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LT

2023.05.10

母親節總送蛋糕?PLT讓媽媽能夠腿腳俐落、手舉高高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又到了,台灣民眾多是以請媽媽吃大餐或送禮物為主要的過節方式,但是媽媽最想要的其實是被家人深深放在心上。而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關注媽媽的容顏與健康變化了呢?PLT是一個讓媽媽能夠腿腳俐落、手舉高高的新方法。 松山悠適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正倫醫師表示,身體修復速度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變慢,因此上了年紀後會比年輕時更容易出現筋骨勞損,甚至產生慢性疼痛;而其中一種常見的疼痛部位就是肩膀。肩膀的疼痛通常起因於重複肢體動作造成的勞損,若疏於照料就容易反覆發作,治療起來病程漫長。通常民眾求診的原因不外乎肩膀疼痛或活動受限,而常見的兩種病因:一是關節沾黏,俗稱五十肩,肩膀卡卡角度到不了,疼痛不一定明顯但多半不舒服已經一段時間;而另一種就是肌肉肌腱的問題,例如肌腱炎,肌腱鈣化,甚至旋轉肌肌腱撕裂傷。肌腱受傷就好比連結肌肉與骨頭的橡皮筋出了問題,此時不只肩膀舉不高,動作時還會產生明顯的痛覺甚至無力。更複雜的狀況也有可能是兩種情形同時發生。   因此,長年反覆進行機械性動作如曬衣、拖地、收洗碗盤的主婦或是工作繁重的職業婦女,更容易引發旋轉肌肌腱的損傷。如果拖延治療,病情可能發展到影響日常生活,例如東西提不起來,肩膀旋轉特定角度劇烈疼痛而不能穿衣、無力曬衣服甚至提不動菜籃等等。   肩旋轉肌肌腱撕裂可能引發疼痛,甚至影響日常活動,可藉由超音波檢查輔助診斷(圖片非當事人)/松山悠適復健科 提供   陳正倫醫師也提到,之前有一位負責廚房工作的媽媽需要長時間使用鍋鏟、抬放紅茶桶,因發現手日漸無力且長期疼痛而到診所就診。經醫師問診測試並使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旋轉肌肌腱已經產生撕裂傷,先進行消炎止痛再加上保守治療作為處置。但因無法適當休養,反覆的疼痛仍影響工作甚至妨礙睡眠,因顧慮開刀治療後休息時間等多重考量之下,選擇嘗試併用PLT等新型血小板製劑,經過兩個療程之後,生活品質便得到改善。 陳正倫醫師表示,以上述的案例為例,在保守療法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一些自費治療如增生療法等就很值得考慮,新療程凍晶治療與傳統PRP注射治療最大的不同,就是患者不需要受到反覆抽血之苦。 有鑑於疾病治療後的生活品質可明顯改善,陳正倫醫師呼籲母親節在歡樂慶祝之餘,也可以特別關心媽媽的身體健康。只要有疼痛或活動受限的狀況,可以趁這個機會陪同家人到醫院診所進行檢查,及早治療解決媽媽的不舒適。日常的留意與關照更能反映你我對媽媽的愛心。

2023.03.09

思必瑞特PLT凍晶 傷口治療新選擇

思必瑞特與國際先進國家有相同的策略方法,利用自身專利PLT凍晶技術優勢,為病患治療提供了更加明確且便捷的新選擇 隨著細胞治療的開放,有更多的治療方法可以應用於傷口治療,思必瑞特與國際先進國家有相同的策略方法,利用自身專利PLT凍晶技術優勢,為病患治療提供了更加明確且便捷的新選擇。 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戴念梓表示,傷口治療是一個冗長的過程,從傷口發生到控制感染程度,以手術或藥物清創,再來是控制分泌物到癒合階段,當傷口面積過大,難以依靠病人自身的癒合能力時,這時便需要癒合手術介入,其中癒合手術又分為植皮手術、皮瓣手術等。 戴念梓說,尤其是燒燙傷治療,或糖尿病、靜脈曲張、動脈阻塞等病因會產生難以癒合的潰瘍傷口,針對這類慢性、困難修復型傷口,如何降低傷口感染機率,縮短癒合時間,就變得非常重要。 隨著近期細胞療法開放,也帶動更多新型療法,其中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便是一例,打破傳統PRP需視病人的健康條件及當下抽取的濃度,來決定療程效果,新型的PLT凍晶粉,透過業者不斷改良與精進,導入了藥品等級概念,不但可準確控管純度及品質,且可將血小板定劑定量,經無菌化處理後,可於室溫保存3年,如此創新的PLT凍晶製品,勢必在未來有更多可能性,等待業界去發掘。   點此看工商時報報導

