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RP
一種新的生長因子濃度標準化製備方法
濃縮的血小板凍晶粉可以解決現行PRP缺乏標準化、研究間缺乏一致性、以及缺乏詳述劑量等缺失。新的PRP凍晶粉為PRP研究以及患者治療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文獻:Platelet-Rich Plasma Powder: A New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s. Am J Sports Med. 2017 Mar; 45(4):954-960. 實驗設計:控制實驗研究法 實驗結果: 與全血相比,所有生長因子製備方法均顯示生長因子VEGF,bFGF,PDGF-AB和TGF-β1的濃度升高。在VEGF和bFGF濃度中發現較大的個體差異。血小板凍晶粉的生長因子(包含VEGF、PDGF-AB、TGF-β1)濃度顯著高於全血以及以Smart-Prep2和PC兩種製備方法所製成的PRP。 結論: 濃縮的血小板凍晶粉可以解決現行PRP缺乏標準化、研究間缺乏一致性、以及缺乏詳述劑量等缺失。新的PRP凍晶粉為PRP研究以及患者治療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臨床相關意義: 經由冷凍乾燥法 所製備的濃縮PRP凍晶粉,可幫助醫師以定劑定量的方式控制療程中的生長因子濃度。 血小板凍晶粉末是乾燥物質,因為無需離心且(製作完成後)方便取得,從而節省了臨床實驗所耗費的時間和人力 。 但是,在將這項基礎科學研究的結果轉移到臨床應用之前,必須釐清監管問題。
自體脂肪填補臉凹、豐胸 血小板生長因子添脂肪存活率
2021-08-20 林郁敏報導 隨著年齡的增加,臉部的膠原蛋白和脂肪也會逐漸流失,有些民眾因此出現夫妻宮、額頭、雙頰或全臉凹陷,不僅看起來沒精神,還會嚴重影響到外觀,女性即使靠化妝都難以填補,整形上,常使用的填充物,又擔心會有塑膠感不自然,席睿時尚美整形診所院長余宗宸,目前也越來越多人選擇自體脂肪填補胸部以及臉部凹陷。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隨著年齡的增加,臉部的膠原蛋白和脂肪也會逐漸流失,有些民眾因此出現夫妻宮、額頭、雙頰或全臉凹陷,不僅看起來沒精神,還會嚴重影響到外觀,女性即使靠化妝都難以填補,整形上,常使用的填充物,又擔心會有塑膠感不自然,席睿時尚美整形診所院長余宗宸,目前也越來越多人選擇自體脂肪填補胸部以及臉部凹陷。 一般而言,臉部凹陷會採用玻尿酸或自體脂肪填補,兩者各有優勢,余宗宸院長指出,玻尿酸填補的效果立即,可以維持半年至1年,不過對於全臉凹陷的人來說,需要使用較高劑量才能完成填補,且玻尿酸會逐漸被人體吸收,仍需要持續進廠維修,少數人還可能會有過敏問題;至於自體脂肪填補,則是沒有排斥問題,脂肪量也可以自行控制,若填補後,體重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上不太需要每年回診做療程,因此不少人會選擇自體脂肪填補。 然而,自體脂肪填補的效果取決於脂肪存活率,部分民眾也擔心脂肪抽取部位會凹凸不平,余宗宸院長表示,通常療程以抽取大腿的脂肪為主,因其幹細胞含量較多,存活率也會較高,其次則是腹部脂肪,由於受到眾多因素如個人體質、作息等影響,脂肪存活率約4成,根據國外的文獻,許多自體脂肪填充,會搭配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或幹細胞,來提升自體脂肪的存活率。根據文獻,搭配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進行自體脂肪填補,存活率可達到7至8成。 余宗宸院長提到,目前國內的自體血小板相關技術有傳統的PRP以及PLT凍晶。PLT是取自患者自身的血液,再單獨解離出血小板,其製作方式不同於PRP,能確保每1瓶PLT的生長因子濃度高且穩定,讓醫師在使用時,可精準測定劑量,抽1次血,便可製作出10到20瓶不等的PLT凍晶,在室溫下可保存3年,這些生長因子有修護及加速再生的作用,已被廣泛運用到各項療程。 以門診經驗觀察,原本全臉各部位都有凹陷的中年婦女,在進行療程後,回復自然的澎皮模樣,讓憔悴的臉變得更有元氣;另外還有1位25歲女性的胸部只有小A罩杯,求診時胸部完全是平的,她對此感到很自卑,透過療程,術後成功升級至B罩杯,現在已能自信地穿各種服裝,展現自己。余宗宸院長提醒,若擔心術後的成效或有其他疑慮,術前可多諮詢專業醫師,了解療程的細節,術後需留意2周內不得任意觸碰填補部位,才能讓脂肪與該部位完整地結合。
