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LT

2024.09.25

思必瑞特生技 (股票代號:7790) IPO公開發行公告

思必瑞特生技 (股票代號:7790) 公開發行成功   思必瑞特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於今(9/25)日欣然宣布,正式進行IPO公開發行,股票代號為7790,並將持續朝向興櫃目標邁進。這一重要里程碑,不僅標誌著思必瑞特生技在資本市場的成功進駐,也代表公司未來將有更多的資源與動力來推動創新研發,持續為生技產業貢獻力量。 在此特別感謝所有支持思必瑞特生技的合作夥伴、投資者及全體同仁,感謝各位一路以來的信任與支持。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持「掌握科學,成就美好」的核心理念,以科學精神,探索未來醫療樣態及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專注於開發及優化生物材料凍晶技術的同時,也持續提供精準化血小板凍晶製備相關服務,並積極推廣生物鑄造廠Biofoundry理念實踐,以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並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為目標。   思必瑞特生技 謹致 2024年9月25日

2024.09.02

[快訊] 思必瑞特生技榮獲2024「國家生技大獎」與「台灣創新第一品牌大獎」

思必瑞特生技榮獲2024台灣優良精品廠商協進會之「國家生技大獎」與「台灣創新第一品牌大獎」兩項殊榮。 思必瑞特生技身為生物技術之新創公司,透過9項專利認證之血小板保存技術和「Biofoundry生物鑄造廠」理念的實踐,致力以科學精神探索並革新改變血小板衍生醫學和治療行業。公司的目標為提升再生醫學照護標準,並最大化提升市場潛力,提供大眾負擔得起新的治療應用,進一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品質。 透過藥品級的標準化製程與定劑定量概念,結合自主設立之高規格無菌無塵實驗室,思必瑞特生技成功發展跨科別之多元化應用,在多項醫療領域提供PLT血小板凍晶製備服務,並已累積超過三萬個案例。而除了市場應用,思必瑞特生計目前也持續積極推動多項臨床專案。 在2024年,思必瑞特生技更首度推出「智慧收檢e系統」,透過智能雲端管理加上專人收檢,降低出錯率,並大幅提升醫療機構的管理便利性。本次獲獎不僅證明了思必瑞特生技將專利技術服務思維成功轉變創新商業模式的實力,也為未來持續創新與拓展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4.06.30

6旬婦退化性關節炎手術後還是痛! 增生療法有助緩解

當關節發生疼痛、腫脹、僵硬或變形等症狀,恐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這時患者該如何面對?高銘骨外科診所林順智院長表示,在臨床上治療關節炎首先會以藥物、復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一般治療3至6個月後多數病況能獲得控制。除非症狀較嚴重才會採取手術,但術後有些患者恐因韌帶發炎受損飽受疼痛折磨,屆時還是需藥物、增生療法輔助,緩解病症造成的不適感。   【NOW健康 陳曉彤/高雄報導】 3大因素引起退化性關節炎 年輕人受過傷也要小心 關節炎是由於關節內的軟骨磨損後,導致周邊骨不正常增生及關節腔變窄而造成。每當患者久坐、久站,或是上下樓梯等大強度使用關節時,常感覺膝蓋卡卡不舒服,若因此而產生疼痛、腫脹、灼熱感,甚至發出奇怪的聲響時,就會建議找醫療院所做檢查。 林順智院長指出,多數關節炎是因年紀老化、運動傷害、體重超重而引起,少數的病人則合併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免疫系統疾病等特殊病症的關節症狀。根據臨床觀察,民眾約50歲過後就要留意退化性關節炎病癥,而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周圍曾骨折過的人,無論年齡大小,若關節軟骨與韌帶已有舊傷,面臨退化關節炎的風險會比一般人來的高。   關節置換手術一勞永逸? 可能面臨2次手術 臨床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包括藥物、物理復健治療及手術,林順智院長說明,一般會以藥物、復健治療並搭配生活習慣改善為優先選擇,多數患者在此階段時,病況就會有所改善,但若治療3至6個月後症狀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加嚴重,才會考慮開刀置換人工關節。 林順智院長提到,針對接受手術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礙於人工關節使用有一定期限,即使運動量少也只能維持約15至20年,屆時又需要再2次手術,因此一般都不會希望病人年紀輕輕就嘗試。手術雖可解決關節軟骨矯正問題,但改善不了韌帶發炎或受傷的窘境,因此有些病人術後仍有機會感到疼痛、不舒服,甚至行動不方便,最後還是需要依賴藥物緩解症狀。 ▲(圖/林順智院長提供)林順智院長解釋,PLT增生療法在臨床上會先經過1次抽血,將患者本身的血液製成10至20瓶的凍晶,會依照關節症狀及退化程度決定療程。   6旬婦術後症狀又復發 採PLT凍晶輔助緩解疼痛 1名年約60多歲婦人本身因年紀老化,關節長期磨損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先前已接受膝關節手術,不幸的是開完刀3個月後,她的內、外側膝蓋韌帶竟隱隱作痛,讓她不得不求助醫師。原先醫師建議採用類固醇控制症狀,但婦人擔心藥物副作用大,因此改採用PLT凍晶治療,來改善疼痛症狀。 PLT凍晶治療屬於增生療法的一種,林順智院長解釋,臨床上會先經過1次抽血,將患者本身的血液製成10至20瓶的凍晶,會依照關節症狀及退化程度決定療程,並採定劑定量使用,針對關節韌帶的發炎受傷,具有一定的修復與改善效果,適用於不願意開刀或本身條件不適合手術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同時患者術後改善不如預期,也可考慮此種治療方式進行輔助。 退化性關節炎在銀髮族中相當普遍,而高強度運動族群、體重過重族群、有過舊傷的人也都是高風險族群。民眾平常除了注意不良姿勢、降低運動傷害、適時控制體重外,如有感覺關節不適,務必及時求醫,及早治療,改善症狀,以免生活品質下降。 #首圖來源/林順智院長提供

