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血小板凍晶
思必瑞特生技 『讓世界都看見 x 品牌人物誌』電視專訪
思必瑞特以科學精神,探索未來醫療樣態和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專注開發生物材料凍晶技術,提供精準化生長因子製備服務, 以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與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為使命。 感謝『讓世界都看見 x 品牌人物誌』的電視製作團隊—『星澤影視傳播』的專業拍攝,讓【思必瑞特生技Biofoundry】的卓越成果得以在全球展示! 血小板是我們身體的超級英雄,在損傷時啟動修復機制,促進血管和組織的再生。 思必瑞特生技專注於再生醫療領域,運用科學及獨特創新技術, 致力於打造全新健康醫療生活方式。我們的使命是「提升再生醫學技術,改善生活品質」,期望成為再生醫學技術先鋒,為更多生命帶來美好變化! 現在,不僅在各大網路平台可以看到我們的身影,還可以在思必瑞特的YouTube專屬頻道觀看我們的影片啦!小編已經準備好影片資訊,看看我們的精彩內容吧! 看影片之餘也別忘了幫我們,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呦~~~~
肌膚25歲開始走下坡!想擦保養品凍齡 醫師解析說明 PLT結合水光針有哪些好處?
目前受到愛美人士喜愛的肌膚修護療程是透過PLT凍晶搭配水光槍,促進肌膚再生和修護,適合期待改善全臉肌膚暗沉、細紋和毛孔粗大問題的人。(攝影/林志遠)本文將跟您說明PLT結合水光針有哪些好處?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儘管美容保養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各式主打機能性的產品或植萃的保養品琳琅滿目,無不希望能滿足廣大消費者對凍齡的渴望。然而,長年研究皮膚醫學與整形外科的諾恩診所院長張韻屏認為,保養品是擦在人體的表皮,但表皮是很緻密的組織,因此保養品很難穿透表皮到達真皮層,這也是民眾覺得擦保養品效果有限的原因。 25歲開始膚況開始走下坡 該如何應對改善? 張韻屏醫師表示,當人們年紀超過25歲時,會因為紫外線、乾燥、糖化、老化等體內及體外的各種因素,使得肌膚狀態漸漸走下坡,倘若再加上肌膚缺水,更會變得乾燥、暗沉、失去彈性,並且產生許多紋路,此時,補充肌膚所需的水分和養分是保養肌膚最重要的關鍵。目前受到愛美人士喜愛的肌膚修護療程是透過PLT凍晶搭配水光槍,促進肌膚再生和修護,適合期待改善全臉肌膚暗沉、細紋和毛孔粗大問題的人。 什麼是PLT凍晶呢?張韻屏醫師說明,血小板在人體受傷時可以發揮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由於血小板富含生長因子,能幫助受傷的組織再生和修復,而PLT凍晶就是將血液搜集後,送回無菌實驗室,在實驗室中離心萃取出血小板,再將血小板製成PLT凍晶。 張韻屏醫師進一步指出,PLT凍晶含有高濃度的血小板生長因子,由醫師依據民眾的肌膚狀況及療程需求,混合生理食鹽水調製適當比例,再使用到真皮層,使真皮層裡的纖維母細胞生成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能改善暗沈、細紋和毛孔粗大問題,能讓肌膚看起來更緊緻有彈性。 ▲為了使真皮層裡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再生效果更佳,張韻屏醫師建議搭配水光槍一同進行療程。(攝影/林志遠) PLT與PRP差異在哪? 結合水光針有哪些好處? 與傳統PRP不同的是,PLT凍晶在1次抽血過後,經過2周的製程,可以製出10到20瓶不等的凍晶,這些凍晶都是經過真空無菌的包裝,在室溫下可保存3年,可使用在不同療程,每瓶有10億個血小板,且會附上生長因子的濃度報告;而一般的PRP療程是現場抽血離心、當場使用完畢,所以每次使用前都需要抽血,且每次血小板的數量和生長因子的濃度是無法測定的,此外,從成效方面來看,PLT凍晶是PRP的7.5倍,幫助組織修復和再生的效果較好。 為了使真皮層裡的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再生效果更佳,張韻屏醫師建議搭配水光槍一同進行療程,透過水光槍儀器的負壓真空技術,鎖定施打肌膚範圍,以其精細的微針將肌膚所需的營養導入真皮層,例如:玻尿酸、維他命C、傳明酸等,定點定量均勻施打,為肌膚解決乾燥問題,並加強肌膚養分的補充,用PLT凍晶搭配水光槍,能達到立即補水與日漸修護肌膚的雙重功效。 遵照醫囑進行肌膚護理 做好防曬與保濕基本保養 張韻屏醫師提醒,治療後,肌膚可能會出現輕微紅腫,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可以使用冰敷或指定藥膏來幫助緩解不適。值得注意的是,為使肌膚獲得理想改善,建議避免抽菸、喝酒和熬夜,並按照醫師的建議進行後續護理,同時做好防曬和保濕,是維持肌膚健康的基本步驟,也是最關鍵的保養步驟,如果有其他肌膚困擾,可請專業醫師制定專屬療程,幫助肌膚恢復透亮、緊緻的狀態。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不只老人 醫曝這5類人尤其當心 考慮使用PRP或PLT來做為治療首選