疫情居家久坐引來腰椎痛 長時間坐姿不良難怪痛的是你 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
2021-08-03 林郁敏報導 居家防疫2個月以來,民眾的戶外活動減少,復健科門診的傷患卻不減反增,方舟復健科診所醫師顏子訓指出,疫情爆發至今,多數上班族居家辦公,幾乎整天坐在電腦桌前,辦公結束又接著追劇或看運動賽事,長期久坐導致許多人腰痛、下背痛接踵而來因此前來診所治療,青壯年以椎間盤突出症狀居多,中老年人則多為腰椎小面關節炎。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居家防疫2個月以來,民眾的戶外活動減少,方舟復健科診所醫師顏子訓指出,疫情爆發至今,多數上班族居家辦公,幾乎整天坐在電腦桌前,辦公結束又接著追劇或看運動賽事,長期久坐導致許多人腰痛、下背痛接踵而來,青壯年以椎間盤突出症狀居多,中老年人則多為腰椎小面關節炎。 顏子訓醫師表示,脊椎的結構中,前端椎體之間有避震作用的「椎間盤」,後方有上下關節凸,兩兩銜接構成的「小面關節」,兩者都是支撐身體活動的重要部分。若長時間久站、久坐、姿勢不良都很容易導致磨損,造成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或者小面關節退化發炎等狀況發生,兩者常見的症狀都是腰部和下背疼痛,若神經受到壓迫,還可能導致走路無力。 顏子訓醫師說明,針對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保守性治療有牽引治療、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牽引治療較適合椎間盤內層的髓核突出患者,常見於年輕人,疼痛感是逐漸增加而非急性;徒手治療適合椎間盤外層的纖維環突出患者,常見於年紀稍長或因搬重物閃到腰的人,治療時會以整脊術(manipulation)讓突出的椎間盤復位;運動治療是由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指導運動,幫助患者的椎間盤復位。 而小面關節位在脊椎後方,左右各一,像是兩扇門可以開闔,當身體前彎時,小面關節打開,後仰時則閉闔。至於腰椎小面關節炎是屬於較深層的關節退化、發炎,通常會先給予這類患者深層熱療,如微波或短波治療。 通常小面關節退化的病患多合併單側關節錯位(多數為某一邊的門關不上),所以需用關節鬆動術與快扳法使錯位的小面關節對位,讓小面關節逐漸恢復正常狀態。若採用保守治療,病情仍沒有緩解,則考慮以注射治療如類固醇、PRP、PLT治療或手術方式改善。 近期「居家防疫傷害」多為久站或久坐造成的,通常屬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患者。顏子訓醫師補充提到,血小板內富含生長因子,能幫助修復受損組織,PLT相較PRP為濃度更高且穩定的增生療法,取自患者本身血液250c.c.可製成10到20瓶PLT的血小板凍晶,保存期達3年,適合需要長期或多次治療的患者。至於PRP則可在抽血後立即注射,但濃度較不穩定,較適合急性症狀的患者當下治療。 為避免關節損傷退化,顏子訓醫師建議,目前疫情警戒已降至2級,民眾可以保持基本外出活動,在遵守防疫規範的情況下,1個星期至少保持2到3次運動,散步、騎腳踏車等,都能大幅降低疼痛發生的情況,若是正在治療的患者,則須配合復健科醫師指導,做專屬的運動治療。
血小板凍晶 (PLT) 應用於改善臉部膚質