2024.06.23

運動傷害使關節炎年輕化! 及早治療搭PLT治療早日康復

關節炎的困擾不僅限於老年人,年輕族群由於長時間的運動傷害、過度重訓或長期姿勢不當等,也可能成為關節炎的受害者。光仁骨外科診所院長陳國光指出,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退化性關節炎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逐漸攀升,特別是長時間進行粗重工作或是長期大量運動和重訓的人,掌握正確的認知並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關節炎影響生活品質。 ▲陳國光醫師指出,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關節炎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逐漸攀升。(攝影/林志遠)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   關節炎以膝關節疼痛居多 關節損傷分5級 膝關節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由股骨、脛骨、髕骨、前後十字韌帶以及半月狀軟骨所構成,十字韌帶主要負責穩定和支撐,軟骨則覆蓋在骨頭的末端,有減輕磨擦和吸收衝擊的作用,內外側韌帶則有助於維持穩定性。 陳國光醫師指出,關節炎可分為創傷性、退化性、類風濕性、痛風性關節炎,常見的關節炎症狀是以膝關節疼痛居多。大部分的關節炎是由半月狀軟骨開始退化,進而影響其他部分,最終可能導致骨刺形成,進而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有年輕人患上創傷性關節炎的情況也日益增加。若以關節損傷程度來看,又可分為5級: ▸第1級:這個階段可能出現疼痛,但X光檢查可能無法顯示出明顯的變化。 ▸第2級:需要進行核磁共振等檢查,以觀察關節是否有變化。 ▸第3級:X光可能顯示出明顯的組織變化,同時可能出現軟骨磨損的跡象。 ▸第4級:骨刺可能變得更嚴重,關節面可能變窄,且腳有輕微變形等問題。 ▸第5級:嚴重疼痛、關節面狹窄,甚至造成活動受限。   關節損傷3級以上 應積極介入治療勿拖延 對於不同程度的關節炎,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陳國光醫師提到,輕度的1、2級關節炎可透過藥物治療,但隨著病情的加重;到了3級以上則需要更積極的物理治療、復健,甚至是體外震波、玻尿酸、PRP、PLT等治療;面對不想動手術或因為體況不適合動手術的4、5級關節炎病人,此時物理治療、體外震波和玻尿酸的幫助較不明顯,建議積極採用PRP或PLT進行治療;愈早接受醫療介入愈能夠感受到效果,拖愈久反而療程效力會降低。 在眾多治療方式之中,PLT高濃度血小板凍晶治療逐漸成為受歡迎的選擇。陳國光醫師解釋,PLT是一種由患者自身的血液中提取製成的血小板凍晶,血小板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具有幫助組織再生的作用,相較於傳統的PRP,PLT的優勢在於每瓶皆擁有高達10億個血小板,經過標準化的萃取,品質與劑量皆更為穩定。醫師強調,PLT治療是一個簡便且相對無痛的療程。患者只需抽血1次,就可以製作10到20瓶凍晶,足夠進行多次治療,病患應於療程後勤勞冰敷患處,以減少腫脹,治療後的第1天,病患需避免泡澡或劇烈運動,後續則可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陳國光醫師特別強調,PLT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關節炎初期,因此無論年紀大或小,只要意識到關節有任何不適,就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檢查及治療。(攝影/林志遠)   關節炎初期搭PLT治療 患者感受改善顯著 根據陳國光醫師的經驗,PLT治療在膝關節治療的應用中表現優異,許多患者在治療後有明顯的改善。病例中有的患者原本需要拄拐杖,治療後不僅能夠正常行走,而且X光檢查也顯示軟骨狀態明顯改善。 陳國光醫師特別強調,PLT治療的最佳時機是在關節炎初期,因此無論年紀大或小,只要意識到關節有任何不適,就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檢查及治療,對抗關節炎需要專業醫師綜合評估與後續的定期治療,以找回關節的健康狀態。