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因此他們需要特別注意膝蓋的保養,避免遭受傷害或承受不當的使用而加速膝蓋的退化。許多人誤解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只有老年人才會患上的疾病,或者只是因為使用過度才會導致,但事實上,年輕人若遭遇意外傷害、經歷重大手術,或是帶傷運動等不當的使用,也可能引發膝蓋的提早退化。因此,PRP和PLT等治療方式可為首選。 ▲王凱平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出現症狀時應積極求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避免情況惡化。(圖/王凱平醫師提供)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退化性關節炎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如果不好好保養,當心膝蓋恐加速退化!醫師表示,很多人誤以為退化性關節炎是隨著年紀自然退化,或是只有使用過度才會產生的疾病,事實上,年輕人若遭遇意外傷害、經歷重大手術,或是帶傷運動等不當的使用,也可能造成膝蓋提早退化。 膝關節不適即可能已經退化 及早介入避免惡化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相當於每6.5人中就有1人有膝關節退化的問題,其中,58歲以上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更有逾7成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所造成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台北聯新國際診所王凱平醫師指出,退化性關節炎又稱為「骨關節炎」或「變質性關節炎」,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軟骨過度使用所產生的發炎性疼痛,當日常生活中久走、久站、上下樓梯時感到膝蓋疼痛、腫脹、有灼熱感,或屈伸時感覺卡卡不順、甚至發出奇怪的聲響時,膝蓋退化可能已找上你,應積極尋求醫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情況惡化。 退化性關節炎依不同階段 可從3大面向來看 針對退化性關節炎不同階段,可分別從預防、防護以及治療3大面向來看。王凱平醫師表示,首先,尚未有退化性關節炎,或罹患極輕度的退化性關節炎時,著重於預防層面,從調整生活、運動工作型態做起,減少過度使用,若是肥胖、體重過重導致者,強烈建議應減重;其次,早、中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須做好防護,建議在運動或工作時應配戴適當護具,或日常做運動訓練幫助強化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力量,來強化膝關節的穩定性,目標是防止進一步退化。 若出現疼痛不適,治療部分除了開立止痛、消炎口服藥以外,超高分子量的玻尿酸是一般常建議注射方式,但如果效果不彰,疼痛症狀仍明顯時,可考慮使用PRP或PLT來做為治療首選。 PLT凍晶經純化萃取製成粉末狀 利於長期保存 王凱平醫師進一步說明,PRP俗稱自體血小板,其實就是抽血後經過濃縮,將不要的雜質去除、萃取出有助於修復的血小板和生長因子,使用於受傷部位,來幫助患部修復,但PRP每次都必須抽血製作,血小板的有效成分常常不穩定,且無法長期保存。 至於PLT凍晶則是較進階的技術,抽血1次,可製作多瓶,經純化萃取後製成凍晶粉末狀,利於長期保存,同時定劑定量,確保生長因子的濃度在有效範圍內,醫師使用劑量也能更精準。 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族群? 這5類人要特別當心 王凱平醫師強調,不分性別與年紀,退化性關節炎都有可能上身,以下5大好發族群更要特別當心: ▸好發族群1:膝蓋曾遭受重大傷害、曾做過手術的患者,這類人的膝關節和軟骨可能已受損或部分半月板墊片已被切除,導致骨頭容易產生磨損的情形。 ▸好發族群2:日常生活、運動或工作型態需要久走、久站,特別是需要負重活動,這類人因為過度使用,也容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 ▸好發族群3:肥胖、體重過重者,因體重過重容易造成膝蓋的負擔,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族群,應特別留意。 ▸好發族群4:近年來肌少症愈來愈受重視,如果老年人因為肌少症導致大腿肌力不足,造成膝關節不穩定、容易磨損,也可能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進一步的退化。 ▸好發族群5:女性相較於男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較高。 通常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軟骨與骨頭的疾病,軟骨為疾病的主因,逐漸才發展到骨頭的病變。王凱平醫師提醒,若想緩解或預防可減少久站、久走,維持理想體重、適度運動有利於肌腱強度增加、減少關節的直接傷害,並配合醫師治療,才能擁有行動自如的生活。
增生療法搭配復健奏效 運動傷害韌帶受損使關節不穩定