使用專利凍晶製程的血小板(lyophilized platelet-richPlasma,簡稱L-PRP)能夠精準定量有助於療程。思必瑞特生技公司專利製程得到的粉末狀L-PRP (PLT),粉末回溶後可立即使用。本研究利用攝影照片 、Visia 肌膚檢測儀、DermaLab (USB) 和組織切片檢驗比較療程前後的結果。發現不僅受試者的膚質提升、淡紋外,真皮層和皮下組織膠原蛋白密度皆明顯增加。 文獻:Utilization of lyophilized platelet-rich plasma in esthetic facial treatment J Cosmet Med 2020;4(2):101-107 Case 1 受試者:35歲,女性,有著太陽穴凹陷、雙頰凹陷、膚質粗糙問題。 作法:注射太陽穴位置、額頭以及臉頰,共四次療程,每次療程間隔一個月。但臉頰只有注射最後兩次。 療程後:經過四次療程,顯示該名受試者的額頭、太陽穴以及雙頰肌膚有顯著改善。經由儀器測量,平均治療後達 32% 的改善。 圖2A、2B 分別比較前後療程的影像比較 圖2C 療程後不論是皺紋、膚質還是毛孔均有顯著改善 Case 2 受試者:30歲女性,有肌膚粗糙與眼周肌膚鬆弛等現象。 療程後:臉部紋路與下眼瞼膚況有顯著改善。 圖 3A、3B 整體膚況與眼周膚質明顯改善 圖 3C 療程後不論是皺紋、膚質還是毛孔均有顯著改善 圖 3D 藉由超音波檢測方式,顯示治療後眼瞼真皮層與皮下組織的膠原蛋白密度顯著增加 圖 3E、3F 眼瞼切片組織細部觀察,治療後下眼瞼出現膠原蛋白生成與彈性蛋白顯著增加,並且沒有出現任何纖維化現象或外來物排斥等不良反應。 Case 3 受試者:33歲女性,臉部膚況適中。 療程後:膚況與臉部線條有顯著提升 圖4A 經過療程後,膚質與臉部線條有顯著改善。 圖 4B 從超音波檢測上眼皮的真皮層與皮下組織膠原蛋白密度有顯著提升。 圖 4C 從組織切片來看,膠原蛋白與彈性纖維顯著增加。
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到季節轉換之際,皮膚開始容易出現乾燥、泛紅、起疹等敏感症狀,有的人會懷疑自己是過敏,還是因為皮膚變得敏感才導致的現象,尤其當皮膚出現異狀時,很可能不論用什麼保養品,都無法讓皮膚乖乖安分,照護起來格外費心。#賦真妍#陳建名#敏感#過敏#血小板#PRP#PLT#毛孔#細紋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每到季節轉換之際,皮膚開始容易出現乾燥、泛紅、起疹等敏感症狀,有的人會懷疑自己是過敏,還是因為皮膚變得敏感才導致的現象,尤其當皮膚出現異狀時,很可能不論用什麼保養品,都無法讓皮膚乖乖安分,照護起來格外費心。 通常皮膚過敏是皮膚接觸到「特定過敏原」的發炎反應,比較像是外來過敏原造成,可以藉由醫療篩檢找出原因避免;而敏感性肌膚常見為酒糟性皮膚,較偏向內因性。賦真妍皮膚專科診所院長陳建名醫師表示,有時天氣熱時也可能導致血管擴張,或產生過敏現象,很難明確定義是「過敏」還是「敏感」,因為有時外在與內在因素會同時並存。 陳建名醫師進一步解釋,敏感肌可概分為先天與後天2大類,先天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和酒糟性肌膚,後天則因為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造成,所產生的症狀相似,可能會有泛紅、刺癢、灼熱感、乾癢以及脫皮等現象。 對於皮膚的照護,皮膚科醫師會建議不應使用過多產品,也不要過度去角質;倘若使用產品後發現造成皮膚刺熱癢痛,必須先暫停所有產品,回歸最單純的保養方式。陳建名指出,急性發炎期間可求助皮膚科醫師,塗抹藥膏和口服抗敏藥物,待皮膚狀況穩定後,再試著少量恢復使用產品,確定皮膚是否不再出現不適感。 針對敏感肌膚及各種膚況問題,隨著醫美科技的精進,許多愛美人士會選擇採取護膚醫美療程來取代瓶瓶罐罐的保養品。