2024.06.04

皮膚「乾巴巴」眼周細紋出賣年齡 醫曝1救星美麗升級

女性超過25歲後,因為紫外線、乾燥、老化等各種因素使得膚況逐漸走下坡,一到冬季臉部皮膚缺水乾燥、膠原蛋白流失,更容易出現皺紋、斑點、暗沉與鬆弛,其中眼周部位的細紋、淚溝和眼袋,如果保養欠佳,往往就容易洩漏了年齡的秘密。 【NOW健康 楊芷晴/高雄報導】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皮膚「乾巴巴」 眼周細紋出賣年齡 秋冬季節皮膚很容易因為換季出現敏感肌,蕁麻疹或濕疹發作,雅里絲醫美診所李佳駿醫師表示,其中因皮膚困擾來看診的患者中,皮膚乾燥就占了近8成,有些人皮膚本身較厚實、容易有毛孔粗大問題,但隨著年紀增長、皮膚逐漸變薄時,水分流失相對較快,皮膚就會乾燥,如果長期偏乾就容易長皺紋和斑點。 全身上下最早開始流失膠原蛋白的部位就是眼下淚溝的位置,尤其是眼周的老態最明顯,眼下的膠原蛋白會從深層組織開始流失,肌膚下陷後導致出現淚溝,步入中老年之後,淺層組織膠原蛋白跟著流失,就會冒出細紋、眼袋。李佳駿醫師補充說明,時常早晨睡醒會有泡泡眼,這是由於眼下肌膚是全身最薄的部位,加上眼周沒有淋巴系統幫助排水,所以眼周部位較慢消腫,透過按摩和擦保養品的效果有限,也可能效果不彰。   找醫美針對肌膚問題對症治療 有PLT加持美麗升級 現代醫美發達能幫助許多人輕鬆變美,建議可透過醫師診斷屬於乾、油、混和肌、痘痘粉刺肌、毛孔粗大肌、有痣或斑點等,先找出皮膚問題,選擇使用適合自身肌膚的產品。黃種皮膚容易長斑點,再加上美白幾乎是全民運動,目前醫美盛行的皮秒雷射就能去斑美白,加上蜂巢濾鏡的輔助能治療痘疤毛孔;飛梭能改善痘疤毛孔並緊實皮膚;淨膚雷射能去斑、均勻膚色;而電波、音波能產生熱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讓膚質緊緻有彈性。 針對淚溝可以使用玻尿酸填補,或使用電音波刺激膠原生長,李佳駿醫師指出,現在還有PLT在醫美領域成效不錯,也是少數能同時改善膚色與膚質的療程,原理在於能刺激使用部位組織生長膠原蛋白,皮膚自然不乾燥、能間接達到除皺效果;蘊含高濃度的生長因子有助增進皮膚厚實,不易長斑;使用在眼周也有淡化黑眼圈的效果。 PLT通常會用在精緻重點部位如:頸紋、眼周紋、嘴周紋、頭髮等,甚至增加更年期停經前後私密處的濕潤度。PLT能夠單獨使用,或是搭配其他醫美療程,加快療程後的復原速度,如果做自體脂肪填補,搭配PLT也有助提高脂肪存活率。 PLT僅需抽取1次自身血液,運用專利技術製作出10至20瓶粉末凍晶,可以分多次使用,每瓶內含10億個血小板,方便醫師可以做更精準地劑量調整,確保每次療程的穩定,且排斥性低,無論是敏感肌或酒糟肌都可使用。   進廠維修外保濕防曬不可少 1招幫助膚況維持最佳狀態 除了進廠保養修修臉外,清潔、保濕和防曬缺一不可。乾性肌膚要加強保濕,冬季紫外線不可小覷,防曬別馬虎;此外,臨床上常看到痘痘肌清潔方式錯誤,過度清潔恐讓皮膚抵抗力下降,或是雷射後頻繁擦酸類產品反覆刺激皮膚造成反效果,甚至有些人擔心皮膚雷射定期保養會導致皮膚變薄,李佳駿醫師建議,若能搭配PLT,則有助增強皮膚抵抗力、改善膚質且有淡斑效果,讓膚況維持在最佳狀態。

2024.04.04

增生療法凍齡新利器 生長因子純化再升級對抗老化痕跡

對抗老化、維持青春活力是許多愛美人士會關注的議題,但即使化妝台上已經放滿了號稱抗老化的保養品,對於臉上已經出現的細紋,卻可能還是感到束手無策,此時只能尋求由內而外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才能徹底解決細紋的困擾,除了常見的醫學美容療程之外,也有不少人使用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這類增生療法來幫助肌膚減少細紋。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PLT改良PRP缺點 適合使用於臉部肌膚 針對臉部的老化現象,雅斯翠診所院長劉昌杰指出,傳統PRP每次療程需現場抽血、萃取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漿,因血小板豐富的生長因子有助於修復身體組織細胞,醫學上應用這項原理,離心出高純度的血小板,並使用在患部,便能加速患部修復。 然而,PRP的限制較多,像是難以標準化,每次離心出來的血小板濃度不一致且難以衡量,加上萃取後的血小板必須在短時間內用完,即使有剩餘的血小板也無法保存,此外,由於離心過程並非完全無菌,純度也並非最高,因此可能含有發炎因子,療程後容易引起患者產生發炎反應、不適等症狀。 而PLT改良了上述PRP的缺點,僅1次抽血便可透過無菌實驗室完成10到20瓶PLT凍晶,每1瓶PLT凍晶的生長因子濃度和純度標準化且定劑定量,固定10億個血小板,也不須擔心單次沒有使用完會浪費,常溫可保存3年,加上純化得更完整,施打後較不容易出現發炎反應,讓患者體驗到更穩定和安全的治療。 ▲單獨使用PLT就能有回春效果,可改善細紋、修復痘疤,並且能讓膠原蛋白新生,搭配醫美療程更提升。(攝影/林志遠)   PLT搭配醫美療程 提升恢復效果更有感 由於PLT比PRP更加穩定,適合應用於臉部肌膚。劉昌杰院長進一步解釋,PLT的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能夠促使傷口更迅速地癒合和修復,還具有能夠刺激細胞再生的生長因子,這一機制同樣也能應用在肌膚組織,刺激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增生,對於改善肌膚的細紋、痘疤、膚況都有卓越的效果,從醫美的應用層面來說,單獨使用PLT就能有回春效果,可改善細紋、修復痘疤,並且能讓膠原蛋白新生。 其次,搭配醫美療程,像是皮秒雷射結合PLT,先以雷射破壞皮膚刺激膠原蛋白增生,再使用PLT加速傷口修復,同時促進膠原蛋白的增生效果,或者雷射也可以替換成電波或音波療程,原理相似;第3種用法是搭配整形外科手術,在手術後使用PLT可以加速傷口癒合;第4種用法則是可以針對自體脂肪手術療程後使用PLT,運用其生長因子的特性讓自體脂肪的存活率更高。 劉昌杰院長舉例說明,1位患者因長期工作壓力大而出現許多眼下細紋,若要大幅改善眼下細紋,通常會採用修皮手術或是鳳凰雷射,不過這些療程花費較高,因此在經過評估及預算的考量之下,該患者接受了皮秒雷射、海芙音波,再搭配PLT凍晶治療,細紋明顯減少,氣色也變得更好,效果超出預期;還有另1位受產後妊娠紋之苦的患者,在做過1次魔方電波搭配PLT後,妊娠紋便改善許多,令患者大為驚喜。 治療後的保養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劉昌杰院長提到,PLT術後保養並不複雜,僅需在療程後1天冰敷患處,療程期間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以免降低組織的修復及再生效果,可以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並於日常保養中加強防曬與保濕,不僅有助於治療效果的穩定,還能減少發炎反應的可能性。   # 首圖來源/攝影/林志遠

