還有一個照顧球員的法寶,就是他所投資的生技新創思必瑞特。 「今年政大奪冠,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全員健康,都沒有人受傷,」姜豐年得意地說,他平常下足功夫,把球員顧得很好,國內連職業籃球隊都沒這麼好的醫療照顧。 其中,就包含為球員提供思必瑞特的血小板再生療法,治療運動傷害的關節受損。「一次要價不便宜,但效果很好,」姜豐年說。 姜豐年投資的思必瑞特,主要業務是用專利技術——新型PLT血小板凍晶技術(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製備個人化的血小板生長因子試劑,提供高效且穩定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療。 簡單來說,PRP是一種再生醫學療法,原理是人體血小板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將自體血小板抽取出來施打在受損的肌腱、韌帶、神經或關節等部位,已被醫界證實可以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再生。 相關文章: 血小板凍晶 (PLT) 應用於改善臉部膚質、膝蓋關節修復的最終手段 骨復健科醫師談PLT與PRP增生療法 PRP療法因為可以避免開刀、縮短復健時間,在職業運動員之間相當風行。近日以「二刀流」威震大聯盟的天使隊日籍好手大谷翔平,2018年時右手韌帶受傷,就曾經採取PRP治療。已故NBA巨星布萊恩、大聯盟前洋基隊A-Rod、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等明星也都使用過。 3年營收年年翻倍 但是傳統PRP必須每次當場抽血、僅限當次使用,且每次抽出血漿的血小板濃度也不一定。思必瑞特研發血小板乾粉製程技術PLT,把血小板乾燥成粉末狀,施打時再加入生理食鹽水還原即可。可以一次抽血、多次施打,且可以更精準控制血小板的總量和活性。 打個比喻,就像是喝牛奶,傳統PRP在每次要喝牛奶時,必須當場擠乳並馬上飲用完畢。思必瑞特的PLT技術,則是將牛奶製成奶粉,每次飲用時,只要加水還原即可。 這項專利技術,讓思必瑞特今年初剛完成的pre-A輪融資,就吸引到約1億元資金。主要投資人除了姜豐年外,還有國內知名創投達盈管顧,以及日系創投Infinity Ventures Partners(IVP)等。 「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租用實驗室、和生產線設備,」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道隆說,過去3年思必瑞特營收都呈現翻倍成長,去年已達約5000萬元,隨著產能打開,今年預估可挑戰1億元。 這業績,已不遜於台灣幾家掛牌的再生醫學同業。 例如,今年1月上櫃就一度登上生技股王的長聖,去年全年營收為7059萬元。2月掛牌上櫃的博晟生醫,鎖定骨科修復與再生醫材,今年上半年累計營收則為244萬元。 一次家族聚會,兩人一拍即合 其實思必瑞特獨家開發的血小板乾粉製程,技術共同發明人是林道隆的伯父林智一,也就是國內知名音樂串流平台KKbox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林冠羣的父親。 林智一是藥劑師出身,在60年代畢業自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曾在三軍衛材供應處任職。後來退伍創業,從代理塑膠空針開始,一路做到成立中央醫療器材公司,在骨科醫材一度在台灣有50%市佔率,在國內生技產業亦有一席之地。 血小板乾粉製程專利就是他生前與團隊共同研發的成果之一。林智一一直想把這開發成一種藥品,卻沒找到成功的商業化模式。 他過世後,林冠群、找來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又曾待過美國輝瑞、台灣寶齡富錦,有多年生技藥業經驗的堂弟林道隆,將父親的遺願託付給他。 林道隆回憶,一次家族在圓山飯店聚餐,已忙於KKbox自創事業、又從父親那裡繼承了血小板乾粉技術及公司的林冠羣,正苦惱不知該如何處理。他直接開口問林道隆有何想法。 「我的方法跟你父親可能不會是一樣的,」在生技藥業已打滾多年的林道隆不僅回得很直,接著還一連串說出,如果是他,會如何將這一技術推向商業化的構想。林冠羣聽完興奮地立刻開口,「我們來一起來做這件事情,你覺得如何? 」 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道隆。(思必瑞特提供) 接受媒體採訪時將西裝襯衫扣子扣到最上一顆、說起話一派斯文的林道隆,卻很有商業頭腦。2015年接任總經理後,他將業務發展從骨材研發,轉向鎖定醫美、生髮,以及運動醫療等相對成熟的應用,立刻打開市場,目前在台灣配合的醫療院所客戶已超過200家。 「Steven(林道隆)的背景很特別,他有醫學訓練,懂醫生的語言,同時又有產業歷練,知道市場需求,再加上家學淵源,」達盈管理顧問合夥人方頌仁觀察,「這樣的人才在台灣生技產業很少見。」 方頌仁說,過去思必瑞特雖有一個獨家專利技術,卻沒人把它變成應用,林道隆加入後,這項技術終於找到推向市場的方式,後續商機還有很大潛力。 不過,第一線執業的前台大和國泰復健科主治醫師、現任於維德骨科診所的復健專科醫師李嘉瑋點出,以PRP技術而言,目前還有兩大常見的問題需要克服,一是在製作和施打上難有統一標準,二是費用昂貴。 血小板再生治療目前屬於健保自費項目,傳統PRP每次療程普遍要價都在1~2萬元或以上。思必瑞特的PLT凍晶製程,一次製作多落在8~15萬元之間,相對較高。但好處是可供多次施打,若施打次數多,則單價可比傳統PRP便宜不少。但李嘉瑋點出,這相對也會衍生更長製作時間,以及後續保存問題。 但林道隆滿懷信心認為,台灣的醫療市場雖小,但台灣人對醫療的接受度很高,加上思必瑞特也已展開美國、日本市場佈局,他的目標,是要讓公司營收繼續翻倍增長下去。(責任編輯:李郁欣) 思必瑞特生技 成立:2015年 代表人物:林道隆(總經理兼董事長)、林冠羣(共同創辦人) 營收:預估約1億元(2021) 累積募資金額:約1億元 投資人:達盈管顧、Infinity Ventures、姜豐年 員工數:40人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160?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