陳建名醫師舉例說明,酒糟敏感肌通常血管比較活躍,可選擇染料雷射或是利用脈衝光、寬頻光,有助讓血管稍微萎縮,降低發炎反應;若有痘疤問題可採取飛梭雷射,但因飛梭雷射屬於破壞完再生的原理,術後容易有明顯紅腫反應,若再搭配PLT血小板凍晶再生療法,能加速表皮和深層皮膚的修復能力,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 有別於PRP再生療法,每次抽血僅能分離少量血小板,且每次抽取濃度不確定,無法確定每次治療效果的穩定性,SSLab PLT再生療法透過抽取自身血液150c.c或250c.c.,1次可製作10至20瓶粉末凍晶,日後再分次施用,PLT為經過實驗室萃取純化的血小板,採定劑定量封裝,每次以生理食鹽水回溶後使用,療效穩定。陳建名醫師補充提到,通常PLT會搭配玻尿酸、肉毒桿菌素一起使用,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毛孔緊緻和改善細紋,也有助於改善敏感。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身血液品質不佳,也會影響血小板生長因子的療效,如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或癌症患者等,就不建議使用再生療法。陳建名提醒,醫美療程術後保溼防曬應做好,建議2天後再上妝為佳,尤其一般上班族勿選擇過於油膩的防曬產品,以SPF 30以內為佳,再搭配PA係數3至4個+,就能有效阻絕短波、長波,預防皮膚曬黑和老化,一般約6小時補充1次即可,最重要的是塗抹的量要足夠、至少10塊硬幣大小,才能對肌膚有完整的防護力。 資訊來源:皮膚過敏不等於敏感肌 醫美療程救問題肌PLT穩定修復
自體血小板製劑結合二氧化碳飛梭雷射施用於痘疤治療
二氧化碳飛梭雷射皮膚後再施用自體血小板,則有助於加速復原雷射後造成的肌膚傷口而且對痘疤治療亦有加成的功效。#二氧化碳飛梭雷射#血小板#痘疤#醫美#增生療法 The Efficacy of Autologous Platelet Rich Plasma Combined with Ablative Carbon Dioxide Fractional Resurfacing for Acne Scars: A Simultaneous Split-Face Trial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1635618/ 研究背景:二氧化碳飛梭雷射常應用於治療痘疤,雖然該技術伴隨著長時間的紅斑以及腫脹,並影響病患日常生活。自體血小板製劑已廣知應用於傷口修復以及諸多醫學領域。 研究目的:探討結合自體血小板製劑與二氧化碳飛梭雷射對痘疤的改善 材料與方法:共14位有痘疤的受測者。所有的受測者兩頰都打二氧化碳飛梭雷射之後隨機取一側臉注射自體血小板(為實驗組) ,而另一側臉則接受生理食鹽水 (為對照組) ,之後所有受測者則分別在第0天、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5天、第30天評估紅斑與水腫情況。一個月後再接受相同療程,並於第二次療程結束四個月後由二位皮膚學家評估皮膚改善情況。 結果:所有的受測者皆完成這次試驗。實驗組因施打雷射造成的的紅斑與腫脹其改善情況均優於對照組,另外,實驗組的術後的結痂也比對照組快。完成療程的四個月後,請兩位獨立皮膚專科醫師評估術前與術後皮膚改善程度,實驗組改善程度為 2.7±0.7 (數字愈大,改善程度愈大),對照組改善度為 2.3±0.5 (數字愈大,改善程度愈大),因此實驗組痘疤的改善顯著優於對照組。 結論:二氧化碳飛梭雷射皮膚後再施用自體血小板,則有助於加速復原雷射造成的肌膚傷口而且對痘疤治療亦有加成的功效。 圖1, 醫師評估術後紅斑恢復情況。實驗組改善紅斑情況優於對照組。於術後第4天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 圖2, 藉由色度計來檢測術後紅斑恢復情況。於術後第4天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 圖3, 醫師評估術後腫脹恢復情況。實驗組改善優於對照組,雖然在統計上顯示無差異。 圖4, 一位27歲女性, (A)術前右臉(實驗組:雷射+自體血小板), (B)經過兩次療程後四個月的右臉(實驗組:雷射+自體血小板), (C)術前左臉(對照組:只有雷射), (D) 經過兩次療程後四個月的左臉(對照組:只有雷射), 經過治療後,右臉與左臉痘疤均顯著的改善,而且右臉(實驗組)改善程度優於左臉(對照組)。 圖5 一位29歲男性, (A)術前右臉(實驗組:雷射+自體血小板), (B)經過兩次療程後四個月的右臉(實驗組:雷射+自體血小板), (C)術前左臉(對照組:只有雷射), (D) 經過兩次療程後四個月的左臉(對照組:只有雷射), 經過治療後,右臉與左臉痘疤均顯著的改善,而且右臉(實驗組)改善程度優於左臉(對照組)。