2022.12.01

一種新的生長因子濃度標準化製備方法

濃縮的血小板凍晶粉可以解決現行PRP缺乏標準化、研究間缺乏一致性、以及缺乏詳述劑量等缺失。新的PRP凍晶粉為PRP研究以及患者治療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文獻:Platelet-Rich Plasma Powder: A New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s. Am J Sports Med. 2017 Mar; 45(4):954-960. 實驗設計:控制實驗研究法 實驗結果: 與全血相比,所有生長因子製備方法均顯示生長因子VEGF,bFGF,PDGF-AB和TGF-β1的濃度升高。在VEGF和bFGF濃度中發現較大的個體差異。血小板凍晶粉的生長因子(包含VEGF、PDGF-AB、TGF-β1)濃度顯著高於全血以及以Smart-Prep2和PC兩種製備方法所製成的PRP。 結論: 濃縮的血小板凍晶粉可以解決現行PRP缺乏標準化、研究間缺乏一致性、以及缺乏詳述劑量等缺失。新的PRP凍晶粉為PRP研究以及患者治療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臨床相關意義: 經由冷凍乾燥法 所製備的濃縮PRP凍晶粉,可幫助醫師以定劑定量的方式控制療程中的生長因子濃度。 血小板凍晶粉末是乾燥物質,因為無需離心且(製作完成後)方便取得,從而節省了臨床實驗所耗費的時間和人力 。 但是,在將這項基礎科學研究的結果轉移到臨床應用之前,必須釐清監管問題。

2021.10.19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PLT增生療法幫助縮短恢復期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平常過於依賴電腦、手機,誘發手部疼痛的情況時有所聞,防疫期間,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不論下廚、清潔打掃、照顧小孩,還得一邊工作,無形中更誘發了身體各部位的疼痛。復健科醫師表示,近來臨床上常見有肌腱炎、媽媽手、手部的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尤其網球肘的病例也增多,另外,居家工作長時間坐姿不良,也導致不少肩頸痠痛或下背痛的現象發生。PLT增生療法為一個新方案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平常過於依賴電腦、手機,誘發手部疼痛的情況時有所聞,防疫期間,宅在家的時間變多,不論下廚、清潔打掃、照顧小孩,還得一邊工作,無形中更誘發了身體各部位的疼痛。復健科醫師表示,近來臨床上常見有肌腱炎、媽媽手、手部的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尤其網球肘的病例也增多,另外,居家工作長時間坐姿不良,也導致不少肩頸痠痛或下背痛的現象發生。   電腦使用過度也會勞損 復健科醫師解析手部疼痛成因   超越復健診所復健科醫師繆璇解釋,「腕隧道症候群」是因為神經壓迫而導致手部麻木跟痠痛的疾病,好發於女性,針對某些過度使用手腕的人比較容易發生,譬如運動員、家庭主婦等。至於指關節炎的病例常見為大拇指的掌腕關節炎,因為常提重物、長時間拿手機以大拇指滑動,主要症狀會有僵硬無力、手指彎曲不順和疼痛感。 另外,很多人可能聽過「網球肘」,卻以為不打網球,認為與自己無關。其實網球肘並非只發生在網球選手身上,也常找上一般的家庭主婦或電腦工作族群。超越復健診所復健科醫師許承嵐進一步提到,網球肘主要症狀在手肘的外側會有1個疼痛點,並往遠端手指的方向延伸,進行抓握動作、使力姿勢不對或用力過度、不斷重複性使用,如提重物、拖地等家事或工作,都可能造成外側肌腱退化、撕裂、發炎等結果,尤其執行用力抓握這個動作時,疼痛感會加倍。   出現疼痛該如何處置? 增生療法啟動修復改善症狀   當這些疼痛症狀發生時,該怎麼處理?許承嵐醫師表示,急性疼痛期會採取冰敷、服用消炎藥物或貼片來舒緩疼痛,也可以進行熱療、紅外線或超音波、雷射、電療等復健療程,可以舒緩肌肉緊繃、達到減少發炎、組織自行修復的效果,但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對於較嚴重的受傷,或沒有時間長期復健的患者,建議使用血小板增生療法,醫學研究證實,透過血小板生長因子能促進細胞活化和增殖,藉由刺激人體的組織啟動修復機制,來達到組織癒合的效果,縮短復原期。 常見的血小板增生療法有PRP、PLT,PRP每次治療時都要進行採血,且須於採血後4小時內使用。PLT凍晶1次採血可製作6至20瓶粉末凍晶,能進行多次的治療,且在室溫下保存可達3年,適合需要長期治療的病患。此外,PRP每次製備時,血小板及生長因子的濃度不確定;而PLT經萃取純化,定劑定量,每瓶含有10億個血小板,也會檢附生長因子濃度報告,可以讓治療成效更穩定。 ▲許承嵐醫師表示,急性疼痛期會採取冰敷、服用消炎藥物或貼片來舒緩疼痛,也可以進行熱療、紅外線或超音波、雷射、電療等復健療程,對於較嚴重的受傷,或沒有時間長期復健的患者,建議使用血小板增生療法。(攝影/林志遠) 血小板曾生療法除骨科復健科外 也常用於運動醫學   血小板增生療法除可運用在骨科、復健科範疇,繆璇醫師指出 ,PLT血小板增生療法除運用在骨科、復健科範疇外,也常運用於運動醫學。像最近2020東京奧運中,舉重、體操、柔道、羽球等都是劇烈容易受傷的運動,選手們就能選擇PLT血小板療法。PLT凍晶製作後能長期保存,不僅讓運動員受傷後可以立即進行治療,後續的長期修復也能彈性運用。 最後,許承嵐醫師提醒,血小板增生療法取自於患者本身,若有嚴重的心血管問題、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罹患血液傳染疾病,空腹、生理期間的女性、體重過輕、懷孕中或是產後6個月內患者等,必須經過醫師審慎評估再決定是否適用此項療法。