一名年齡40歲的女性因攀岩從高處摔落,導致右踝多條韌帶受損。初次就診時,她的腳踝明顯腫脹、活動受限且疼痛,幾乎無法行走。在受傷後的第2周,她開始接受4次PLT(增生療法)治療,每次治療間隔2至3周,同時還進行復健治療和運動治療。令人驚訝的是,在傷後僅3個月,她就能夠重新回到她熱愛的攀岩運動,並且後續追蹤顯示她的康復情況良好。半年後,她甚至能夠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顯示了PLT(增生療法)在她的康復過程中的顯著效果。 【NOW健康 林舒/台中報導】 1名40歲女性因攀岩從高處墜落,造成右踝多條韌帶受損,第一次就診時腳踝明顯腫脹、活動受限與疼痛,幾乎無法行走。該名患者於受傷後第2周開始,陸續接受了4次增生療法(每次治療間隔2至3周),並搭配復健治療、運動治療,僅在傷後3個月就重新回歸了熱愛的攀岩運動,而且後續追蹤顯示恢復情況良好,半年後還得以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 人體能自我修復 給予刺激重啟反應 好康診所陳思璇醫師表示,運動造成的韌帶斷裂如果發生在肌肉較少的地方,例如手腕或腳踝,如未經妥善治療,急性期過後即使疼痛減輕,也可能會引發慢性疼痛和關節不穩定。特別是腳踝屬承重關節,一旦受傷就會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修復,建議受傷後及早接受增生療法治療,使關節穩定度提高,通常有接受增生治療的病人恢復狀況較快且臨床預後較佳。 陳思璇醫師還指出,韌帶的作用主要在於維持關節穩定;如有受損情形,易造成結構不穩定,因此除了會導致慢性疼痛以外,有些病患即便疼痛緩解後也容易於運動時感到不適或容易二次受傷。 針對此類的運動傷害,特別是傳統復健療效不顯著的病人,可盡早接受增生治療,促進受傷部位的恢復,增加關節的穩定度;除了改善復原的狀況,也能預防再次受傷。 增生療法能刺激肌腱、韌帶等處加強修復,不論是軟組織受傷,或是退化造成的慢性疼痛,都可藉由增生療法刺激軟組織修復,增加軟組織的強度,讓受傷處獲得良好改善。 早期治療、適當復健 組織恢復更完整 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醣液可刺激組織短暫發炎,促進身體自行修復受傷的組織;也可使用PLT等自體血小板,藉其中的生長因子更快達到組織癒合的效果。增生治療後,有些人會有短暫腫痛感約3天至1周。針對這種情形,醫師建議可多休息,在疼痛趨緩後,做一些簡單的關節活動,待患部疼痛解除,即可逐漸回復正常活動,並搭配復健、運動訓練讓受傷的組織恢復得更完整。 陳思璇醫師說明:「早期治療、適當復健,大部分患者傷後可以恢復大部分的功能。」並提醒,為避免預防復發,運動前需要做好暖身運動、訓練時應量力而為、避免過度疲勞、注意所處環境,地面是否凹凸不平,多一份預防則少一份傷害。
產後停機沒性趣因自然產鬆弛? 醫:剖腹產一樣會鬆弛 PLT血小板生長因子
產後何時可以重新「開機」?相信許多產後夫妻都很想知答案。婦產科醫師解答,實際情況其實因人而異,最大的前提是產婦外陰部的傷口癒合、復原,子宮惡露排除乾淨等生理功能修復,再加上雙方良好溝通、心理狀態做好準備,才適合重啟床事。但如果出現「性」趣缺缺,倒也不用灰心,透過PLT凍晶、注射免動刀等醫美療程,也能有效改善私密處乾澀、鬆弛或漏尿等難言之隱。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產後何時可以重新「開機」?相信許多產後夫妻都很想知答案。婦產科醫師解答,實際情況其實因人而異,最大的前提是產婦外陰部的傷口癒合、復原,子宮惡露排除乾淨等生理功能修復,再加上雙方良好溝通、心理狀態做好準備,才適合重啟床事。但如果出現「性」趣缺缺,倒也不用灰心,透過微整雷射、注射免動刀等醫美療程,也能有效改善私密處乾澀、鬆弛或漏尿等難言之隱。 產後「性」趣缺缺 與泌乳激素抑制動情激素有關 禾馨醫療婦產科沈思宏醫師指出,產後媽媽因哺餵寶寶而分泌的泌乳激素會抑制雌激素分泌,導致體內雌激素(動情激素)下降,加上母性使然,全部心力都用在照顧寶寶,進而影響性慾;再者,由於產後陰道比較乾澀、自然產後有傷口,性行為容易疼痛不適。通常1至2周外陰部傷口多已復原,子宮收縮讓惡露排淨約需4至6周,待產婦把月子做好、身體充分復原後,再重拾性事也不遲。 另外,產後陰道鬆弛也是不少產後婦女遇到的困擾,還有些人以為陰道鬆弛只發生在自然產婦女,沈思宏醫師解釋,自然產時寶寶會撐開陰道,導致彈性纖維及膠原纖維損傷、斷裂,陰道鬆弛不可避免;但剖腹產的寶寶雖未經過陰道,在長達9至10個月的孕期,胎兒的重量持續壓迫骨盆腔底,也是造成陰道鬆弛的一大原因。基本上,產後陰道鬆弛多半會漸漸回復,不過並無法回復到最初的狀態。 產後遲遲無法開機若因陰道鬆弛 醫師提供改善建議 如果產後遲遲無法開機,必須檢視是心理或生理的問題所造成,若是照顧寶寶身心疲憊,建議先生一起幫忙分擔家事或照顧寶寶,或尋求心理諮商;若是陰道鬆弛、乾澀困擾,沈思宏醫師建議,可藉由陰道雷射、PLT凍晶等療程加以改善,鬆弛情況嚴重者則必須採取陰道緊實手術,切除縫合後有助提升肌肉支撐力。 一般來說,陰道乾澀容易造成性交疼痛,讓性慾減退,沈思宏醫師表示,臨床上採取PRP或PLT凍晶療法,運用自體血小板內的生長因子,施打在陰道口、陰道內側約手指1指節處,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陰道口變粉嫩、澎潤,有濕潤度,也可進行G點和陰蒂注射,增加敏銳度,提升性慾。另外,建議雷射治療結合PLT凍晶,透過G緊雷射讓鬆弛的陰道內產生膠原蛋白新生和重組,達到黏膜組織緊緻,改善漏尿問題。至於雷射治療只要惡露排乾淨即可進行,微整注射治療則建議在產後、同時觀察漏尿情況2至3個月,若持續漏尿,就是應該介入治療的時機。 夫妻間缺少性生活的滋潤,多少會影響感情維繫,性需求量多寡則在於夫妻雙方能達成共識的模式,當出現性生活不協調,除了可增加前戲之外,建議雙方討論後找出解決之道。沈思宏醫師提醒,產後身心必須做好準備以重拾床笫樂趣,若有陰道乾澀、鬆弛等困擾,不要吝於求助專業治療改善,重拾魚水之歡。