春日肌膚保養為炎夏提前準備 PLT修復拍照不必開美肌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不能鬆懈,清潔手部及戴口罩是防疫基本措施,人口一罩的效應無形中也帶起一陣醫美風潮,尤其針對痘疤、細紋膚質改善,臉部鬆弛進行拉提或雕塑等,可以在非常時期進行超前部署,低調的悄悄變美,拍照可以不必依賴美肌特效。#PLT#SSLab#血小板#醫美#皮膚科#莊德揚#膠原蛋白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仍不能鬆懈,清潔手部及戴口罩是防疫基本措施,人口一罩的效應無形中也帶起一陣醫美風潮,尤其針對痘疤、細紋膚質改善,臉部鬆弛進行拉提或雕塑等,可以在非常時期進行超前部署,低調的悄悄變美,拍照可以不必依賴美肌特效。 立悅皮膚科診所院長莊德揚醫師表示,夏季皮膚保養除了做好保溼、防曬基礎功夫,皮秒雷射輔以血小板相關療法,以及電波拉皮療程詢問度都很高。值得一提的是,皮秒雷射經由聚焦透鏡,會在皮下產生一些小傷口,進而刺激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改善臉部擾人細紋和痘疤問題,雷射後易產生皮膚紅腫現象,搭配自體血小板相關療法,像是PRP,或是近期較新的1種新劑型的自體血小板凍晶療法-SSLab PLT,可加強修護,讓紅腫消退加快、恢復期縮短。莊德揚醫師進一步指出,雷射會對皮膚產生一定破壞性,應留給皮膚足夠修復期,使用上也不宜太過密集,原則上2次療程之間隔1個月為主。 PLT有別於傳統的PRP,可以1次抽血應用於多次的療程,並且可以排除傳統PRP每次抽血,離心後的血小板濃度較難穩定控制的問題。每瓶PLT凍晶利用生理食鹽水溶解後即可現場立即使用,並可依患者個人膚況和需求,靈活運用在其他醫美療程中。 至於臉部組織凹陷如臉頰、顴骨下垂,可適量使用玻尿酸或膠原蛋白填補、支撐,搭配自體血小板療法使用於不同部位、不同層次,可達到加乘效果。此外,上眼皮、眼周皮膚較薄,不建議使用膠原蛋白增生劑,恐產生結節或其他副作用,採用自體血小板相對安全,有助眼部肌膚變年輕,但仍需技術專精的醫師執行操作才有保障。 進行PLT或PRP相關療程後,仍須注意保養,莊德揚醫師提醒,紫外線毒辣,防曬是一切根本,若本身有酒糟和痘痘肌患者,建議將保養品單純化,才能減少肌膚每天在口罩遮覆下,所產生悶熱的負擔。另外,盡量減少化濃妝,而清潔卸妝建議使用卸妝乳,盡量避免使用卸妝油類產品,否則恐易導致粉刺、丘疹囊腫的問題肌膚出現。 資訊來源:春日肌膚保養為炎夏提前準備 PLT修復拍照不必開美肌
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常久坐辦公室、斜躺沙發滑手機或搬運重物施力不當等,因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慢性腰痛、下背痛及臀腰部酸痛,急性嚴重期甚至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椎間盤突出。#椎間盤#下背痛#PLT#增生療法#PRP#血小板#康鈞尉#新生活復健科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現代人常久坐辦公室、斜躺沙發滑手機或搬運重物施力不當等,因長期姿勢不正確,導致慢性腰痛、下背痛及臀腰部酸痛,急性嚴重期甚至出現手麻、腳麻等症狀,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椎間盤突出。 