2021.10.13

久沒運動太逞強恐運動傷害 增生療法早日恢復跑跳自如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國內疫情日漸緩和,不少民眾想要舒展前段時間沒有活絡的筋骨,把先前沒活動的運動量補回來,但稍不留意竟造成運動傷害,不僅全身痠痛、甚至肌肉拉傷,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民眾應採取「循序漸進」法,每次運動量逐次增加至防疫前的運動量,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國內疫情日漸緩和,不少民眾想要舒展前段時間沒有活絡的筋骨,把先前沒活動的運動量補回來,但稍不留意竟造成運動傷害,不僅全身痠痛、甚至肌肉拉傷,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民眾應採取「循序漸進」法,每次運動量逐次增加至防疫前的運動量,才能減少運動傷害的發生。 原本一直持續有運動習慣的人,短期內沒運動,身體原本能承受的耐力會減弱。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舉例,有1名55歲女性患者,過去羽球打了10多年,微解封後立刻到羽球館大展身手,與對手過招1個多小時,隔日右手竟無法舉高,腫痛到難以入眠,就醫檢查才知道突然運動過量釀成嚴重的肩膀滑囊炎,注射類固醇後才得以緩解。 復健科針對運動傷害的基本處置為「RICE」,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ION)壓迫,例如腳踝扭傷時,會建議用彈性繃帶纏起來,一為固定、另一可避免過度腫脹;E(Elevation)抬高。一般情況下可採取冰敷及服用消炎止痛藥的簡單處置即可,多數患者可能未於第一時間就醫,但若2周仍不見改善,或扭傷腳踝當下疼痛到無法行走,應趕快就醫治療。 王思恒醫師說明,根據不同受傷部位會採用不同的醫療方式,包括電療、熱療、水療或雷射光療,利用物理性因子來促進患部修復,降低發炎和疼痛;另外,還有物理治療師用雙手協助患者進行關節鬆動、筋膜活絡的調整矯正;以及注射類固醇、血小板生長因子等治療方式。 多數人受傷後身體會自行啟動修復機制,如割傷後會結痂、留疤,但某些人體組織不若皮膚自行癒合力快,可能組織受傷2、3個月,傷口仍在發炎,感到疼痛不適,這就表示自身修復力不足,必須藉由外力輔助治療。王思恒醫師指出,PRP增生療法的原理是抽取患者自身的血液,利用離心技術將血小板分離出來,將血小板使用在受傷部位,讓生長因子發揮作用來達到患部加速修復的能力。 王思恒醫師進一步解釋,目前PLT增生療法與PRP增生療法必須每次抽血治療相較,僅需抽血1次,萃取血小板並製成凍晶,最多可保存3年,視組織損傷或退化程度能提供多次治療。通常人體組織的韌帶、肌腱、軟骨受傷後的自我修復力較慢,例如膝蓋半月板、腳踝韌帶扭傷或肩膀肌腱的撕裂傷,癒合不佳時建議使用PLT加速復原。 王思恒醫師曾收治1名年約26歲的男生,他在1次打籃球跳起落下時左膝蓋扭傷,休息、冰敷、服用消炎止痛藥,甚至做過電療、熱療等復健療程,1個月仍未復原,到大醫院透過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膝蓋半月板有輕微撕裂,尚不須開刀,但無論打球、重訓,膝蓋靈活度卡卡,持續1年都沒有改善,直到使用PLT血小板增生療法,1次就有明顯好轉,能恢復跑跳自如。 預防運動傷害除了事先做好暖身運動,王思恒醫師提醒,若停了一段時間沒運動,重新開始運動應先打5折,舉例原本跑步30分鐘,第1周先跑15分鐘,之後每周增加5分鐘,約1個月回復疫情前的運動狀態即可。如果不慎發生運動傷害,遲遲不見好轉,應儘速就醫治療,有傷別硬拖,才能早日重拾運動的樂趣。