膝蓋上方疼痛不止應盡速就醫! 慎防髖關節缺血性壞死 PLT增生療法加速修復
如果髖關節、鼠蹊部莫名感到疼痛,且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好轉反而痛感加劇,甚至影響生活,當心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已找上你!骨科醫師表示,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大多因為遭受創傷撞擊、長期服用類固醇、酗酒等因素造成,初期可能症狀輕微,但隨著時間過去恐使股骨頭營養不足,退化、變扁,甚至變成空殼,因而導致缺血性壞死。若在病程早期給予增生療法等積極治療,復原機率大,也能避免走向開刀一途。PLT增生療法加速修復 ▲陳國光醫師表示,骨頭缺血性壞死可能發生在全身,但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髖關節的股骨頸。(圖/陳國光醫師提供)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骨頭缺血性壞死 尤以髖關節區域最常發生 骨頭缺血性壞死可能發生在全身,但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髖關節的股骨頸,光仁骨科陳國光醫師說明,因為股骨頸的養分只靠一條血管供應,若這條血管斷掉、阻塞,使得骨頭接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逐漸壞死,造成骨組織被吸收、軟化塌陷、髖關節被破壞,最終導致疼痛或失能。發病原因除了股骨頸外傷、類固醇使用過量、擅自服用未經核可的中藥等因素以外,特殊情形如罹患腎臟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都會增加股骨頭壞死的風險。 髖關節缺血性壞死通常會引發髖關節疼痛、蹲下困難,或因活動不舒服而導致跛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通常是循序漸進的變化表現,以車禍外傷為例,大致復原後仍覺得髖關節不適,1、2年下來就有可能演變為缺血性壞死。依照嚴重程度可區分為5期: ▸第1期:會疼痛,但X光顯示正常。 ▸第2期:時透過核子醫學能看到骨頭的黑點異常。 ▸第3期:在X光影像已能看到股骨頭空洞、坍塌。 ▸第4期:時股骨頭坍塌,且髖關節、髖臼部位變得狹窄。 ▸第5期:時髖臼相黏導致關節發炎,無法彎曲,情況已相當嚴重。 病灶在3期內都有復原機會 增生療法加速修復 陳國光醫師指出,針對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初期通常會先提供消炎止痛藥物及復健治療,或是透過體外震波找到患處,以深層治療來減輕疼痛,同時每半年進行追蹤;如果狀況未改善或是發現為第2期,就會建議施打玻尿酸進行潤滑,或可進一步選擇PRP或PLT凍晶,以增生療法加速修復。病灶在3期內都有復原機會,若進展到4、5期,治療上就會變得相對棘手很多。 1名70歲男性過去曾跌倒導致髖關節受傷,雖然感覺髖關節活動時會有些疼痛,並不以為意,後來痛到影響日常生活才來看診,經X光檢查發現股骨頭有黑點、確認壞死介於第2至3期之間。病患後來決定接受PLT凍晶療法,第1次治療疼痛就緩解很多,從6、7分痛降低至1、2分痛,每次治療間隔1個月,目前完成3次療程,患者表示走路輕鬆多了,疼痛度也減輕不少。 患者治療後應避免再受傷 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 根據統計,國內每10萬人中約有15人罹患此病,雖然罹患人數不多,但會造成患者很大困擾,陳國光醫師表示,有時候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病人會描述是膝蓋上方疼痛,醫師必須仔細問診來找出確切病因。 尤其患者治療後應避免再受傷,不爬高山,平地走路,並接受骨質密度儀追蹤,若發現骨質疏鬆情形應接受骨鬆治療;生活方面則建議,除適當補充鈣質外,平時可躺在床上進行90度抬腿等簡易運動,停留幾秒、感覺痠就放下,有助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此外,一旦感到疼痛不適,應就醫交由醫師診斷,勿聽信偏方或服用不知名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陳國光醫師表示,有時候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病人會描述是膝蓋上方疼痛,醫師必須仔細問診來找出確切病因。(圖/陳國光醫師提供)
「脫罩」膚況1秒見真章! 醫曝改善方法解除肌膚警報 PLT凍晶血小板生長因子新技術