腰椎壓力坐比站立更大 長期久坐容易出現椎間盤問題 許多人認為坐著比站立輕鬆,其實不然。新生活復健科診所院長康鈞尉醫師表示,因為站立時身體從頭到腳成一直線,坐時身體的腰部與髖關節呈現90度,坐比站時腰椎需承受更多的壓力,如開車司機、工程師等久坐上班族,這些族群長期下來就容易出現椎間盤問題;此外,若進行下背部高強度運動如打籃球、足球等,會有碰撞、常需跑跳、緊急煞車的動作,對於下背部的腰椎都是很大的壓力;還有一些訓練進程過快、姿勢不良的重訓健身者,也容易導致椎間盤的傷害,必須接受專業指導強化深層核心,才能保護椎間盤和脊椎。 脊椎每1節之間都有椎間盤,功能是負責緩衝骨頭與骨頭之間的壓力,而椎間盤主要由髓核和纖維環組成,髓核是1種膠狀軟Q的物質,具有避震效果,外圍有纖維環層層包覆,隨著年齡老化、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傷過,內部的髓核會逐漸往外移動,如果突然的撞擊或劇烈動作,就可能引發外圍的纖維環突然破裂,髓核流出來,導致腰不能動、腿不能走等急性症狀。 急性椎間盤突出影響生活 壓迫神經可利用增生療法治療 急性期椎間盤突出的治療常見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肌肉鬆弛劑,或一般復健常見的熱療、電療或透過按摩來舒緩,此時期必須有足夠的休息。康鈞尉院長指出,如果因神經壓迫出現強烈麻痛症狀,可採用超音波影像導引注射,將消炎藥或幫助神經緩解藥物施用在神經周圍以緩解症狀,或是利用PRP、PLT等增生療法治療,若效果皆不彰,才會考慮以手術方式進行減壓治療。 椎間盤位於每節脊椎骨之間,外側也藉由韌帶將一節節脊椎連結起來,近幾年相當盛行的PRP、PLT等血小板增生療法主要的標的物是韌帶等結締組織,將生長因子施用於韌帶後,能夠刺激組織膠原蛋白再生,就如同將鬆弛的橡皮筋重新拉緊,從深層將脊椎骨進行穩固,就能減少行走坐臥、搬重物時椎間盤突出的機率。 PLT增生療法改善不適感 加速修復時間 傳統PRP治療當場抽血立即注射,血小板濃度會因為身體狀況、離心條件以及人為操作等受影響,無法定量,而且使用後易產生腫脹不適感,約4至6周治療1次;進階版的SSLab PLT採單次抽血,抽完後送進實驗室萃取純化出血小板,製成粉末凍晶,經由生理食鹽水回溶即可使用,治療完相對舒適,也因為快速修復、發炎期縮短,平均2周可治療1次。 康鈞尉院長曾收治1位35歲男性因車禍導致椎間盤突出加重的病患,因坐骨神經壓迫出現疼痛、腳麻等症狀經就醫治療,連續服藥、保守治療2、3個月仍未好轉,之後採取PLT經過為期6周的3次療程,搭配核心運動、下背部肌肉拉伸及按摩等,至今1年未再復發。 預防椎間盤突出必須養成良好坐姿與站姿,康鈞尉院長提醒,坐著時腰和髖關節的角度及膝蓋彎曲角度約90度至100度,是比較良好的坐姿,可藉由靠背支撐;搬重物時應靠近物體,以減少腰椎受力;久坐族應定時起身活動,平時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才能有效強健肌肉的力量,讓腰椎多1層保護。 資訊來源:坐著比站著輕鬆? 復健科醫師:姿勢不良椎間盤易突出
三位尺骨附屬韌帶受傷的冰上曲棍球選手經由PLT血小板製劑與復健治療成功重返場上
尺側附屬韌帶(UCL)受傷為廣為人知的一種疼痛,其會造成運動員表現低下。儘管有關此疼痛處理的文獻日益增加,但對於冰上曲棍球運動員之類的受傷案例的研究卻略顯少見。因此本研究針對三位冰曲棍球選手其尺骨附屬韌帶受傷後,經使用自體PLT血小板製劑注射後並搭配復健,平均36天後即可重返場上。 文獻: Return to Play After PRP and Rehabilitation of 3 Elite Ice Hockey Players With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ies of the Elbow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00131/pdf/10.1177_2325967118790760.pdf 受試者:三位冰曲棍球選手其尺骨附屬韌帶受傷屬於high-grade injury。 