2024.03.02

腳踝扭傷分3級!韌帶撕裂最嚴重 增生療法突破瓶頸重啟修復

腳踝活動時必須承受身體所有重量,尤其從事籃球、排球、足球、羽球等運動,在跑跳過程中或急速變換方向的當下,常因此造成腳踝韌帶撕裂傷,甚至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因為行走在顛簸不平路面、遇到高低階落差、上下樓梯踩空等,而導致腳踝內翻,造成腳踝外側韌帶扭傷。若腳踝韌帶撕裂傷長期修復情況不佳、腳踝關節不穩定,很可能導致慢性的反覆關節炎,嚴重甚至會讓關節提早退化。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腳踝扭傷依照嚴重程度 可分為3等級 凱旋復健科診所院長黃妤璇醫師表示,依照腳踝扭傷嚴重程度可分為3等級: ▸第1級:韌帶被拉傷有腫脹輕度疼痛,但不到撕裂程度,還可以緩步走路。 ▸第2級:韌帶部分撕裂傷,超音波可看到輕微積水、增厚,甚至看到撕裂情況,外觀上局部腫脹明顯,走路會產生疼痛,過幾天會出現瘀血。 ▸第3級:完全撕裂、韌帶斷裂,在超音波下看到藕斷絲連或幾乎斷裂,受傷程度較嚴重、無法行走。常見發生在打羽球急殺急停和跳躍、排球網前跳起擊球後踩到人、籃球網下搶球等和車禍造成的急性傷害。   受傷3天內屬急性期 按照P.E.A.C.E.原則進行處理 通常腳踝韌帶撕裂傷發生後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3個階段,針對不同時期也有不同處置方式。根據最新運動傷害處理原則,急性期(受傷3天內)先做PEACE的處理原則: ▸P保護(Protect):減少活動、利用護具保護患部。 ▸E抬高(Elevation):抬高受傷部位,幫助韌帶血液循環回流。 ▸A避免過度使用消炎藥物(Avoid):以免抑制血液循環。 ▸C加壓(Compression):局部加壓減少水腫情形。 ▸E衛教(Education):配合醫師正確的後續治療。   受傷3至10天進入亞急性期 牢記L.O.V.E.心法協助組織復原 當患部進入亞急性期時(受傷3至10天),可採LOVE的處理方式: ▸L負重(Load):受傷軟組織發炎趨緩,可在踩地不痛的原則下及早進行適當的負重或慢走,幫助腳踝肌肉收縮、減少腫脹,亦有利於組織修復。 ▸O樂觀(Optimism):與醫師建立良好關係,保持樂觀有利於復原速度。 ▸V血液循環(Vascularization):在可承受疼痛的前提下適度活動和運動,促進受傷組織的血液回流、降低疼痛。 ▸E運動(Exercise):開始進行有計畫的運動訓練,例如,透過肌力訓練鍛鍊關節活動度,以及透過扶牆單腳站立,找回平衡的本體感覺訓練。 ▲黃妤璇醫師表示,當無法靠自我完成修復時,就會建議採用增生療法等醫療介入來加速修復。(圖/黃妤璇院長提供)   反覆關節炎無法自我修復 可藉助增生療法 一般來說,初期腳踝韌帶撕裂傷就醫,會給予適量止痛藥或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疼痛,搭配物理治療如: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甚至水療等,或是加上適當的徒手治療,幫助患者關節活動或指導患者進行運動治療。 黃妤璇醫師指出,一般扭傷2周內多已消腫,不過,要留意的是,有時候患者覺得好很多,後來回到運動場、上下樓梯、搬重物等情況下疼痛又開始復發,或是走路時間較長腳踝就腫起來,走完或跑完覺得關節僵硬,這意味著關節仍舊不穩定,動作已經超出關節負荷引發疼痛,形成反覆發生的關節炎。當無法靠自我完成修復時,就會建議採用增生療法等醫療介入來加速修復。 黃妤璇醫師進一步說明,增生療法是將具有促進修復功能的物質使用到受傷組織,達到啟動修復的目的,常見的增生療法有高濃度葡萄糖水、PRP和PLT血小板凍晶等。通常第1級拉傷、局部壓痛、新傷或年紀較輕的患者,會建議採用高濃度葡萄糖水治療即可,但如較年長、自我修復差、結構有損傷、舊傷且反覆發作等情形,則建議選擇使用血小板生長因子治療,以新的刺激突破過去治療的瓶頸,重新啟動修復機制。 傳統的PRP需每次抽血,血小板生長因子濃度無法定量,而新式的PLT則是高濃度的血小板凍晶,含有大量的生長因子,僅需抽1次血,透過SSLab專利活化與凍乾技術,可製作出10至20瓶凍晶瓶,每瓶都有10億個以上血小板,醫師可為病患量身制定醫療規劃、多次治療,使用超音波精準導引使用到受損組織結構與想加強治療的部位,進行關節周全治療,有助加速修復過程,加上來源於自身血液,也較不會產生過敏排斥反應。   日常預防腳踝扭傷 建議運動前記得先熱身 1名38歲男性之前打籃球經常腳踝扭傷,雖然每次受傷後都有進行物理治療,但回到球場即便戴著護踝還是很容易扭傷;改練跑步後,卻發現跑久了就會腳腫,原本過1天就會消腫,後來演變成要經過2、3天才消腫。這種情況約持續1、2年之久,直到就醫檢查後發現腳踝關節有積液,原本韌帶撕裂的舊傷仍在,於是他決定接受PLT增生療法。經過2個多月、共3次治療後,男子評估症狀已改善8、9成,現在持續回診的同時也搭配復健治療,運動時也已經能夠活動自如。 至於如何預防腳踝扭傷?黃妤璇醫師提醒,運動前應先熱身、放鬆肌肉,鞋子選擇適度避震、鞋跟適中,以免重心不穩;值得注意的是,曾有扭傷經驗、關節活動度不穩定,應加強肌力與本體感覺的訓練,並穿戴輔具保護韌帶。運動傷害往往是肌肉較為疲乏後瞬間發生的意外,因此運動要量力而為,才能避免傷害反覆發生。   #首圖來源/黃妤璇院長提供