熱愛戶外活動的高爾夫球網紅美女Eva,平時喜愛高爾夫、潛水,近期為準備高爾夫C級教練考試,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練球等,導致皮膚因紫外線照射產生老化細紋,包括淺層法令紋、木偶紋和淚溝,臉頰有局部毛孔粗大和痘疤問題,為了改善這些肌膚困擾,特別向呂佳儒醫師求診。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 「希望變年輕、減少臉上疲累感、增加精神朝氣……」是許多前來尋求醫美改善者的主要訴求。極緻醫美診所呂佳儒醫師表示,膚質改善、緊實拉提以及增加五官立體度是改善的3大方向,微調重點包括所有年齡皆在意的毛孔、斑點和細紋,以及年紀增長容易出現的皺紋及肌膚鬆弛,還有些人因短期內無法快速瘦身成功,透過局部溶脂來消除臉部嘴邊肉、雙下巴,來達到V臉視覺的瘦臉效果。 醫美療程中的電波、音波拉提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皮膚緊實,代謝斑點及撫平細紋;而針對臉上斑點最有效的皮秒雷射,可再搭配特殊濾鏡聚焦處理,刺激皮下膠原蛋白增生,有效的淡化臉上淺層斑點及填補凹洞、痘疤;若是深層凹洞痘疤,可透過填充物填補,或是PLT凍晶也能有效達到改善凹陷的效果。 每個人的皮膚本來就存在玻尿酸、膠原蛋白及結締組織,但往往隨著時間、老化而流失。呂佳儒醫師指出,臉部最顯老的皺眉紋、淚溝、法令紋及木偶紋,可以利用外來物的微整注射改善,但對於崇尚自然及安全性的人而言,PLT凍晶抽取自身血液製造純化出血小板生長因子,能客製化製作10至20瓶的凍晶瓶,只需溶解後使用於該改善部位,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能改善紋路、具修復肌膚。此外,PLT凍晶也可搭配雷射、電音波、埋線及填充注射使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提供養分給需改善修復的部位,達到加乘效果。 呂佳儒醫師在台大醫學院習醫期間,曾參與血小板相關製劑運用在人體的醫療,針對血小板修復患者組織、改善疾病症狀的效果均有深度研究,能精準規劃PLT等醫材在臉部的最佳治療效果。求助於呂醫師的Eva,在使用1次PLT凍晶後肌膚就獲得明顯改善,細紋幾乎看不見,在使用PLT凍晶後也讓皮膚環境穩定改善,再搭配肉毒和玻尿酸等,幫助加強填補修復效果。 PLT凍晶的優勢是安全天然,較無副作用,過敏反應也較低,僅需抽血1次,可作多次療程,定劑定量,能精準進行療程評估,並有益傷口快速修復,高濃度純化的血小板生長因子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有助改善各種皮膚困擾,讓肌膚看起來變年輕。 想要避免臉部肌膚拉警報,平時預防養護千萬馬虎不得。呂佳儒醫師提醒,健康人體都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除了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保持身心愉快,平時應做好臉部防曬,不抽菸酗酒,避免擠壓痘痘,注重清潔與保濕,即便皮膚冒出的輕微斑點也能正常代謝,如果皮膚斑點、凹陷困擾多,不妨透過醫美保養定期維護,不僅能快速看到效果,也能Hold住年輕、延緩老化來報到。
手肘痛成因分3大類 醫師: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最常見 增生療法「PLT凍晶」促進細胞再生
大掃除後的痠痛竟然久久不消?復健科醫師發現,民眾在換季期間頻繁搬重物、重複打掃之餘,特別容易因手肘持續疼痛而就醫。檢查過後才發現是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也就是典型的手肘發炎症狀。增生療法「PLT凍晶」促進細胞再生 【NOW健康 陳木森/高雄報導】 大掃除後的痠痛竟然久久不消?復健科醫師發現,民眾在換季期間頻繁搬重物、重複打掃之餘,特別容易因手肘持續疼痛而就醫。檢查過後才發現是高爾夫球肘或網球肘,也就是典型的手肘發炎症狀。 蔡昌學復健科診所主治醫師李泰德指出,手肘疼痛的成因大致可分為3大類:第1類是長期且重複某些動作,像是搬運重物;第2類是運動傷害,尤其是運動員長期練習某些固定動作,容易造成手肘慢性發炎;第3類是媽媽們較容易發生,像是抱小孩、頻繁做家事等,都會加重手肘的負擔,進而造成累積傷害,導致手肘的肌腱發炎,就像橡皮筋被頻繁拉扯,久了就會鬆弛。 ▲李泰德醫師指出,手肘疼痛的成因大致可分為3大類。(資料來源/李泰德醫師;圖/NOW健康製作) 常見的手肘疼痛通常與網球肘或高爾夫球肘有關,李泰德醫師說明,高爾夫球肘又稱為「肱骨內上髁炎」,是指位於上臂內側靠近手肘的壓痛點,延伸至前臂內側的肌肉部位發炎,當病患握拳或是搬重物時,一整條內側肌肉都會感到疼痛;而網球肘也稱為「肱骨外上髁炎」,是指位於上臂外側靠近手肘的壓痛點,延伸至前臂外側的肌肉部位發炎,當病患在拿杯子或是做旋轉動作時,外側肌肉會感到痠痛與疼痛。 坊間有一些宣稱能治療手肘疼痛的民俗療法,像是放血或拔罐等,李泰德醫師提醒,使用這些方式反而容易造成組織受損,且有感染風險,正確的治療方式包括使用消炎藥或肌肉鬆弛劑的藥物來消炎止痛,另搭配如超音波、雷射、電療等物理治療,都能有助於緩解症狀。此外,還有近年來常被使用的增生療法「PLT凍晶」,主要是採自病患自身的血液,萃取出高濃度血小板,利用血小板內含多種生長因子來修復組織、促進細胞再生。 李泰德醫師進一步補充,抽血後可製作成10到20瓶不等的凍晶瓶,每1瓶都擁有10億個血小板,最長可保存3年。使用PLT凍晶治療時,另外搭配超音波導引,能確保PLT使用到最適當的位置,且由於定劑定量,醫師也更好掌控每次的治療進度,大約3、4次為1個完整療程的治療,視病患的發炎程度追加療程次數,病患受損的肌腱將逐漸在生長因子的協助之下恢復到最佳狀態。 倘若因手肘疼痛而感到不適,在家可適當冰敷止痛,也可以熱敷幫助肌腱放鬆;對於手肘已發炎的人,應充分休息,完成治療後,再循序漸進地恢復工作或運動,避免手肘負擔過大。平時可適當做伸展活動與肌力訓練,增加肌肉的力量,搬重物或運動時也可使用護具,減輕手肘或韌帶的壓力,降低受傷的風險。 手肘疼痛會影響到日常生活,李泰德醫師建議,若疼痛難忍,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治療,倘若長期放任疼痛不管,韌帶會持續慢性發炎,再不治療就會產生鈣化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骨刺」,而骨刺只能透過開刀治療,否則疼痛仍會持續。 手肘痛成因分3大類 復健科醫師: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最常見 ft.蔡昌學復健科診所