2021.10.08

外景主持人最怕紫外線! 陳俋塵公開肌膚防曬保養秘訣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隨著本土疫情趨緩,中秋連續假期全台湧現出遊潮,但是秋老虎發威的情況下,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若沒有做好防曬,恐會造成許多肌膚問題,這也是時常需要在戶外走跳、以豐富表情分享各種旅遊心得的外景主持人──正妹陳俋塵的切身問題,她深切感受到防曬和肌膚保養對外景主持人的重要性。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隨著本土疫情趨緩,中秋連續假期全台湧現出遊潮,但是秋老虎發威的情況下,強烈的紫外線照射若沒有做好防曬,恐會造成許多肌膚問題,這也是時常需要在戶外走跳、以豐富表情分享各種旅遊心得的外景主持人──正妹陳俋塵的切身問題,她深切感受到防曬和肌膚保養對外景主持人的重要性。 即將在11月6日開跑的「銀髮族運動會」,將於台北小巨蛋旁的市立體育館舉辦,人間衛視《幸福時光》會在周六晚間10:00、周日早上8:00及下午2:00播出,陳俋塵為了讓自己時常呈現在最佳狀態,已預約專業的皮膚科診所進行肌膚修護。 ▲莊德揚院長表示,不同波長的紫外線對於肌膚的傷害也有所不同。(圖/莊德揚院長提供)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指出,肌膚經長波紫外線(UVA)照射會破壞膠原蛋白和彈力蛋白,進而產生皺紋、鬆弛;而中波紫外線(UVB)則會使肌膚變得暗沉、產生斑點,這些都是典型紫外線對肌膚的傷害。 莊德揚說明,雖然透過玻尿酸、聚左旋乳酸等填充物,或使用肉毒桿菌素,能改善肌膚問題,不過填充物注射後,在風險較高的區域有可能有形成結節或造成血栓、失明等風險;至於肉毒桿菌素,若劑量較重則短期有表情較僵硬的可能性。 然而,有些希望追求效果自然且安全的愛美人士,會選擇使用自體血小板來改善膚質,像是PRP或PLT凍晶。自體血小板是萃取自個人血液中的血小板,內含豐富的再生因子,因取自於自身較不易出現過敏症狀,即使是較敏感的T字部位也很安心,很適合搭配做複合式的療程。 自體血小板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能搭配許多肌膚上的療程,但缺點就是每次使用,都需要採血,最近1款PLT凍晶,可以1次抽血,製作出10至20瓶純度和濃度高的血小板凍晶,省去每次採血的麻煩,並由專業醫師透過2到3次、每次間隔1個月的全臉使用,包括使用在臉頰和眼周肌膚以改善表皮的彈性光澤。以過去的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2次使用後,1年回診追蹤,肌膚底層的膠原蛋白量仍然比使用前多。 ▲莊德揚提醒,PLT治療仰賴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且注射後的保養相當重要,即使陰天、冬天都還是有人體感受不到的UVA照射。(圖/莊德揚院長提供)   莊德揚進一步補充,如需加強細紋、斑點和肌膚鬆弛等老化現象,可以使用皮秒雷射、電波拉提或注射填充物,搭配PLT加強肌膚淺層及結構性問題,容易老化的部位多是在骨骼、韌帶、臉頰凹陷處、額頭、眼周等,尤其是額頭和T字部位的血管較多,PLT較能避免施打填充物的風險,此外,許多患者在治療後的長期追蹤回饋反應,上眼皮的睫毛變長且濃密,因此目前應用做為生髮的輔助治療,改善髮際線後退或雄性禿問題,用途相當廣泛。 最後,莊德揚提醒,PLT治療仰賴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且注射後的保養相當重要,即使陰天、冬天都還是有人體感受不到的UVA照射,因此參與此次運動會的民眾都應特別加強防曬,每2到3小時補擦1次防曬,延緩肌膚老化的速度從日常保養做起。

2021.08.20

自體脂肪填補臉凹、豐胸 血小板生長因子添脂肪存活率

2021-08-20 林郁敏報導 隨著年齡的增加,臉部的膠原蛋白和脂肪也會逐漸流失,有些民眾因此出現夫妻宮、額頭、雙頰或全臉凹陷,不僅看起來沒精神,還會嚴重影響到外觀,女性即使靠化妝都難以填補,整形上,常使用的填充物,又擔心會有塑膠感不自然,席睿時尚美整形診所院長余宗宸,目前也越來越多人選擇自體脂肪填補胸部以及臉部凹陷。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隨著年齡的增加,臉部的膠原蛋白和脂肪也會逐漸流失,有些民眾因此出現夫妻宮、額頭、雙頰或全臉凹陷,不僅看起來沒精神,還會嚴重影響到外觀,女性即使靠化妝都難以填補,整形上,常使用的填充物,又擔心會有塑膠感不自然,席睿時尚美整形診所院長余宗宸,目前也越來越多人選擇自體脂肪填補胸部以及臉部凹陷。 一般而言,臉部凹陷會採用玻尿酸或自體脂肪填補,兩者各有優勢,余宗宸院長指出,玻尿酸填補的效果立即,可以維持半年至1年,不過對於全臉凹陷的人來說,需要使用較高劑量才能完成填補,且玻尿酸會逐漸被人體吸收,仍需要持續進廠維修,少數人還可能會有過敏問題;至於自體脂肪填補,則是沒有排斥問題,脂肪量也可以自行控制,若填補後,體重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上不太需要每年回診做療程,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自體脂肪填補。 然而,自體脂肪填補的效果取決於脂肪存活率,部分民眾也擔心脂肪抽取部位會凹凸不平,余宗宸院長表示,通常療程以抽取大腿的脂肪為主,因其幹細胞含量較多,存活率也會較高,其次則是腹部脂肪,由於受到眾多因素如個人體質、作息等影響,脂肪存活率約4成,根據國外的文獻,許多自體脂肪填充,會搭配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或幹細胞,來提升自體脂肪的存活率。根據文獻,搭配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進行自體脂肪填補,存活率可達到7至8成。 余宗宸院長提到,目前國內的自體血小板相關技術有傳統的PRP以及PLT凍晶。PLT是取自患者自身的血液,再單獨解離出血小板,其製作方式不同於PRP,能確保每1瓶PLT的生長因子濃度高且穩定,讓醫師在使用時,可精準測定劑量,抽1次血,便可製作出10到20瓶不等的PLT凍晶,在室溫下可保存3年,這些生長因子有修護及加速再生的作用,已被廣泛運用到各項療程。 以門診經驗觀察,原本全臉各部位都有凹陷的中年婦女,在進行療程後,回復自然的澎皮模樣,讓憔悴的臉變得更有元氣;另外還有1位25歲女性的胸部只有小A罩杯,求診時胸部完全是平的,她對此感到很自卑,透過療程,術後成功升級至B罩杯,現在已能自信地穿各種服裝,展現自己。余宗宸院長提醒,若擔心術後的成效或有其他疑慮,術前可多諮詢專業醫師,了解療程的細節,術後需留意2周內不得任意觸碰填補部位,才能讓脂肪與該部位完整地結合。