2023.12.28

凹痘疤又以冰鑿型最棘手 雷射搭 PLT療程撫平疤痕修復快

臉上長痘痘不只影響美觀,不小心碰到還會痛,更有可能在痘痘逐漸消失後留下凹疤,難以回復原有平滑的肌膚,面對全臉痘痘可能會有留疤的風險,淨妍醫美診所李欣樺醫師指出,依照痘疤凹陷的種類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想要擺脫凹疤並非遙不可及。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 痘疤凹洞由淺到深分3大類 這型最易留下凹疤 痘疤凹洞通常是如何形成的呢?李欣樺醫師表示,凹陷型的青春痘疤是屬於萎縮型疤痕,也是青春痘帶來最嚴重的後遺症,主要來自於囊腫型青春痘,囊腫型青春痘的發炎位置較深層,會破壞皮膚的基底層,引起色素沉澱,當發炎反應往下破壞到真皮層組織,就會產生萎縮型痘疤,也就是凹陷的痘疤。針對凹陷型痘疤,又可分為3種: ▸滾動型痘疤:屬於較淺層的凹疤,側面看起來有如輪子滾過。 ▸車廂型痘疤:凹陷程度中等,其凹陷處與肌膚交界處看起來就像方正的車廂。 ▸冰鑿型痘疤:深度凹陷最深的痘疤,雖然凹陷面積不大,但凹陷程度最深,也最難治療。   ▲李欣樺醫師提到,多數前來治療痘痘凹疤的患者年齡分布較廣,約20到40歲都有,通常有凹疤的患者可能也同時有色素型痘疤,因此會建議以雷射結合PLT凍晶的形式治療。(圖/李欣樺醫師提供)   凹疤治療看痘疤類型 雷射搭PLT是常見治療組合 滾動型凹疤有機會透過果酸換膚、杏仁酸等酸類療程加速代謝,或是以A酸藥膏進行治療,刺激膠原蛋白增生,進而撫平凹疤,一旦患者臉上形成車廂型和冰鑿型痘疤,就需要仰賴醫美的飛梭雷射、皮秒雷射等雷射療程,搭配膠原蛋白增生劑,或是PLT高濃度血小板凍晶,藉由摧毀疤痕組織、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來撫平凹陷,也可以直接使用玻尿酸填補凹疤的方式治療,不過由於玻尿酸屬於立即性、暫時性的填補效果,若想要從根本治療,以雷射搭配PLT仍是最常見的凹疤治療組合。 李欣樺醫師補充,PLT是高濃度血小板凍晶,內含大量的生長因子,只需抽血1次,便可透過無菌室裡的SSLab專利活化與凍乾技術,製作出10到20瓶凍晶瓶,每瓶有10億個血小板,因其定劑定量、品質穩定的特性,方便醫師更精準規劃療程,維持穩定的治療效果,能使膠原蛋白再生,並具有修復組織的效果,針對因痘痘造成凹疤的患者,通常搭配雷射治療6、7次就能改善7成以上。 李欣樺醫師提到,多數前來治療痘痘凹疤的患者年齡分布較廣,約20到40歲都有,通常有凹疤的患者可能也同時有色素型痘疤,因此會建議以雷射結合PLT凍晶的形式治療,加速療程效果,若因為雷射療程做比較多次出現皮膚泛紅,也可以單獨使用PLT改善膚質。 由於凍晶是取自患者自身的血液製成,較無排斥或過敏問題,若搭配水光槍進行治療,約24小時就會形成透明結痂,化妝即可輕易掩蓋,術後1天不碰生水,改以開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洗臉部,並做好肌膚保濕和防曬工作即可。   預防勝於治療! 避免痘疤先從預防長痘痘做起 該如何避免痘痘和痘疤產生呢?李欣樺醫師建議,少吃辛辣、油炸、甜食及乳製品,並且睡眠充足、減少熬夜,可以避免痘痘產生,但若女性因生理期或壓力導致內分泌失調出現痘痘時,應避免用手擠青春痘,否則會加劇痘痘發炎,同時建議找專業皮膚科用藥,或是透過醫美的果酸換膚療程,降低凹疤產生。   #首圖來源/李欣樺醫師提供