手腕痛擰毛巾都吃力!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自我復原力低 PLT等增生療法有助加快修復速度
許多人有過手腕疼痛的經驗,像是跌倒時用手掌撐地、停放機車時用力拉動摩托車之後,或是日常工作搬重物扭傷、挑戰瑜珈高難度動作等。如果疼痛部位在小指那一側的手腕且久不消退,很可能就是三角纖維軟骨受傷了。復健科醫師表示,手腕尺側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後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若進行保守治療至少需要3個月,最長可能耗費1年之久,若搭配PLT等增生療法則能啟動組織修復,有助縮短復原期。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許多人有過手腕疼痛的經驗,像是跌倒時用手掌撐地、停放機車時用力拉動摩托車之後,或是日常工作搬重物扭傷、挑戰瑜珈高難度動作等。如果疼痛部位在小指那一側的手腕且久不消退,很可能就是三角纖維軟骨受傷了。復健科醫師表示,手腕尺側三角纖維軟骨損傷後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若進行保守治療至少需要3個月,最長可能耗費1年之久,若搭配增生療法則能啟動組織修復,有助縮短復原期。 韌帶軟骨缺乏血液循環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自我復原力低 三角纖維軟骨全名為「三角纖維韌帶軟骨複合體」,是手腕關節尺側由韌帶和纖維軟骨組成的複合體。惠好復健科薛文惠醫師指出,三角纖維軟骨的作用是穩定手腕關節,能作為前臂和手腕進行旋轉動作時手掌受力的緩衝及關節穩定。三角軟骨纖維損傷除了手腕轉動會疼痛,甚至會產生關節喀拉聲響;當韌帶受傷、關節不穩定,會使骨頭處於反覆磨損狀態,長期下來導致發炎、積水,出現緊繃感,腕部愈漸痠軟無力之下使得擰毛巾或手腕支撐等動作都變得吃力。 當急性受傷時可先固定手腕,暫停手腕旋轉活動,若受傷不嚴重,可戴護腕或貼紮固定,同時透過電療、超音波、雷射等方式治療,讓手腕休息和復健提高自癒能力。薛文惠醫師強調,由於韌帶和軟骨血液循環不佳,不易自行癒合,若採取一般復健治療,修復期很長,如果照超音波發現有斷裂、撕裂病灶,建議可搭配注射高濃度葡萄糖、PRP、PLT凍晶等增生療法,促進組織生長修復。 PLT等增生療法有助加快修復速度 生活中應避免NG動作 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主要是讓局部細胞破裂,引發出免疫反應,幫助身體啟動修復機制;PRP則是抽取自身血液,離心分離出血小板再打回體內,能加速啟動身體修復能力,較無副作用;而PLT凍晶是經由專利技術萃取純化血小板,品質相較PRP血小板更為穩定,且僅需抽血1次,即可以製成約10至20瓶凍晶,適合分次使用,每次使用間隔約4周,1個療程至少3次,尤其對於如果平時工作常大量使用手腕造成的慢性損傷,採用增生療法更有助加快修復速度,早日復原。 ▲男高中生手腕疼痛許久,超音波檢查才發現三角纖維軟骨已撕裂、破裂。(圖/薛文惠醫師提供) 薛文惠醫師曾收治1名男性高中生,手腕疼痛已長達3、4年,曾做過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三角纖維軟骨有撕裂、破裂情形,嘗試過注射高濃度葡萄糖水、PRP,改善效果不明顯,不論寫字、提包包時,手腕總覺得卡卡不適,後來決定接受PLT凍晶療法,第1次治療完就有明顯改善,直到治療完6次,現在已經能戴著護腕,到健身房做輕度重訓都不成問題。 療程後應避免三角纖維軟骨再度受傷。除了活動要當心,平時也可戴護腕訓練抓握力訓練前手臂的肌肉群,有助於增加手腕穩定性和支撐力。從事日常搬重物勞損工作時,應戴護腕保護,進行某些難度瑜珈招式時也應量力而為。薛文惠醫師提醒,鍛鍊手臂、肩膀、背肌的肌力或核心肌群,也可減少使用手腕的代償作用,此外,單手以大拇指滑螢幕、小拇指托著手機,則是會影響損傷復原,生活中應避免這類NG動作。
蹲下去站不起來?關節炎總共分成5級 治療趨勢1次看 PLT凍晶
PLT凍晶介紹, 許多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出現膝蓋關節發炎或疼痛的情形。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15%至20%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過,關節炎並非都與老化相關,也有可能是車禍外傷、開過刀、過度使用關節等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年輕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關節炎。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許多人在上了年紀之後,會出現膝蓋關節發炎或疼痛的情形。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有15%至20%的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不過,關節炎並非都與老化相關,也有可能是車禍外傷、開過刀、過度使用關節等所造成的結果,因此年輕人其實也有可能罹患關節炎。 