2021.08.03

疫情居家久坐引來腰椎痛 長時間坐姿不良難怪痛的是你 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

2021-08-03 林郁敏報導 居家防疫2個月以來,民眾的戶外活動減少,復健科門診的傷患卻不減反增,方舟復健科診所醫師顏子訓指出,疫情爆發至今,多數上班族居家辦公,幾乎整天坐在電腦桌前,辦公結束又接著追劇或看運動賽事,長期久坐導致許多人腰痛、下背痛接踵而來因此前來診所治療,青壯年以椎間盤突出症狀居多,中老年人則多為腰椎小面關節炎。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居家防疫2個月以來,民眾的戶外活動減少,方舟復健科診所醫師顏子訓指出,疫情爆發至今,多數上班族居家辦公,幾乎整天坐在電腦桌前,辦公結束又接著追劇或看運動賽事,長期久坐導致許多人腰痛、下背痛接踵而來,青壯年以椎間盤突出症狀居多,中老年人則多為腰椎小面關節炎。 顏子訓醫師表示,脊椎的結構中,前端椎體之間有避震作用的「椎間盤」,後方有上下關節凸,兩兩銜接構成的「小面關節」,兩者都是支撐身體活動的重要部分。若長時間久站、久坐、姿勢不良都很容易導致磨損,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或者小面關節退化發炎等狀況發生,兩者常見的症狀都是腰部和下背疼痛,若神經受到壓迫,還可能導致走路無力。 顏子訓醫師說明,針對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保守性治療有牽引治療、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牽引治療較適合椎間盤內層的髓核突出患者,常見於年輕人,疼痛感是逐漸增加而非急性;徒手治療適合椎間盤外層的纖維環突出患者,常見於年紀稍長或因搬重物閃到腰的人,治療時會以整脊術(manipulation)讓突出的椎間盤復位;運動治療是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指導運動,幫助患者的椎間盤復位。 而小面關節位在脊椎後方,左右各一,像是兩扇門可以開闔,當身體前彎時,小面關節打開,後仰時則閉闔。至於腰椎小面關節炎是屬於較深層的關節退化、發炎,通常會先給予這類患者深層熱療,如微波或短波治療。 通常小面關節退化的病患多合併單側關節錯位(多數為某一邊的門關不上),所以需用關節鬆動術與快扳法使錯位的小面關節對位,讓小面關節逐漸恢復正常狀態。若採用保守治療,病情仍沒有緩解,則考慮以注射治療如類固醇、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 近期「居家防疫傷害」多為久站或久坐造成的,通常屬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患者。顏子訓醫師補充提到,血小板內富含生長因子,能幫助修復受損組織,PLT相較PRP為濃度更高且穩定的增生療法,取自患者本身血液250c.c.可製成10到20瓶PLT的血小板凍晶,保存期達3年,適合需要長期或多次治療的患者。至於PRP則可在抽血後立即注射,但濃度較不穩定,較適合急性症狀的患者當下治療。 為避免關節損傷退化,顏子訓醫師建議,目前疫情警戒已降至2級,民眾可以保持基本外出活動,在遵守防疫規範的情況下,1個星期至少保持2到3次運動,散步、騎腳踏車等,都能大幅降低疼痛發生的情況,若是正在治療的患者,則須配合復健科醫師指導,做專屬的運動治療。