2023.12.21

肩膀疼痛是50肩?肩夾擠症候群更常見 醫曝好發這些人

肩膀疼痛就是50肩嗎?實際上,肩夾擠症候群在臨床上比50肩更為常見。惠好復健科診所院長薛文惠指出,肩膀正常的活動角度從0度到180度,動作時應該要順暢,不應出現疼痛、異樣或緊繃、無力等情形,若在動作過程中感覺疼痛、無力或痠軟,很可能罹患了肩夾擠症候群。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 影片說明   肩夾擠症候群多半為姿勢不良造成 頻繁夾擠是主因 肩夾擠症候群早期症狀是肩膀卡卡、緊緊的或出現異常聲音,但患者多半到了肩膀疼痛或無力才來就醫,其實如果能在初期症狀時來就醫,找出原因並治療,就不會演變成之後的損傷。 薛文惠院長說明,肩夾擠症候群從字面上來看,就是肩膀在做動作時,某些部位夾到或是發生擠壓。肩膀結構中有左右兩塊肩胛骨,往肩頭處延伸出來像是屋頂一樣的結構,連接住肱骨,同時藉由週邊的肌腱韌帶來維持上肢平衡。肩胛骨和肱骨間必須保持一定距離,才不會夾到周邊的肌腱,但是若姿勢不良、聳肩,或肩胛骨先天性傾向在某個角度時卡住時,就會導致肱骨提高而擠壓到周圍的肌腱,就會發生肩夾擠症候群。 肩夾擠症候群好發於低頭族、上班族,還有經常駝背的人身上,反而與年紀關聯性不大。以上班族為例,當座椅較低,手臂又靠在桌面上,就會導致肱骨往上移且頂到肩胛骨,或是在使用電腦時,鍵盤和滑鼠距離身體太遠,而手臂又無支撐物時,長久下來,肩胛骨就會外翻或往前移,進而導致肩夾骨周邊肌肉會變得緊繃。 至於常游泳或活動肩膀是否會較容易得到肩夾擠症候群,薛文惠院長表示,若肩關節已經出現夾擠,游泳的人由於肩膀的重複性動作,就容易造成損傷。比方來說,摩擦皮膚100下,皮膚可能頂多紅紅的,休息就會恢復正常,但如果摩擦1千下,很快就會破皮出現傷口,而游泳每活動1次,就要夾1下,在長時間頻繁的摩擦下,受傷的程度就會比較嚴重。   肩夾擠症候群依症狀分2階段 增生療法幫助肌腱癒合 薛文惠院長進一步提到,如果會感到疼痛,代表肌腱已發炎,若不去處理,肌腱就會破皮、撕裂,最後甚至可能斷裂,導致肩膀無力、手抬不起來,肩關節失去正常功能。肩夾擠症候群的第1期是發炎並造成疼痛,尚未到撕裂、斷裂的狀況,初步治療包括矯正姿勢讓骨架復位,並使運動軌道正常,至於發炎腫脹的肌腱,可透過雷射、超音波來修復,或用電療放鬆緊繃的肌肉,若疼痛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就不一定需要藥物來止痛。 若到第2期,肌腱開始出現撕裂傷、斷裂等,治療重點在幫助肌腱癒合,此時單靠復健儀器會較困難,則會建議患者採增生療法治療,例如:高濃度葡萄糖、PRP、PLT凍晶等,可依病情實際狀況做選擇。   ▲薛文惠院長提到,如果會感到疼痛,代表肌腱已發炎,若不去處理,肌腱就會破皮、撕裂,最後甚至可能斷裂,導致肩膀無力抬不起來,肩關節失去功能。(攝影/林志遠)   PLT抽血1次可做多次治療 肌腱修復後骨架仍須回正 薛文惠院長分析,PLT凍晶可說是PRP的進階版,皆是從患者血液中萃取出來,但PLT需透過專利技術,萃取濃縮成比PRP濃度更高的血小板凍晶,修復組織的效果也更好。由於血小板擁有多種生長因子,所以當使用PLT血小板凍晶之後,就會立即啟動修復機制、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PLT凍晶回溶後液體份量較少,使用時的痠脹、刺激或疼痛感相較於PRP也減輕不少;此外,製作PLT抽血1次,依照個人身體狀況即可製作6至20瓶凍晶瓶,能保存3年,每次依照治療需求使用,其他的則可保留至日後使用。 薛文惠院長提醒,使用PLT後主要是藉由類似身體發炎反應的機制來修復組織,尚在修復階段時不建議使用消炎藥,除了要靜養休息,避免過度運動外,也不建議食用菸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可以多攝取維他命B、C、D,有助傷口修復。 當肌腱修復完成後,疼痛、痠軟等感覺都會消失,但如果骨架位置沒回正時,肩夾擠症候群很容易再度復發,確實也有患者反應雖然沒有疼痛感,不過肩膀依舊卡卡的,此時就需配合大量的運動治療,包括肌力訓練、肌肉放鬆,以及伸展和按摩,或請治療師指導強化訓練動作,才能算完全康復。   #首圖攝影/林志遠