療程:三位選手並於受傷後兩天於傷部注射第一次自體血小板製劑,一周後再進行第二次注射。整個療程中,除了進行自體血小板治療外,也搭配物理治療協助傷部復原。 實驗結果:三位選手平均在36天後重回球場,其肘關節活動能達全範圍 (0-145度),而且當進行觸壓時並無壓痛感。 受試者選手其手肘可活動的範圍如下表,時間點分別為:受傷當下、受傷兩周後、返回場上時。 將上表翻譯成中文, 健康的手肘可活動範圍:0度~145度 我們由圖表可得知, 選手A 受傷當下其手肘僅可活動 15度~125度,兩周後10度~140度,當重返球場時0度~145度。 選手B 受傷當下其手肘僅可活動 5度~130度,兩周後5度~130度,當重返球場時0度~145度。 選手C 受傷當下其手肘僅可活動 5度~135度,兩周後5度~140度,當重返球場時0度~145度。
110年3月14日復健科年會 超越復健科診所王薏茜醫師演講「血小板製劑在復健科的應用」
台灣復建醫學會110年度會員大會暨聯合學術研討會於 3 月 14 日 (星期日) 12時10 分,在午餐座談會,特別邀請超越復建科診所王薏茜醫師分享「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T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血小板製劑在復健科的應用」講題。#王薏茜#血小板#PRP#PLT#再生醫學#復健科#小面關節炎#超越復健科診所 PRP(Platelet Rich Plasma)全名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在學理上其富含高濃度能啟動傷口組織修復機制的多種生長因子,有效應用在骨科、復健科、心臟手術、整形美容以及運動醫學等領域,透過自體血液經離心後留下純淨PRP,刺激細胞分泌生長因子,促進膠原蛋白增生、組織修復、表皮組織生長、調節肌肉細胞再生等生成,並可減緩術後、創傷傷疤的形成。 台灣復健醫學會110年度會員大會暨聯合學術研討會於 3 月 14 日 (星期日) 12時10 分,在午餐座談會,特別邀請超越復建科診所王薏茜醫師分享「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T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血小板製劑在復健科的應用」講題。PRP 的製備來自全血進行離心分離,離心分離後可區分成 3 層,由底層往上分別是:紅血球 (45% of whole blood)、buffy coat : 白血球和血小板 (<1% of whole blood)、血漿 (55% of whole blood)。回收高濃度血小板血漿,需要考慮 3 個會影響血小板回收率與血小板品質等因素:抗凝血 (anti-coagulation)、分離膠體 (separation gel)、活化 (activation),因此如何獲得高品質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王薏茜醫師介紹思必瑞特生技的血小板凍晶專利技術 (SSLab PLT, Platelet-Lyophilized Treatment),為一種新穎血小板萃取技術,抽取 250 毫升全血,送至思必瑞特分子醫學實驗室經過離心分離、量化、真空冷凍乾燥以及伽馬射線滅菌,最後得到每瓶含有 10億顆血小板乾粉並且檢附生長因子濃度檢測報告書協助臨床治療用量參考。王醫師在座談會上也分享自身使用PLT經驗以及PLT臨床應用小面關節炎的治療經驗。 在這場「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T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血小板製劑在復健科的應用」午餐講座中,王薏茜醫師精彩連連的演講深入淺出剖析傳統血小板製劑、再生醫療全球未來發展、SSLab PLT血小板凍晶的優勢以及SSLab PLT在小面關節炎的治療成效與好處,讓大家在享用餐點同時,吸取最新穎、最夯的再生醫學新知~