2021.07.15

思必瑞特生技受邀參與天下經濟論壇,分享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

文: 行銷部 2021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於7月15日舉行,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林道隆受邀參與「超越逆境 超前突圍-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專題論壇,以「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再生醫療對於後疫情的康復之路」為題,分享再生醫療如幫助人們面對疫情後,對健康上造成的衝擊   2021 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於7月15日舉行,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任總經理林道隆受邀參與「超越逆境 超前突圍-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專題論壇,以「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再生醫療對於後疫情的康復之路」為題,分享再生醫療如何幫助人們面對疫情後對健康上造成的衝擊。 (圖擷取演講畫面: 思必瑞特總經理 林道隆總經理)   林總經理從過去經歷的SARS、MERS的經驗到現在的COVID-19的疫情,說明傳染疾病對於人們的影響,以及醫療應對上的變化為開始,帶到COVID-19感染後醫療上必須面對死亡的風險以及症狀的持續,組織修復與再生會是一個有效幫助以及面對病毒帶來衝擊的解決方案。 林總經理,特別提到,在國內外,細胞治療已經成應應COIVD-19的一個主流臨床研究項目,但細胞治療仍有許多使用上以及技術上的限制需要突破,而濃厚血小板PLT相對安全性高,取得容易,在國外多的國家已開始進行相關的臨床試驗,成效顯著。 在演講的最後,林總經理特別以ADAPT(適應)- Already、Discovery、Acknowledge、Prepare、Trust作為「與病毒共存的下一個正常生活」的應對方式為結語,預防勝於治療,因此預防絕對是面對疾病初期的不二法門;透過對疾病的認識利用實證醫學的概念找到應對疾病的方式,會是面對疾病快散後的最好的策略。 (圖擷取演講簡報: ADAPT適應與病毒共存的未來)   最後,林總經理,提到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仍需要官產學的互相配合,才能夠為大眾健康謀福利。 本次的論壇,因疫情第一次以線上的方式呈現,本次的專題論壇「超越逆境 超前突圍-病毒與人共存的未來」,主辦單位天下雜誌,在節目安排上頗具巧思。一開始安排台北市長柯文哲(官),以公衛制度的建立以及台北市為例,做疫情管控上的經驗分享,接著邀請彰化秀傳醫院的黃士維院長(學),以醫院創投的角度,透過醫療體系的整合以及新技術影劑的角度,做為提升醫療效率的方向做詮釋,最後再以思必瑞特生技的林道隆總經理,以產業應用的角度,以實證醫學的概念,提供面對後疫情的治療方案。透過三方面的角度,提供聽眾一個較全面的觀點,讓與疫情共存未來不再恐慌。 (圖截自於活動網路圖片)

2021.07.15

不用手術、沒副作用 再生醫療是新冠肺炎的新希望嗎?

整理 天下編輯部 從2020年迄今,人類已付出超過1.88億人感染、逾400萬條性命的代價,換來對新冠病毒的慘痛認識。未來,我們要如何繼續與這一病毒共存?國內生技新創公司思必瑞特總經理林道隆提出另類新思考,新興的再生醫療會是可能的解方嗎?以下是他在2021《天下》經濟論壇的演講精華:   過去台灣曾經歷過SARS,中東也經歷過MERS,現在則是全世界共同面對COVID-19新冠肺炎。 但無論是面對什麼疫病,醫界一直以來不變的概念是,預防勝於治療,治療過後才能找到治癒的模式。 當然,對新冠肺炎最好的預防是施打疫苗。但這一前提是我們要對病毒有相當的認識。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是,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它可以在身體裡面潛藏很久,也會突然爆發出來。病患感染後,即便是治癒,對身體的影響仍可能持續長達半年之久。 甚至有可能重複發病。義大利已有案例顯示,有病人在治癒並經過兩次PCR檢測陰性後,又遭二度感染,而且病情更為嚴重,短短幾個禮拜內爆發重症,並且死亡。 確診病患即便是完全治癒,但在之後的5年、10年,會不會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持續造成影響,這是我們目前還不能回答的問題。   印尼研究:再生醫療救活重症患者 國內外現行的感染後治療方式,可以分成輕症、重症,和危重症等三個階段,最主要的差別,除了藥物的使用種類不同外,就是輕症時期還沒有使用到呼吸治療。 其實,這個階段正是再生醫療介入的好時機。因為此時病人的自體機能可能還維持在相對不錯的程度,提早給予治療,能降低重症的機率。再生醫學的優點是,相對於傳統化學藥物, 對於身體機能傷害、副作用較低,透過促進組織修復再生,以達到治療甚至自癒的目的。 即使在重症階段,我們也可以看到國際上已經出現三篇非常有佐證力的臨床試驗,指出運用再生醫學一種低風險的高濃度血小板療法,來對抗新冠肺炎。它的優點是低風險,不會有基因突變、細胞變種的疑慮,同時也取得容易、速度快。 例如,一項在印尼的研究顯示,有15名的重症患者在接受霧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治療後,肝臟生成的血漿蛋白(CRP)恢復上升,血氧飽和度進而提升,最後救活了其中13名患者。 而且這一治療方式非常簡單,只要將血小板霧化後讓病患經由鼻腔吸入,讓肺部吸收就可以快速達到療效,不用手術,也不用注射,且未發現副作用。 從急救科醫師的角度來看,以低風險即時產生療效的手段,就是一個好的治療方式。   與病共存新生活:ADAPT 最後,我認為未來人類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生活,可以用一個英文字來概括「ADAPT」(適應)。 A是Already,包含預防醫學、接種疫苗。 D是Discovery,我們還要繼續去發現與探索病毒的變種、疫苗的保護期可以有多長、再度感染的風險,以及感染後的治療。 A是Acknowledge,認知與了解感染的途徑、病毒的存在。 P是Prepare,為未來的治療需求先做準備,了解染疫後的治療方向。 T就是Trust,更長遠的未來,我們可以相信再生醫學將帶來突破,降低人們對藥物的負擔,甚至可以透過自體修復的方式來治癒疫病。 (責任編輯:呂冠璇)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245?utm_campaign=media_others-affiliate-cwef-summer-2021&utm_medium=affiliate&utm_source=media_others&_ga=2.121355720.1799342180.1626237827-897566426.1625474225