2023.12.20

膝蓋無法彎到底!恐後十字韌帶慢性拉傷 常見問題解析

膝關節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膝蓋的十字韌帶群是負責維持膝關節穩定最重要的2條韌帶。通常前十字韌帶受傷時腫脹、疼痛感明顯,而位於較深層的後十字韌帶拉傷初期較易被忽略,直到日積月累損耗嚴重時,膝關節鬆動才引起發炎疼痛。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 後十字韌帶穩定膝蓋 常見問題以慢性拉傷居多 家歡復健專科診所院長蔡昀錚醫師表示,位於膝蓋後中間位置的後十字韌帶主要有2大作用,主要是防止小腿往後移動,讓大、小腿能接合穩定,不會鬆動分離,像是在跑步急停時提供支撐等等。 急性後十字韌帶傷害通常發生在外力衝擊的時候,像是車禍時小腿直接撞擊機車前擋板,強大衝擊力造成腿部後彎,可能因此拉扯到後十字韌帶導致直接斷裂,嚴重時甚至可能需要手術重建。然而相較之下,長久累積的後十字韌帶慢性拉傷在臨床上其實更為常見。   後十字韌帶慢性傷害 3類族群應更加小心 行走下樓梯時後腳有了後十字韌帶支撐,即使地面反作用力也能防止小腿往後移動,但如果這些動作過於頻繁,也容易導致後十字韌帶過度拉扯,引發慢性受傷。 另外,有啤酒肚、或側看S腰骨盆前傾的族群,因為腹部重量、角度過大導致腰椎前突,無形中把骨盆拉往前拉扯,此時也連帶膝蓋必須往後施力進行代償。 再者,穿高跟鞋會有墊腳尖的動作,也會使得膝蓋往後施力。久而久之都會形成慢性傷害。   ▲蔡昀錚醫師指出,肌腱韌帶修復時間漫長,若以傳統復健治療至少需為期3個多月才有明顯改善;若想加快後十字韌帶復原進程,不妨考慮借助增生療法。(圖/蔡昀錚醫師提供)   膝蓋彎曲時的疼痛是警訊! 增生療法加速治療 拉扯時的後十字韌帶就像繃緊的橡皮筋,長久下來很可能造成拉傷或變形,最後產生疼痛不適,或是造成膝蓋不穩定。 因此,如果膝蓋感到緊繃僵硬,做蹲下、膝蓋彎到底的動作,像是在榻榻米上跪坐或下樓梯需要膝蓋彎曲時,會感覺到不穩定或疼痛不適,就可能是後十字韌帶損傷的警訊。 蔡昀錚醫師指出,因為肌腱韌帶修復時間漫長,若以傳統復健治療至少需為期3個多月才有明顯改善;若想加快後十字韌帶復原進程,不妨考慮借助增生療法,可以大幅縮短所耗時間。增生療法包括初階的高濃度葡萄糖液、高濃度血小板血將 (PRP)和血小板凍晶(PLT),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療法。 其中,血小板凍晶為新式血小板製劑,僅抽1次血就可以得到多瓶萃取血小板粉末,可以定劑定量、分次進行使用,提升治療效率。   強化核心及股四頭肌群 維持體態減少後十字韌帶負擔 增生療法後仍要留意膝蓋彎曲的角度切勿過大,像是避免膝蓋頻繁彎曲、別穿高跟鞋、減重消除啤酒肚避免骨盆前傾,蔡昀錚醫師提醒,核心肌群的強化訓練能讓骨盆往後傾,減少後十字韌帶的負荷。 此外,膝蓋周圍肌肉股四頭肌的穩定度好,也能分擔後十字韌帶的受力,建議透過專業教練或物理治療師指導正確訓練動作,以免造成傷害。   # 首圖來源/蔡昀錚醫師提供

2023.12.07

PLT 生長因子幫助組織修復提升脂肪存活率 醫美術後神隊友

歲月使人成長,卻也留下老化的痕跡。對愛美人士來說,能留住青春,不讓外表顯老,醫美療程可以說是時下速成的選擇。然而,無論是醫美或整形術後須留意傷口照護,甚至是選擇自體脂肪移植也會面臨脂肪存活率的問題,醫師建議若搭配PLT血小板生長因子,有助於傷口快速修護和提高脂肪存活率。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醫美療程術後2大照護重點 扮演術後恢復關鍵 萊佳形象美學診所薛榮華醫師分析,臉部常見美容手術有割雙眼皮、隆鼻和墊下巴;身體則有隆乳和抽脂,依照季節變換,狐臭手術於春夏較多,而術後要穿塑身衣的抽脂手術則較適合冬天進行。其中,自體脂肪移植適用於填補臉部凹陷、豐胸和豐臀,也相當受到青睞。 針對術後的傷口照護方面,薛榮華醫師建議掌握2大重點:首先,要避免感染和嚴重疤痕增生的併發症;此外,若採自體脂肪移植,術後通常約50%存活率,如果能提高脂肪存活率,就能確保降低術後「消風」狀況發生。 隨著醫療科技易新月異,利用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如PLT,運用在醫美手術領域也有顯著的成效。薛榮華醫師指出,除了能協助幫忙術後修護和加速傷口恢復,使用在傷口周圍也能預防疤痕產生,另外,對於外傷過後產生的硬化或不美觀的疤痕,也能改善疤痕搔癢、疼痛,以及達到軟化疤痕、重新再造組織的效果。尤其是青春痘的疤痕,往往是嚴重發炎後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皮膚組織凹陷,可單獨使用或使用水光槍等儀器導入PLT,都有助於修復皮膚凹洞,促進膠原蛋白增生,讓肌膚平整,並改善肌膚容易泛紅敏感的反應。   PLT生長因子增生療法 提升組織修復及脂肪存活率 薛榮華醫師解釋,PLT增生療法只需要抽取1次自身血液,透過專利技術就能離心純化萃取出6至10瓶高濃度血小板的粉末凍晶,運用其豐富的生長因子,不僅可以止血修復,還能刺激細胞組織生長和提升細胞組織存活率,以及刺激膠原蛋白增生,且因取自於自身,不易出現排斥或過敏反應。此外,也有研究指出,自體血小板中的生長因子可提升脂肪存活率至6至7成,補脂同時也能促進皮膚修護效果。 針對自體脂肪搭配PLT血小板生長因子的使用,薛榮華醫師進一步說明,可分為2大型式:(1)從自體脂肪混入一定比例的生長因子同時使用,能增加自體脂肪存活率;(2)術後單獨使用PLT單點使用在皮膚表層,可提高皮膚修護力,降低敏感、改善老化和撫平乾燥細紋等。 人到中年4、50歲時多半因為臉部膠原蛋白流失,出現淚溝、法令紋,蘋果肌、太陽穴和臉頰凹陷以及額頭紋路等,如果注入過多自體脂肪,會造成腫脹和修復期拉長,選擇利用PLT混合使用,可以使用適當的量,不僅能提升自體脂肪存活率,對於傷口修護、腫脹消除也加快,若再透過單點使用於表皮,能同時降低疤痕產生的風險。另外,青春痘產生的凹陷痘疤,除了打雷射之外,也能利用PLT達到平整凹洞的成果。 薛榮華醫師提醒,術後1周避免喝酒、吸菸、食用海鮮或辣椒等刺激性食物,2周內也應避免服用活血調理等相關藥材等,以防降低血小板增生的作用或造成過敏等副作用,影響傷口修復力,日常飲食可多補充蛋白質、維他命C和K,有助於縮短傷口修復期。