關節炎可分2種 退化性關節炎占多數 學仕診所王榮鼎醫師表示,關節炎通常可分為退化性(原發性)、創傷性(次發性)關節炎2種,其中退化性關節炎占多數,主因是年紀大、長期從事負重工作而導致關節退化;而創傷性關節炎則是受車禍、開刀等外力影響,可能年紀輕輕或4、50歲就會發生。兩者都是因為關節內軟骨磨損,進一步導致發炎而感到疼痛不適。另外,較少見的則是因免疫性疾病引起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多與遺傳有關。 其中,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問題以膝蓋退化為大宗,其次為腰椎、髖關節的退化。若以退化性膝關節炎來說,患者初期可能覺得爬樓梯卡卡、無力,之後可能連走在平地都感到吃力、疼痛,甚至會感覺關節緊繃僵硬、膝蓋也伸不直。膝關節附近的肌肉長時間保持收縮的情況下,容易因而產生代償作用,導致膝蓋韌帶鬆弛,可能蹲下去就站不起來。關節炎若沒有好好治療,久而久之,年紀漸長會變得不想活動,導致運動量不足,肌肉萎縮,進而造成肌少症,提高日後跌倒骨折的風險。 關節退化分5級 嚴重恐成O型腿或X型腿 當走路時關節開始疼痛、僵硬,就應該懷疑退化性關節炎上身,王榮鼎醫師指出,臨床上醫師除問診外,會安排X光檢查,來了解關節退化的程度。 ▸第0級:膝關節正常、關節間隙無變窄。 ▸第1級:疑似關節間隙變窄、且患者有輕微疼痛。 ▸第2級:關節間隙輕微狹窄、看到軟骨磨損。 ▸第3級:明顯可見關節間隙變窄、多處骨刺。 ▸第4級:關節間隙消失、軟硬骨磨損變形,甚至演變為O型腿或X型腿。 治療膝關節炎剛開始可以先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緩解疼痛,建議體重過重應先減重、透過適當的復健治療如鍛鍊股四頭肌群、大腿後側肌群,避免膝蓋過度負重或爬高山,穿戴護膝等,減輕膝關節的負擔及充足休息。如果改善效果仍有限,即可進一步考慮採用增生療法,如高濃度的葡萄糖水,或是高濃度的血小板如:PRP、PLT凍晶,來幫助患部組織修復。 第1、2級關節炎屬於輕度關節炎,王榮鼎醫師建議,如果復健並無明顯效果,也可以嘗試增生療法。例如PLT療法抽血1次,送往實驗室離心分離濃縮,純化出高濃度且穩定的血小板生長因子,即可做多次治療,治療時可以點狀使用,精確在需要修復強化的部位治療,幫助軟骨再生,並讓耗損組織如週邊韌帶同時獲得修復。通常PRP治療後前3天患部會有發炎腫脹的疼痛不適;PLT凍晶治療後修復效果快,疼痛感不明顯。1名70歲婦女罹患右腳退化性關節炎,選擇PLT療法,4次治療後爬樓梯不須用手扶、走平地也不須拄拐杖,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控制體重、適當運動 有助延緩關節退化 抽取自身的血小板生長因子的好處是副作用小,修復效果明顯,但免疫疾病患者或慢性疾病,如:腎臟功能不佳,僵直性脊椎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以及體內正在發炎的患者,較不適宜PRP或PLT凍晶療法。 要延緩關節退化提前到來,王榮鼎醫師提醒,應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平時可多攝取維生素A、C、E、鈣、鎂、葉酸的水果或蔬菜,保健食品如:葡萄糖胺等可適度補充。另外,平時追劇時可坐在靠背椅子,左、右腳輪流抬起伸直,維持10至15秒,連續15分鐘,感覺大腿肌群有痠脹感,有助於增加膝關節強度、延緩退化。
PLT凍晶 別讓頸紋爬上脖子!肌膚保養不只顧面子 頸紋更顯老態
化妝可以掩蓋掉臉上的老化痕跡,但其實最容易透露年齡的部位在頸部肌膚,即使臉上的妝再完美,若沒有積極保養頸部,仍會被人猜出年齡,就像樹幹的年輪一樣,歲月的痕跡在頸部留下一圈、兩圈的頸紋。高雄白璧美學整形外科診所林秋賢醫師建議,在乎頸紋會顯老的輕熟女,可藉由日常保養預防和醫學美容等兩大面向著手改善。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化妝可以掩蓋掉臉上的老化痕跡,但其實最容易透露年齡的部位在頸部肌膚,即使臉上的妝再完美,若沒有積極保養頸部,仍會被人猜出年齡,就像樹幹的年輪一樣,歲月的痕跡在頸部留下一圈、兩圈的頸紋。高雄白璧美學整形外科診所林秋賢醫師建議,在乎頸紋會顯老的輕熟女,可藉由日常保養預防和醫學美容等兩大面向著手改善。 除了老化會帶來頸紋 這4種人也是頸紋危險群 老化是眾所皆知最容易產生細紋、紋路的原因,林秋賢醫師指出,隨著年紀的增長,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加上缺乏水分或鬆弛就容易出現頸紋,除此之外,還有4種人容易產生頸紋。其一是天生就有頸紋的人,這類人因受到基因影響而比一般同齡的人更容易出現紋路;其次是過於肥胖導致頸部的脂肪層突出進而形成溝槽,加上雙下巴長期擠壓,使得頸紋變得更加明顯。 再者,還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低頭族長時間滑手機、缺乏防曬和保濕、過敏,以及睡覺習慣蜷曲或縮下巴等,都會增加頸紋的產生,除了肌膚問題所導致的頸紋。此外,林秋賢醫師提到,也有部分民眾是因為肌肉過度用力而產生縱向的頸紋,這種類型的頸紋可考慮肉毒桿菌注射,幫助肌肉放鬆,減緩縱向頸紋的出現。 預防和治療頸紋 從日常保養和醫美下功夫 該如何預防頸紋出現呢?林秋賢醫師表示,民眾平時應留意日常保養程序及保養品的使用,出門前務必擦防曬,不要漏掉脖子,洗臉後要加強保濕,偶爾可加入酸類煥膚,刺激皮膚內的彈力纖維增生,30、40歲的輕熟齡則可依據個人的耐受度,使用含有維生素A醇衍生物家族(A酯、A醇、A醛)的保養品,可延緩皮膚老化、淡化細紋。 