2021.07.14

PLT凍晶粉療法 大谷翔平也用過的神奇療法 思必瑞特要讓更多人都用得起

文 林佳誼 轉自 天下雜誌 台灣自2018年開放部份自體細胞治療計畫以來,再生醫學迅速捲起IPO熱潮,上市櫃已有12家相關族群。生技新創思必瑞特從自體血小板血漿注射(PRP)技術切入,前新浪網共同創辦人姜豐年也是投資人。這項過去如大谷翔平等運動明星都愛用的再生療法,思必瑞特如何讓更多台灣人也用得起?   今年台灣大學籃壇的一大奇蹟,就是創隊僅4年、過去沒人看好的政大雄鷹,竟一舉擊敗去年冠軍世新大學,拿下校史首座大專院校籃球聯賽(UBA)冠軍。 政大雄鷹背後關鍵推手、曾為職業籃球選的新浪網創辦人姜豐年,4年前全力贊助政大成立籃球隊,親自挖角、督軍自不用說,但他還有一個照顧球員的法寶,就是他所投資的生技新創思必瑞特。 「今年政大奪冠,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全員健康,都沒有人受傷,」姜豐年得意地說,他平常下足功夫,把球員顧得很好,國內連職業籃球隊都沒這麼好的醫療照顧。 其中,就包含為球員提供思必瑞特的血小板再生療法,治療運動傷害的關節受損。「一次要價不便宜,但效果很好,」姜豐年說。 姜豐年投資的思必瑞特,主要業務是用專利技術——新型PLT血小板凍晶技術(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製備個人化的血小板生長因子試劑,提供高效且穩定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PRP)治療。 簡單來說,PRP是一種再生醫學療法,原理是人體血小板中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將自體血小板抽取出來施打在受損的肌腱、韌帶、神經或關節等部位,已被醫界證實可以有效促進組織修復再生。   相關文章: 血小板凍晶 (PLT) 應用於改善臉部膚質、膝蓋關節修復的最終手段 骨復健科醫師談PLT與PRP增生療法 PRP療法因為可以避免開刀、縮短復健時間,在職業運動員之間相當風行。近日以「二刀流」威震大聯盟的天使隊日籍好手大谷翔平,2018年時右手韌帶受傷,就曾經採取PRP治療。已故NBA巨星布萊恩、大聯盟前洋基隊A-Rod、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等明星也都使用過。   3年營收年年翻倍 但是傳統PRP必須每次當場抽血、僅限當次使用,且每次抽出血漿的血小板濃度也不一定。思必瑞特研發血小板乾粉製程技術PLT,把血小板乾燥成粉末狀,施打時再加入生理食鹽水還原即可。可以一次抽血、多次施打,且可以更精準控制血小板的總量和活性。 打個比喻,就像是喝牛奶,傳統PRP在每次要喝牛奶時,必須當場擠乳並馬上飲用完畢。思必瑞特的PLT技術,則是將牛奶製成奶粉,每次飲用時,只要加水還原即可。 這項專利技術,讓思必瑞特今年初剛完成的pre-A輪融資,就吸引到約1億元資金。主要投資人除了姜豐年外,還有國內知名創投達盈管顧,以及日系創投Infinity Ventures Partners(IVP)等。 「這筆資金將用於擴大租用實驗室、和生產線設備,」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道隆說,過去3年思必瑞特營收都呈現翻倍成長,去年已達約5000萬元,隨著產能打開,今年預估可挑戰1億元。 這業績,已不遜於台灣幾家掛牌的再生醫學同業。 例如,今年1月上櫃就一度登上生技股王的長聖,去年全年營收為7059萬元。2月掛牌上櫃的博晟生醫,鎖定骨科修復與再生醫材,今年上半年累計營收則為244萬元。   一次家族聚會,兩人一拍即合 其實思必瑞特獨家開發的血小板乾粉製程,技術共同發明人是林道隆的伯父林智一,也就是國內知名音樂串流平台KKbox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林冠羣的父親。 林智一是藥劑師出身,在60年代畢業自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曾在三軍衛材供應處任職。後來退伍創業,從代理塑膠空針開始,一路做到成立中央醫療器材公司,在骨科醫材一度在台灣有50%市佔率,在國內生技產業亦有一席之地。 血小板乾粉製程專利就是他生前與團隊共同研發的成果之一。林智一一直想把這開發成一種藥品,卻沒找到成功的商業化模式。 他過世後,林冠群、找來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畢業、又曾待過美國輝瑞、台灣寶齡富錦,有多年生技藥業經驗的堂弟林道隆,將父親的遺願託付給他。 林道隆回憶,一次家族在圓山飯店聚餐,已忙於KKbox自創事業、又從父親那裡繼承了血小板乾粉技術及公司的林冠羣,正苦惱不知該如何處理。他直接開口問林道隆有何想法。 「我的方法跟你父親可能不會是一樣的,」在生技藥業已打滾多年的林道隆不僅回得很直,接著還一連串說出,如果是他,會如何將這一技術推向商業化的構想。林冠羣聽完興奮地立刻開口,「我們來一起來做這件事情,你覺得如何? 」   思必瑞特生技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道隆。(思必瑞特提供)   接受媒體採訪時將西裝襯衫扣子扣到最上一顆、說起話一派斯文的林道隆,卻很有商業頭腦。2015年接任總經理後,他將業務發展從骨材研發,轉向鎖定醫美、生髮,以及運動醫療等相對成熟的應用,立刻打開市場,目前在台灣配合的醫療院所客戶已超過200家。 「Steven(林道隆)的背景很特別,他有醫學訓練,懂醫生的語言,同時又有產業歷練,知道市場需求,再加上家學淵源,」達盈管理顧問合夥人方頌仁觀察,「這樣的人才在台灣生技產業很少見。」 方頌仁說,過去思必瑞特雖有一個獨家專利技術,卻沒人把它變成應用,林道隆加入後,這項技術終於找到推向市場的方式,後續商機還有很大潛力。 不過,第一線執業的前台大和國泰復健科主治醫師、現任於維德骨科診所的復健專科醫師李嘉瑋點出,以PRP技術而言,目前還有兩大常見的問題需要克服,一是在製作和施打上難有統一標準,二是費用昂貴。 血小板再生治療目前屬於健保自費項目,傳統PRP每次療程普遍要價都在1~2萬元或以上。思必瑞特的PLT凍晶製程,一次製作多落在8~15萬元之間,相對較高。但好處是可供多次施打,若施打次數多,則單價可比傳統PRP便宜不少。但李嘉瑋點出,這相對也會衍生更長製作時間,以及後續保存問題。 但林道隆滿懷信心認為,台灣的醫療市場雖小,但台灣人對醫療的接受度很高,加上思必瑞特也已展開美國、日本市場佈局,他的目標,是要讓公司營收繼續翻倍增長下去。(責任編輯:李郁欣)   思必瑞特生技 成立:2015年 代表人物:林道隆(總經理兼董事長)、林冠羣(共同創辦人) 營收:預估約1億元(2021) 累積募資金額:約1億元 投資人:達盈管顧、Infinity Ventures、姜豐年 員工數:40人   原文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7160?from=search