2023.11.20

50肩怎麼來的?醫揭過勞肩常見症狀 積極治療加速好轉 增生療法選擇PLT凍晶縮短恢復時間

臨床上的50肩、關節炎、肌筋膜炎和肩夾擠症等都是常見的肩部勞損,魏銘政醫師指出,與肩部有關的運動傷害包括棒球、籃球等投球運動,若再加上撞擊,很容易造成肩部急性損傷。(圖/魏銘政醫師提供)。增生療法改善女銀行員肩膀疼痛 選擇PLT縮短恢復時間 【NOW健康 楊芷晴/台中報導】 現代人常有肩部痠痛的問題,不論是長期久坐電腦前工作、炒菜曬衣做家事、搬重物或是運動時使用過度等,都可能因為姿勢不良或反覆承受外力而產生肩部的勞損或發炎。這樣的損害一旦發生,通常需要漫長的修復期;不過,專業醫師指出,目前透過妥善運用增生療法,能幫助患者從肩部不適中加快康復,重返正常生活。   過勞肩不只是肩膀疼痛 嚴重恐致關節腔損傷、沾黏嚴重 臨床上的50肩、關節炎、肌筋膜炎和肩夾擠症等都是常見的肩部勞損,睿豊診所院長魏銘政醫師指出,與肩部有關的運動傷害包括棒球、籃球等投球運動,若再加上撞擊,很容易造成肩部急性損傷。 此外,過度使用肩部如長期搬運重物、兩手懸空操作工具等情形,容易以肩部為主要施力支點;電腦族在電腦前久坐,支撐手部的力量僅靠著肩後的肌筋膜;家庭主婦長期煮菜、抬高手曬衣服,往往到了4、50歲容易出現肩膀痠痛,50肩便隨之而來。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反覆發炎後可能引發嚴重沾黏,進一步使得關節活動受限,導致雙手無法抬高或伸展;像女性無法伸手往後扣內衣,就是最典型影響日常行動的例子。 而針對肩部勞損的治療,一般發炎時多以服用消炎止痛藥、搭配復健運動。若改善不如預期,則可考慮進一步的治療選項,例如採用增生療法等;診斷時可搭配X光片或超音波找出疼痛原因,確認是否來自肌肉本身、肌腱斷裂或鈣化引起。若是肩部關節腔內損傷、勞損或沾黏嚴重時,就會進一步積極治療。   增生療法改善女銀行員肩膀疼痛 選擇PLT縮短恢復時間 增生療法包括葡萄糖液、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以及進階的PLT血小板凍晶。魏銘政醫師解釋,PRP和PLT都是抽取自身血液,不同之處在於PRP每次抽血進行血小板分離後必須立刻使用於受傷部位,而PLT則是以專利技術冷凍乾燥,將血小板的數量與活性控制在最佳比例與濃度。抽1次血約可製作10至20瓶粉末凍晶,回溶後即可使用,快速方便。 魏銘政醫師曾收治1名年近30歲的女銀行員,長期坐在電腦前工作姿勢不良,右肩處有一個反射點的緊繃疼痛,先用藥物和復健進行治療1個月,效果有限,討論後決定選擇PLT增生療法,1次療程後便回饋獲得改善。 魏銘政醫師補充說明,若是沾黏或鈣化,也可使用震波震碎再重建,或肌肉、肌鍵損傷可利用磁波刺激收縮患部,同時再搭配增生療法促進修復,視患者嚴重程度,療程約3至4次,每次間隔2至4周施打,有助縮短整體復原時程。 魏銘政醫師強調,如果患者疼痛急性發作,可藉由類固醇針劑立即緩解,但同一部位施打類固醇原則不能超過2次,否則經常施打類固醇反而容易造成纖維化或鈣化,最後更易斷裂且修復困難。 ▲如果透過面對牆壁、雙手逐漸往上攀爬的動作,過程中會感覺疼痛,或是雙手往後無法做到解開胸衣的姿勢,以及旋轉肩關節卡卡不順,都是肩部損傷徵兆。(圖/魏銘政醫師提供) 國民健康操預防慢性肩部勞損 疼痛勿拖延 預防慢性肩部勞損,除避免長期單肩負重、單手搬重物,平常可藉由國民健康操的伸展訓練靈活肩部功能。如果透過面對牆壁、雙手逐漸往上攀爬的動作,過程中會感覺疼痛,或是雙手往後無法做到解開胸衣的姿勢,以及旋轉肩關節卡卡不順,都是肩部損傷徵兆。 最後,魏銘政醫師提醒,肩部疼痛不適初期,不要忍耐或拖延,只要盡早就醫正確治療,都能獲得良好改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