林秋賢醫師強調,當頸部已經出現紋路,除了一般保養之外,還可以定期透過電波雷射、音波雷射幫助刺激膠原蛋白增生;當頸部紋路較明顯時,可透過玻尿酸等填充物注射快速達到修飾效果,或可採用更自然的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PLT凍晶。 林秋賢醫師補充,早期的PRP因為需要每次治療、每次抽血,對於害怕抽血的人來說使用意願較低,如今新型的PLT只需要抽1次血,便能製作出10到20瓶凍晶,保存期限可達3年,適合多次療程或定期保養,每瓶濃度皆為10億單位血小板,有助於精準進行療程評估,加上PLT是取自病患自身的血液製成,排斥反應機率較低、與其他療程合併使用不衝突,也不像填充物會有過量或不均勻的疑慮。 PLT加入複合式療程 專業醫師客製化改善 至於該採用何種方法改善頸紋,林秋賢醫師不諱言,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才能為病患擬出一套完整的治療方案,視病患的紋路產生原因採取複合式療程時,PLT的加入能促進膠原蛋白增生,還能加速皮膚的修復,因此臨床上發現有愈來愈多人使用PLT的趨勢。 若輕熟女不希望脖子洩漏年齡,林秋賢醫師提醒,防曬、保濕務必做足,別只顧臉而忘了脖子,而在使用酸類及維生素A醇衍生物家族的產品時,要留意該成分的濃度,因頸部肌膚較薄、較敏感,濃度太高容易造成乾癢,應循序漸進,勿因求快而對肌膚造成傷害,並且避免頻繁低頭滑手機、維持體態,以降低頸紋的產生,預防勝於治療,畢竟醫美療程主要是延緩或改善,並非能100%抹除頸部的紋路。
肩膀痛冰敷、貼藥膏有效? 醫師聽了搖頭嘆恐延誤病情 PLT凍晶注射幫助肌腱修復
疫情解封後健身房又重啟運動潮,不過,無論是為了身強體健,或是為了練出一身好看的肌肉線條,都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日前就有1名健身教練為了加強前三角肌、三頭肌等部位的線條,加重了肩推訓練的力道,沒想到因為力道過重,造成他的肩膀旋轉肌腱斷裂,必須休息很長的時間,反而導致肌肉量降低。PLT凍晶注射幫助肌腱修復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 疫情解封後健身房又重啟運動潮,不過,無論是為了身強體健,或是為了練出一身好看的肌肉線條,都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日前就有1名健身教練為了加強前三角肌、三頭肌等部位的線條,加重了肩推訓練的力道,沒想到因為力道過重,造成他的肩膀旋轉肌腱斷裂,必須休息很長的時間,反而導致肌肉量降低。 肩膀出現疼痛 冰敷或貼藥膏可能會加重病情 收治這名健身教練的朝氣復健家醫診所院長林詩涵指出,旋轉肌腱是位於肩膀周圍的一整圈肌肉,包含脊上肌、脊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能讓我們轉動肩膀,做出各種動作與角度,而旋轉肌腱發炎又可稱為肩周炎,會造成旋轉肌腱發炎的原因,一種是當人體因長時間重複性動作造成的,像是上班族久坐打電腦,以及廚師、家庭主婦長時間用同樣姿勢做事,就容易發生旋轉肌腱發炎。 另一種是因為肩膀的活動角度過大、動作過於猛烈,像是門診常見的姿勢不良或力道過猛造成的運動傷害,該名健身教練就是因為鍛鍊過度,導致有一處旋轉肌腱撕裂,一旦旋轉肌腱發炎或有撕裂傷,人體在轉動肩膀、做出特定角度的動作時會感到疼痛,影響到我們在睡覺、工作或運動的狀態和生活品質。 多數病患在肩膀出現疼痛時,第一反應是先冰敷或貼藥膏舒緩疼痛,接著還會想做一些伸展運動來改善,不過,林詩涵院長提醒,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加重病情,像是轉肩的動作會使病患的肩膀間隙變小,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還會摩擦到已經撕裂的肌腱,讓肌腱斷裂更嚴重,所以一定要避免這種轉肩的危險動作。 治療肩旋轉肌腱發炎 增生療法是不錯的選擇 針對肩旋轉肌腱發炎該如何處置?林詩涵院長說明,如果是一般的扭傷、拉傷,通常會給予一些消炎藥,讓病患適度休息或是搭配復健治療,如果已經出現肩旋轉肌腱撕裂傷,病患一定要先休息、不要多做額外的伸展或轉肩動作。 而在治療方面可以採取震波、雷射或PLT凍晶注射幫助肌腱修復,震波與雷射治療都是透過能量刺激生長因子增生,藉此修復組織,至於PLT凍晶則是增生療法的一種,目前普遍應用在骨科、復健科,及醫學美容療程。 林詩涵院長解釋,PLT凍晶的具體做法是抽取出病患的250c.c.血液,在無菌室中離析出高濃度血小板,製作成約10到20瓶,每瓶含10億個血小板的凍晶瓶,最長可保存3年,適合用在需要長期或多次治療的病患身上,血小板有多種生長因子,能幫助肌肉軟組織修復,修復速度相對較快一些。 轉動肩膀感到疼痛 可先檢查旋轉肌腱是否發炎 與傳統的PRP相比之下也較穩定、定劑定量更容易掌握療程狀況,治療時會搭配超音波導影,將PLT使用在正確的位置,1個完整療程約治療3到4次。上述旋轉肌腱撕裂的健身教練就是以PLT治療,完成整個療程後,能重新恢復重訓,肌肉量也漸漸恢復,還參加健身比賽得到佳績。 倘若民眾發現自己轉動肩膀時,某些角度會感到疼痛或無力,可先檢查確認是否有旋轉肌腱發炎的狀況,林詩涵院長也呼籲,病患必須配合復健科醫師的指示,即使是經過PLT治療,也應先由醫師進行科學訓練,慢慢增加肌肉耐力,確保每個動作的正確性,並在正確的時間點恢復過往強度的運動量,且每次運動過後一定要讓肌肉充分休息,否則很容易再次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