2021.06.25

專利血小板凍晶 (PLT) 應用於改善雷射術後傷口的癒合率與痘疤

使用專利凍晶製程的血小板(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簡稱PLT)搭配雷射療程是有助於改善痘疤與術後傷口的癒合率。本研究利用攝影照片、Visia 肌膚檢測儀、痘疤問卷評估,比較雷射搭配PLT凍晶或生理食鹽水療程前後的結果。研究數據顯示受試者搭配PLT凍晶的側半邊臉頰,雷射術後臉部傷口結痂的天數縮短並且斑點、毛孔、紋理的改善率數據有明顯上升。因此,研究結果指出PLT凍晶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文獻: Rapid Wound Healing and Acne Scar Improvement After Ablative 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 (PLT). Clinical, Cosmetic and Investigational Dermatology 2021, 14:715-721 研究背景:過去已有多項學術文獻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PRP)應用痘疤修復,改善現有大部分高濃度血小板血漿無法規格化、無法保存之缺點,本試驗欲使用一新穎PLT凍晶作為痘疤修復之治療方式,增進患者福祉。 研究目的:故本計畫期望能藉由專利凍經PLT外敷於經汽化式二氧化碳飛梭雷射治療後的凹陷型痘疤患者,來達到促進傷口加速癒合以降低傷口感染的風險,以及減輕雷射術後的不適感,使其恢復期縮短,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材料與方法:本次試驗為單中心、雙組平行、單盲(受試者不知道左右臉各塗抹何種溶液)、不分期之臨床試驗,預計招收16位具凹陷痘疤的受試者作為痘疤修復對象。於每3~4週(配合受試者時間安排)進行一次全臉飛梭雷射治療,右臉於術後塗抹PLT溶液,左臉則使用注射用生理食鹽水。每位受試者右臉皆使用兩瓶PLT(每瓶以1 mL生理食鹽水回溶後,共得2 mL PLT溶液),經無菌棉棒塗抹傷口;左臉則於飛梭雷射後使用注射用生理食鹽水,以無菌棉棒進行傷口塗抹。本次試驗為比較左臉對照組(即塗抹注射用生理食鹽水)與右臉PLT組的傷口癒合速度,每次療程後第2、4、6天,研究人員將電訪詢問傷口癒合狀況。並於每個月做後續追蹤,歷時共四個月。治療前及每次紀錄皆使用VISIA進行膚質記錄作數據分析,再以T-test分析數據前後差異,並搭配問卷評估成效。 結果:所有的受測者皆完成這次試驗並沒有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在汽化式二氧化碳飛梭雷射給予PLT凍晶術後第二天的臉部結痂照片明顯結痂區塊減少,並且結痂脫落的天數的癒合率PLT是有高於生理食鹽水的組別。而在四次治療後術後追蹤一個月,紋理、斑點、毛孔之改善率於PLT的組別都有顯著性的統計差異。 結論: PLT是一項新穎且安全的方法應用於雷射術後可以促進傷口癒合與改善痘疤。 Fig1-2:雷射術後第二天的臉部結痂照片,可以明顯從照片發現搭配PLT凍晶比起saline結痂區塊明顯減少,數據證實PLT凍晶是有助於提升雷射術後傷口的癒合率。 Fig3: 雷射術後搭配PLT凍晶臉部紋理、毛孔、斑點的改善率都有明顯的上升,並且與saline對照都有達到顯著性的統計差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